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双月刊

1004-2806

lcxyzz@qq.com

027-85726342-8806

430022

湖北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郑晓燕刘哲王晓宁任娟...
    339-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我院血液内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145例.结果:移植后CMV再激活率为60.7%(88/145),移植前供者CMV IgG阳性率为97.2%(138/142),3例供者数据缺失;受者CMV IgG阳性率为99.3%(144/145),移植前供受者CMV IgG水平对移植后CMV的激活无明显影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125例)与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20例)移植受者CMV再激活率分别为63.2%(79/125)和45.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中性粒细胞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0(8~19)d,与CMV激活无明显关系.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率为46.2%(67/145),主要表现为皮肤、肠道及肝脏损害.aGVHD患者CMV再激活率为74.6%(50/67),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的48.7%(38/78)(P=0.004).抗病毒治疗2个月后复测CMV转阴率为81.8%(72/88).结论:CMV再激活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移植后CMV再激活与合并aGVHD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多数CMV再激活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有效.

    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移植物抗宿主病

    一线免疫抑制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郭欢绪范丹张静宜齐美颖...
    34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一线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HAAA)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诊断为重度或极重度HAAA的患者41例,进行一线IST(12例)或HSCT治疗(29例),其中同胞全相合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atched-sibling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SD-HSCT)13 例,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D-HSCT)16例.结果:除死亡事件外,所有患者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7(16~129)个月.MSD-HSCT组和HID-HSCT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感染发生率、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ST组治疗失败率明显高于HSCT组(41.7%vs 10.3%,P=0.034).整个队列显示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失败生存率(failure-free survival,FFS)分别为 85.4%和 80.5%.MSD-HSCT 组、HID-HSCT 组、IST 组 5 年 OS 率分别为 92.3%、87.5%和 75.0%,5 年FFS率分别为92.3%、87.5%和58.3%.HSCT组和IST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D-HSCT组5年FFS率较IST组明显延长(P=0.039);MSD-HSCT组和HID-HSCT组5年OS率及F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CT较IST更适合于极重型或爆发性HAAA患者.MSD-HSCT仍是HAAA治疗的一线选择,对于没有MSD供者的年轻患者来说,HID-HSCT可以替代IST作为一线选择.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治疗

    Tfh细胞上TIGIT和PD-1共表达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张瑞骆婷婷陈双曲建华...
    349-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外周血共抑制分子T 细胞免疫球蛋白和 ITIM 结构域(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l(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在Tfh细胞上的表达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CLL患者、36例非CLL的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和Tfh细胞上PD-1和TIGIT的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的差异.分析CLL患者TIGIT+PD-1+Tfh细胞百分比与IPI评分分层的关系,以及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初诊 CLL 患者 Tfh、PD-1+Tfh、TIGIT+Tfh、TIGIT+PD-1+Tfh、TIGIT+PD-1-Tfh 和 TIGIT-PD-1+Tfh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IGIT+PD-1+Tfh细胞在CLL-IPI预后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比较分析结果,组间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预后分层增加TIGIT+PD-1+Tfh细胞水平逐渐增加.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TIGIT+PD-1+Tfh细胞在CLL患者和非CLL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GIT+PD-1+Tfh细胞百分比是CLL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⑤CLL患者外周血中TIGIT+PD-1+Tfh与IgA、IgM、IgG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初诊CLL患者外周血TIGIT+PD-1+Tfh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Tfh细胞高表达共抑制分子TIGIT和PD-1参与CLL疾病的发生,并且与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辅助性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仲照东夏凌辉陈智超
    357-360,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通常携带不利的分子和细胞遗传学异常.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老年AML患者,5年存活率较化疗组显著提高.近期国内指南已将老年AML患者异基因移植年龄提高到65岁,而且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年龄<70岁的老年AML患者,亦可开展非清髓异基因移植.年龄≥60岁、HCT-CI≥2分、复发/难治,尤其是年龄≥70岁、HCT-C1≥6分、多次复发、CR3,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国内老年AML患者接受异基因移植的比例远低于国外数据,仍面临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潜力.优化移植前诱导方案引入低毒高效的靶向药物,降低预处理方案毒性,完善移植后管理,有助于提高长期生存率,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和累计复发率.

    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H2D1A基因p.Pro101Leu突变的XLP-1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例并文献复习

    王缦黄宗宣陶艳玲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型(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1,XLP-1)的认识,扩充我国XLP-1的病例数据,现回顾诊治的1例XLP-1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从而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本例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故在首次感染即完善基因筛查,发现SH2D1A c.302C>T(p.P101 L)半合子突变,来自母亲.该患者早期仅表现为抗生素可控制的感染,直到确诊后10个月出现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按HLH-1994方案化疗,病情缓解,但因持续EB病毒血症,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予挽救化疗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现患儿健康存活.故对于有阳性家族史者,以及诊断为HLH或淋巴瘤、低丙种球蛋白的男性患儿应行SH2D1A基因突变的筛查,一旦确诊为XLP-1,应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XLPSH2D1A基因突变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CAR-T细胞治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研究进展

    曹钦婷冯茹
    36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CAR-T相关不良反应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和血液学毒性.CAR-T后血液学毒性是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受CRS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骨髓功能、CAR-T结构、清淋化疗、基线血细胞、铁蛋白峰值、既往治疗线数、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等影响.血液学毒性影响患者预后,缩短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增加感染风险以及死亡率.CAR-T输注前可使用CAR-HEMATOTOX评分模型进行基线风险评估,输注后可根据最新发表的CAR-T相关血液学毒性(ICAHT)共识进行ICAHT分级管理,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血液肿瘤血细胞减少

    聚焦临床 广纳众智——《临床血液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换届会议顺利召开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