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外周结节HOOKWIRE穿刺定位后脱落原因分析及应用体会

    古琳丁锋陈开林罗经文...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肺外周结节经CT引导下术前Hookwire穿刺定位后脱落与穿刺部位及胸壁厚度的关系.方法 2017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因外周肺结节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19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在CT引导下行HOOKWIRE穿刺定位,记录穿刺部位、定位针是否脱落、胸壁厚度以及穿刺结束时间至手术开始切皮的间隔时间,Logistics回归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探讨影响定位针脱落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病人合并COPD3例,胸腔重度粘连12例.脱落31例,脱落率16.3%.其中,肩胛下角线内侧31例,脱落15例,脱落率48.4%;腋中线-肩胛下角线67例,脱落10例,脱落率14.9%;锁骨中线-腋中线65病例,脱落5例,脱落率7.6%;锁骨中线内侧27例,脱落1例,脱落率3.7%,肩胛下角线内测脱落率最高,与其他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针脱落病例胸壁组织厚度(49.38±6.28)mm,定位针未脱落病例胸壁厚度(36.36±7.7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与手术间隔时间73-98分钟,平均(81.99±4.48)分钟.结论 定位针脱落与胸壁厚度有关,肺外周结节术前胸背部尤其是肩胛下角线内脱落比例明显偏高.肺外周结节体表投影在肩胛下角线内侧的病例,应优选考虑其他定位方式.

    肺外周结节HOOKWIRE定位脱落原因

    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

    熊健谢华辉何文涛李明堃...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ERAF)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病人8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ERAF治疗组(E组,48例)和TROPIS治疗组(T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创面情况以及肛管直肠压力.结果 T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高于E组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时间为(31.53±7.2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9.56±7.37)ml,手术当天、术后7天和14天创面面积分别为(10.03±0.96)cm2、(8.76±0.87)cm2和(6.20±0.77)cm2,E 组分别为(35.36±8.54)分钟、(36.86±8.04)ml、(12.09±1.23)cm2、(10.52±1.09)cm2和(7.36±0.85)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VAS评分、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1.38±0.27)分和(0.21±0.08)分,E 组分别为(1.56±0.29)分和(0.33±0.09)分,T组20 mm处、30 mm处肛管直肠收缩压和20 mm处、30 mm处肛管直肠静息压分别为(138.18± 29.58)mmHg、(136.22±35.41)mmHg、(35.47±6.58)mmHg 和(32.97±8.01)mmHg,E 组分别为(152.78±31.53)mmHg、(156.29±32.74)mmHg、(38.29±7.62)mmHg、(36.41±7.63)mmHg,两组评分和肛管直肠压力均下降,且T组低于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高于F组的(1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OPIS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更好,能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肛门功能.

    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复杂性肛瘘直肠肛管

    《临床外科杂志》2024年每期重点内容预告(以实际刊出为准)

    66页

    小切口原位松解术对腕管综合征病人手术指征、神经传导速度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戴琰琨解学关刘畅丁明胜...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原位松解术对腕管综合征(CTS)病人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CTS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收集CTS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上肢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S病人切口长度为(1.65±0.29)cm、开关切口时间为(4.85±1.02)分钟、住院时间为(3.24±0.62)天、术中出血量为(17.88±3.53)ml、术后1天VAS评分为(3.03± 0.56)分,对照组分别为(4.02±0.81)cm、(10.06±2.28)分钟、(7.11±1.34)天、(24.37±5.27)ml和(4.04±0.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S病人的拇指-腕感觉传导速度为(46.05±8.39)m/s、中指-腕感觉传导速度为(45.05±8.95)m/s、大鱼际肌-腕运动传导速度为(53.94±11.47)m/s、FIM自理能力评分为(34.38±7.22)分、FMA上肢评分为(34.23±7.25)分,对照组分别为(41.86±8.22)m/s、(40.88±8.28)m/s、(49.05±10.01)m/s、(27.81±6.01)分、(41.05±9.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CTS病人可改善病人手术指证、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小切口原位松解术传统腕管松解术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速度上肢功能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韦志坤王旭东杨金杰牛朋彦...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皮质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恢复功能对比,比较X线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生活能力(BI)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能力.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估病人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最远行走评分(15.89±0.85)分、足部对线评分(15.06±0.71)分、疼痛反应评分(29.03±4.48)分、地面行走评分(15.65±0.59)分;观察组分别为(16.19± 0.87)分、(15.29±0.76)分、(31.24±4.55)分、(15.96±0.68)分.观察组最远行走、足部对线、疼痛反应、地面步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可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能力.

    踝关节骨折下胫腓分离锁定钢板皮质螺钉内固定踝关节功能

    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效果观察

    高庆凤晓翔孙良业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传统组62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指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6.1±7.5)分钟、手术出血量(30.5±8.4)ml、切口长度(0.88±0.12)cm、手术后引流量(24.5±4.4)ml、卧床时间(26.8±4.4)小时、住院时间(5.6± 1.8)天,传统组分别为(88.0±9.3)分钟、(103.4±18.6)ml、(6.10±1.04)cm、(208.3±34.0)ml、(32.7±6.6)小时、(9.4±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JOA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腰椎功能优43例(61.43%)、良15例(21.43%),传统组分别为29例(46.77%)、17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和传统开放手术均可达到较好恢复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椎间孔镜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突侧隐窝狭窄

    欢迎订阅《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78页

    腹股沟直疝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三种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郑三侠陈佳锦董明明李新明...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病人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分别采取旷置、单纯连续缝合法与环形缝合悬吊法处理假疝囊的手术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直疝病人120例,均行TAPP术治疗,按疝囊缺损部位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假疝囊旷置术;B组40例,采用单纯连续缝合处理假疝囊;C组40例,采用环形缝合悬吊法处理假疝囊.对三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效果(慢性疼痛、血清肿发生情况、切口或补片感染、异物牵拉感)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TAPP手术,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或补片感染与慢性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异物牵拉感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住院费用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直疝TAPP术中采取单纯连续缝合法与环形缝合悬吊法处理假疝囊均有改善病情的效果,但在经济性、术后效果等方面,环形缝合悬吊法更能使病人获益.

    假疝囊腹股沟直疝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慢性疼痛血清肿

    误诊为乳腺炎的妊娠期晚期乳腺癌一例

    陈香蓉刘泽宇吕欣霖田春祥...
    82-83页

    乳腺癌乳腺炎妊娠

    胃癌病人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龙凯军陈旺文罗之谦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病人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病人160例作为建模组,167例作为验证组.收集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建模组胃癌病人术后6个月内VTE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VTE组和N-VTE组,对两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影响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β值,根据列线图原理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应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以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模型的内外部验证,计算区分度评价指标C指数,并通过拟合优度(H-L)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结果 建模组160例胃癌病人均接受胃癌根治手术,按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23例和N-VTE组13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灶直径≥5 cm、糖尿病、TNM/T分期为T3-T4期、淋巴结转移5个指标为影响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P=1/(1+e-x),X=1.885 ×年龄(≥ 60 岁=1,<60 岁=0)+2.051 × 糖尿病(是=1,否=0)+2.646 × 病灶直径(≥ 5 cm=1,<5 cm=0)+2.952 ×TNM/T 分期(1~2 期=0,3-4 期=1)+0.694 × 淋巴结转移(是=1,否=0)-0.436,列线图模型的 C 指数分别为 0.847(95%CI:0.784~0.932)和 0.832(95%CI:0.772~0.910),H-L检验提示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度良好(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关于预测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胃癌病人术后的VTE发生风险.

    胃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