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打印技术辅助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研究

    宋健张洛赵亮王培勇...
    962-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急诊创伤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Schatzker 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8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病人为观察组,接受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卡钳值为0.02),最终两组各获得43例.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优良率、骨折的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6±1.49)周,短于对照组的(16.53±1.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6.86±1.04)分,高于对照组的(15.07±1.55)分,复位效果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Rasmussen临床评分为(26.63±1.56)分,高于对照组的(25.67±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在3D打印技术辅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价值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可提供骨折复位效果,明显恢复膝关节功能.

    3D打印技术SchatzkerⅠ~Ⅵ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骨科牵张器辅助复位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石绪才刘坤苗倍铭
    966-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牵张器辅助复位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下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骨科牵张器辅助手法复位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各指标、术后骨折恢复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56±27.54)分钟和(16.45±4.59)周,对照组分别为(89.94±28.20)分钟和(21.15±4.54)周,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2.27±20.14)ml,对照组为(90.12±21.4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5.24±7.52)分和(84.58±7.29)分,对照组分别为(74.45±7.64)分和(74.56±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远端骨折骨科牵张器辅助复位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骨科牵张器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胫骨远端骨折

    预测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的清除效率:新型列线图的构建

    何长怀叶品张学成李毅清...
    970-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病人行Angio-Jet 机械血栓抽吸手术血栓清除率预测模型,指导VTE病人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通过计算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手术治疗的83例VTE病人血栓清除率,分析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合LASSO回归模型中的特征性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血栓清除率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列线图中的预测因素包含年龄、性别、血栓类型、手术史、肿瘤史、吸烟史.该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准确性,C指数为0.795(95%CI0.6823~0.905 7).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当阈值概率在0.02~0.63时通过列线图预测AngioJet手术的血栓清除率是有效的.结论 VTE类型与血栓清除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年龄>65岁的男性,有肿瘤史,且血栓类型为中央型血栓,无手术史和无吸烟史的病人,AngioJet血栓抽吸手术能够获得较高的血栓清除率.

    静脉血栓栓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ngiojet血栓抽吸列线图

    原发于乳腺的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一例

    余亮陈先恒刘瑞雪陈强军...
    974-975页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乳腺免疫组织化学临床治疗

    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于青郑媛媛张莉张志华...
    97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91例,均行PTA治疗.按术中释放球囊不同分为DCB组(46例)和普通球囊(POB)组(45例).POB组行POB-PTA,DCB组行DCB-PTA.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2周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P选择素],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一期通畅率、再狭窄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靶血管狭窄程度、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踝肱指数(ABI)、卢瑟福血管外科(Rutherford)分级.结果 DCB组术后6 小时、2 周血清 NO 水平分别为(30.83±3.95)pg/ml、(33.62±4.20)pg/ml,高于 POB 组的(26.70±3.58)pg/ml、(29.96±3.82)pg/ml,ET-1、P 选择素水平分别为(70.25±7.24)pg/ml、(67.29±7.05)pg/ml、(30.12±3.68)μg/L、(25.61±3.32)μg/L,低于 POB 组的(75.98±7.63)pg/ml、(70.73±7.31)pg/ml、(37.03±3.90)μg/L、(27.29±3.50)μg/L(P<0.05);DCB 组一期通畅率(82.61%)高于POB组(55.56%),再狭窄率(10.87%)低于POB组(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靶血管狭窄程度、Rutherford分级为(18.07±5.25)%、(25.68±4.35)%、(2.05±0.64)级、(2.24±0.81)级,低于 POB 组的(41.20±5.86)%、(57.36±5.18)%、(2.60±0.72)级、(2.75±0.94)级,MLD、ABI 分别为为(3.37±0.68)mm、(3.02±0.59)mm、(0.85±0.19)、(0.82±0.15),高于 POB 组的(1.59±0.41)mm、(1.46±0.38)mm、(0.65±0.15)、(0.62±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CB-PTA可显著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提升一期通畅率,增加血管直径,缓解下肢缺血症状,降低再狭窄率,且安全性好.

    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药物涂层球囊普通球囊预后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梁学刚王祥金张全刚
    980-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 3 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 3 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导管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Cockett综合征疗效安全性

    不同手术顺序在超声引导下腔内微波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刘彬尹超云葛彦锋陶政...
    985-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顺序在超声引导下腔内微波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行腔内微波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80例,根据手术顺序不同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先超声引导下腔内微波消融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术,后小腿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局部小切口点状抽剥;观察组病人实施先小腿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局部小切口点状抽剥,后超声引导下腔内微波消融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术.统计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周血肿、瘀斑、硬结、皮肤灼伤、血栓性浅静脉炎、热消融诱导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6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慢性静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ality of life,CIVIQ)评估病人静脉曲张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通过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分别为(68.13±3.34)分钟和(66.83±3.19)分钟,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5.35±2.63)ml和(14.83±2.66)ml、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14.35±3.34)小时和(13.60±2.63)小时、住院时间分别为(2.93±0.52)天和(3.15±0.6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的 VCSS 分别 3.00±0.59 和 3.03±0.61,6 个月的 VCSS 分别为 2.20±1.17 和 2.35±0.96,均低于本组术前的4.08±1.37和4.23±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的CIVIQ分别为69.90±2.98和70.43±3.55,6个月的CIVIQ分别为59.05±3.79和58.00±4.66,均低于本组术前的79.63±5.41和80.03±7.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血肿(0vs.0)、瘀斑(12.5%vs 15.0%)、硬结(10.0%vs.7.5%)、皮肤灼伤(0 vs.0)、血栓性浅静脉炎(12.5%vs.17.5%)、热消融诱导血栓形成(10.0%vs.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主干再通率(5.0%vs.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较高,均值得临床推广.

    微波消融超声泡沫硬化剂大隐静脉曲张

    腹直肌分离诊治进展

    刘国忠林佑团翁山耕
    990-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腹直肌分离腹壁疝产后腹直肌分离腹壁整形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股沟疝的研究进展

    陈钊钟克力范宝航
    994-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股沟疝是前列腺癌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体重指数偏低、鞘状突未闭、手术方式等因素相关.术后腹股沟疝显著影响前列腺癌手术病人的远期生活质量,严重者需再次手术治疗.部分医生对具有多项危险因素或(和)合并腹股沟疝的病人在前列腺手术中使用如无张力修补、分离精索等预防性措施,以期待降低术后腹股沟疝的发生率.对于术后腹股沟疝病人,可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等进行治疗.

    前列腺癌腹股沟疝

    手术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念龙李旭洋杨云龙彭昊...
    998-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时间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结局的重要因素,手术时间延长会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可能引起手术失败、医疗保健成本增加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手术时间延长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存在一定的关联.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TKA术后疼痛、伤口裂开、贫血与输血、手术区域感染、败血症、住院时间延长与再入院风险,影响假体使用寿命以及病人生存率.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并发症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