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眼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临床眼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陈逖

双月刊

1006-8422

hnfy@sohu.com

0551-2923182,2923235

230022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临床眼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1993年创刊,季刊,每期64页。1998年改为双月刊出版。2000年始扩版增页,改为大16开,每期88页出版,2002年每期96页出版。1993年至2002年共出版10卷48期,3000多篇论文。《临床眼科杂志》注重报道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新技术、新疗法的创立和应用。力求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帮助临床医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诊疗水平。努力提高我国眼科学学术水平,为增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本刊报导的范围:有关眼科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著,临床经验介绍、技术改进、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以及书刊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anski临床眼科学》(第8版)一书出版

    张明昌
    35页

    复方托吡卡胺对健康人视网膜微循环参数的影响

    张鹏宇陶黎明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无视网膜疾病的健康人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前后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定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散瞳药物对健康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收集无视网膜疾病的健康受试者39例.所有受试者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分别于散瞳前及瞳孔充分散大后采用OCTA仪进行黄斑区及视盘区Angiography 6 mm×6 mm模式扫描,测量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旁300 μm内血流密度(FD-300)、FAZ周长(PERIM)、圆度指数(CI)以及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血流密度.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散瞳前后测得的OCTA参数.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共39例,其中男性受试者25例,女性受试者14例,年龄(26.21±1.47)岁(20~35岁).OCTA检查结果显示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前后黄斑区SVD、DVD、FAZ面积、FD-300、PERIM、CI指数以及视盘旁RNFL平均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托吡卡胺对无视网膜疾病的健康人黄斑区SVD、DVD、FAZ面积、FD-300、PERIM、CI指数以及视盘旁RNFL平均血流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复方托吡卡胺微血管密度血流密度

    《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一书出版

    郑广瑛
    40页

    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对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

    张帆张健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复合体形态对IOL倾斜和偏心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片折叠型IOL囊袋内植入术121例(121只眼).术后以裂隙灯采集IOL囊袋复合体形态,以Pentacam测量各组IOL偏心和倾斜的方向和程度.结果 IOL植入术后3个月,全压囊组较其余三组合组180度平面偏心量小(t=-2.020,P=0.046),部分压囊组中的鼻侧组较颞侧组在180度平面向颞侧倾斜度大(t= 2.613,P=0.021).结论 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全部位于IOL光学面上,是保证术后IOL正位的最佳复合体形态.

    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囊袋倾斜偏心

    《睑缘炎与睑板腺功能障碍》一书出版

    邓世静
    45页

    《药源性角结膜病变》一书出版

    孙旭光
    45页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探讨

    陈良桔赵广愚刘利娟洪林勇...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利用超声乳化手术,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录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手术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共26例(45只眼),其中男性20例(37只眼),性6例(8只眼),年龄(57.58±7.72)岁(43~71岁),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其中术前发现有浅前房4只眼,晶状体轻度震颤1只眼,黄斑水肿2只眼,无法窥清眼底黄斑区有4只眼.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指标有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等.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21只眼(46.67%),0.5>矫正视力≥0.3者18只眼(40.00%),矫正视力<0.3者6只眼(13.33%),视力无提高者3只眼(6.67%).术中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1只眼植入张力环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前有4只眼为浅前房,术后仍为浅前房,给予行Nd:YAG激光上方虹膜根切后,前房未加深,其中2只眼眼压观察未升高,2只眼药物控制眼压稳定,术后2只眼出现角膜水肿,观察1周后角膜恢复透明;术后1只眼出现眼压一过性升高,最高为26 mmHg,经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1周所有患者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使用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完整性及不同方向偏位对近视青少年眼轴增长的影响

    赖伟霞梁皓贾亦悦张雨艺...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离焦环完整性及偏位对近视青少年眼轴增(AL)长快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佩戴OK镜的8~18岁儿童青少年110例(210只眼),按离焦环完整与否分成离焦环完整组、离焦环不完整组,对比两组基线参数(年龄、性别、眼别、屈光度)、及1年AL增长量的差异.按不同水平偏位方向分为颞侧组、鼻侧组、居中组,对比三组1年后AL增长量的差异.按照不同垂直偏位方向分为下方组、上方组、居中组,对比三组1年后AL增长量的差异.结果 (1)离焦环完整与否组的对比:离焦环完整组(187只眼)与离焦环不完整组(23只眼),基线参数及1年AL增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K镜偏位量与1年AL增长量的相关性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呈负相关(r=-0.16,P<0.05);(3)不同水平方向偏位对比:颞侧组(155只眼)、鼻侧组(10只眼)、居中组(22只眼)三组间1年AL增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垂直方向偏位对比:上方组(27只眼)较下方组(93只眼)、居中组(67只眼)1年AL增长量较高(均P<0.05),下方组、居中组1年AL增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青少年佩戴OK镜,离焦环不那么完整、轻度水平偏位对OK镜的近视防控效果影响不大,在垂直方向上应尽量避免上方偏位,更利于防控近视.

    角膜塑形镜离焦环偏位方向眼轴近视防控

    《图解青光眼眼前节影像学检查及诊断》一书出版

    张秀兰
    53页

    《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一书出版

    张秀兰
    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