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方来英

双月刊

1672-3384

zazhi@vip.sina.com,zazhi@cyy123.com

010-8466218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8号2号楼(设计大厦)九层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Journal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结合一线医师在药物治疗实践中常见问题,充分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专家的优势,详尽介绍著名临床医学、药学专家用药心得,循证医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外最新临床用药信息、药物发展最新动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的研究进展

    许治清陈罡姜琳张凡...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脉铁剂临床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且不能接受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不耐受或需要快速补铁的患者。常用的静脉铁剂包括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羧基麦芽糖铁、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及异麦芽糖酐铁。近年来出现了输注静脉铁剂后发生低磷血症的大量病例报告。随着更多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多国药监部门对输注某铁剂导致低磷血症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警示。本文旨在对不同静脉铁剂进行对比,详细阐述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文献提及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的治疗进行汇总,以供临床使用相关药物时予以重视和借鉴。

    静脉铁剂低磷血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重排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进展

    陈书杨卞延东于明鑫于国华...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重排发生在0。9%~2。6%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治疗主要为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明确,在ROS1重排NSCLC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显著改善预后。目前用于ROS1重排NSCLC一线治疗的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均易产生耐药,因此针对克唑替尼的耐药位点,已研发出对其敏感的后代TKI,如洛拉替尼、洛普替尼、卡博替尼、布格替尼、他雷替尼。随着新一代TKI颅内疗效的改善,塞瑞替尼和洛拉替尼有望成为一线治疗选择,但仍需加强研究。所有患者在TKI治疗下都会出现疾病进展,因此了解获得性耐药机制对确定最佳序贯治疗至关重要。在TKI治疗失败后,探索免疫-化疗组合的潜在疗效成为临床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就ROS1重排NSCLC患者的相关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重排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

    新型B细胞淋巴瘤-2抑制剂——lisaftoclax

    丁绍越焉玉超张连哲程卯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常见的血液肿瘤疾病。B细胞淋巴瘤-2(Bcl-2)是一种在血液肿瘤中高表达的关键细胞凋亡调节蛋白,lisaftoclax是一种Bcl-2抑制剂。在前期的临床试验中,lisaftoclax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即使在1200 mg剂量下也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目前该药物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招募阶段。本文对该药物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概述。

    lisaftoclaxB细胞淋巴瘤-2抑制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伏环孢素

    付玉杰李静马毅钟雪...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环孢素是一种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2021年1月22日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伏环孢素经口服给药,与其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相比,体内代谢过程个体差异小,无须进行治疗监测。伏环孢素主要经过CYP3A4代谢,合用药物时需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在霉酚酸盐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伏环孢素可以更快获得肾脏完全缓解,且缓解比例更高。但该药物可能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定期复查肾功能。本文就伏环孢素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评价、安全性、用法用量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狼疮性肾炎伏环孢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蔡乐汤智慧邱子涵文笑...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并建立DIT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DITP的发生情况。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为每例阳性病例匹配3例对照病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联合最大似然比检验筛选预测变量,构建DITP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共监测住院患者88 151例,经判定DITP阳性病例478例(0。5%);涉及主要怀疑药品87种,主要为抗肿瘤药(57。3%,274/478)、抗菌药物(25。1%,120/478)和抗血栓药(12。6%,60/478)。通过PSM后,DITP组382例,N-DITP组1146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4 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线γ-谷氨酰转移酶(GGT)≥50 U/L是DITP的危险因素,基线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是DITP的保护因素(P<0。05)。将以上4个变量用于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的AUC为0。821(95%CI:0。799~0。84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良好(P>0。05)。结论 导致住院患者DITP的主要药物为抗肿瘤药、抗菌药物和抗血栓药;基于住院时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线GGT和PLT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DITP风险,为DITP防治提供参考。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药品不良反应

    重症患者肾功能亢进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影响

    刘淙悠白颖王郝毛璐...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肾功能亢进(ARC)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Cmin)的影响;计算Cockcroft-Gault法估算的肌酐清除率(CcrC-G)、血清肌酐(Scr)与Cmi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3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ICU入住的重症感染患者,经验性或治疗性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的CcrC-G≥60 mL/min且进行Cmin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CcrC-G是否>120 mL/min,分为ARC(CcrC-G≥120 mL/min)组和非ARC(CcrC-G<120mL/min)组,收集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14例重症感染患者,其中ARC组67例,非ARC组47例。两组患者的CcrC-G平均值分别为(205。2±90。8)mL/min及(89。4±14。4)mL/min。ARC组患者年龄较非ARC组更年轻[(48。0±14。7)岁比(68。3±11。2)岁,P<0。001],较非ARC组Cmin更低[(9。51±5。42)μg/mL比(17。09±8。70)μg/mL,P<0。001],较非ARC组Cmin<10 μg/mL的患者比例更高(61。2%比21。3%,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in与CcrC-G呈负相关(r=-0。466,P<0。001),与Scr呈正相关(r=0。213,P=0。023),但相关性弱。ARC组患者的Cmin与CcrC-G呈负相关(r=-0。424,P<0。001),与Scr无相关性(P=0。436);非ARC组的Cmin与CcrC-G、Scr均无相关性(P=0。189、0。749)。结论 ARC患者的Cmin达标率低,Cmin与CcrC-G相关,与Scr相关性较弱;非ARC患者的Cmin与CcrC-G及Scr均无相关性。

    肾功能亢进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肌酐清除率

    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作用研究

    方印龚婵娟陈宇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作为辅助镇痛手段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不停跳CABG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PVB组(观察组)和传统麻醉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超声引导下双侧TPVB,对照组患者术前无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观察组患者的静态/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术后24、4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72 h两组静态/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人自控镇痛(PCA)起始按压时间为(5。1±1。2)h,晚于对照组的(2。0±0。9)h,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 h的PCA按压次数[2(1,4)次,5(3,7)次]少于对照组[4(3,5)次,7(5,9)次,P<0。01],但术后72 h两组PC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药物补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1。0(0。5,1。6)mg比2。2(1。8,2。5)mg,1(0,1)次比3(2,3)次],术后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4±2。5)h比(7。0±2。9)h,(10。8±3。2)h比(13。7±3。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0。0%比50。0%,10。0%比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PVB能提升不停跳CABG患者部分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评价指标,减少镇痛药物剂量,且安全性良好。

    胸椎旁神经阻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性

    他克莫司治疗老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吴京王佳伟崔世磊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老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情况分为糖皮质激素组和他克莫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缓解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他克莫司组CYP3A5基因表达型患者联用五酯胶囊对他克莫司的日剂量、血药浓度及目标浓度达标时间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75例患者,糖皮质激素组27例,他克莫司组48例。糖皮质激素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平均时间为(10。6±1。7)周,较他克莫司组的(16。6±1。5)周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糖皮质激素组(8。3%比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4分(HR=0。203,95%CI:0。065~0。635,P=0。006)、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3。9 nmol/L(HR=0。238,95%CI:0。084~0。677,P=0。007)与达到临床缓解呈负相关;他克莫司血药浓度>6。2 ng/mL(HR=2。697,95%CI:1。172~6。209,P=0。020)与达到临床缓解呈正相关。对CYP3A5基因表达型患者,联合用药组他克莫司日剂量低于单药治疗组[(1。7±0。5)mg比(3。2±0。3)mg],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首次达标时间短于单药治疗组[(1。7±0。4)周比(3。3±0。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老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疗效显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少,对无法应用糖皮质激素的老年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他克莫司老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五酯胶囊糖皮质激素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羧基麦芽糖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关丽叶吴玉佩段宝京
    46-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并分析羧基麦芽糖铁上市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羧基麦芽糖铁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MHRA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以羧基麦芽糖铁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6685例,排除与药物治疗无关的信号,经ROR法和MHRA法挖掘到ADE信号206个,涉及20个系统器官分类,累计报告13 152例次,主要累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ADE报告数排名前20位的首选术语(PT)中,排名前10位的PT依次为低磷血症、恶心、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瘙痒、荨麻疹、焦虑、关节痛、肌痛,在药品说明书中均有记载,情绪困扰、快感缺乏和胸部不适3个PT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的PT中,排名前10位的PT依次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增加、低磷血症、输液部位变色、高磷酸盐尿、尿磷增加、Fishbane反应、血磷降低、低磷血症性骨软化症、血1,25-二羟胆钙化醇降低、给药部位褪色,FGF-23增加、高磷酸盐尿、尿磷增加、Fishbane反应、血1,25-二羟胆钙化醇降低、给药部位褪色等10个PT均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结论 羧基麦芽糖铁上市后常见ADE的发生情况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建议针对有慢性基础疾病、代谢性碱中毒等的患者选用其他静脉铁剂;给药过程中应减慢滴注速度。

    羧基麦芽糖铁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挖掘药物不良事件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司来帕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梁玲丽廖昌能银倍侨辛田田...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分析司来帕格上市后潜在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司来帕格自2015年12月21日上市至2023年11月9日接收的ADE报告,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去重和标准化。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 共检索到以司来帕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10 007例。经ROR法和BCPNN法进行检测筛选,获得325个首选术语(PT)信号,累及19个系统器官分类,ADE报告频次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最多(17。24%),其次是胃肠系统疾病(13。62%)、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10。86%)、神经系统疾病(10。17%)、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9。30%)、各类检查(6。61%)、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23%)等。与药品说明书进行比对发现,司来帕格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PT有301种,如呼吸困难、肺动脉压力升高、疲劳、心力衰竭等,临床需给予高度关注。结论 对司来帕格真实世界的ADE进行挖掘,提示临床需慎重评估司来帕格ADE危险因素,加强用药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司来帕格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信号挖掘药物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