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漆丹
    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由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黏附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及血小板黏附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远优于常规治疗的效果,有助于血小板参数的优化。

    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脑血栓疗效血小板

    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效果分析

    孙文文盛悦刘青
    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给予醒脑静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醒脑静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氟马西尼

    纳洛酮治疗急性中度酒精中毒80例体会

    王艳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80例急性中度酒精中毒应用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中度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常规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痊愈率均达到100%,而其中观察组患者兴奋期清醒时间、共济失调与昏迷期的清醒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纳洛酮对于急性中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的清醒时间,同时可使患者实现尽早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急性中度酒精中毒纳洛酮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夏庆贺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静脉麻醉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各42例。舒芬太尼组患者采取舒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瑞芬太尼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结果 舒芬太尼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清醒时间均略长于瑞芬太尼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30 min、拔管1 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30 min、拔管1 h时的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40。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不仅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显著的镇静镇痛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为平稳的术后恢复环境,且能够减少苏醒期躁动、疼痛的发生,具有更高的麻醉安全性。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效果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肖云廖宝生金克宁林冬生...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对急性脑梗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对急性脑梗患者采取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效果、住院日、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和阿托伐他汀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理想。

    脑心通胶囊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价值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

    陈焱彬晏喻婷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戊酸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单纯丙戊酸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95000%)优于对照组(80。0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较对照组(11。11%)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药联合使用治疗癫痫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拉莫三嗪丙戊酸癫痫治疗效果

    连朴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吴雪艳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连朴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口服连朴饮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朴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连朴饮四联疗法

    观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张林松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片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糖治疗的有效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来院进行治疗的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A进行正常的胰岛素注射治疗,B组在正常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结果 经过6个月跟踪观察治疗,A组血糖控制较为稳定的人数为20人,B组为41人。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效率A组为46。7%,B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片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很好的医治效果以及应用合理性,对于减轻病情加重,避免糖尿病发生带来的危害以及提升我院护理教育干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治疗的全面推行与实施[1]。

    联合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谢礼富陆少波蒙云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影响溶栓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是否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溶栓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转换、死亡、复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到溶栓时间和入院时NIHSS是影响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预后

    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仲晓菲
    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治疗中采用热毒宁注射液的效果开展探究。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平均分组原则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比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均比对比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临床治疗中科学运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帮助患儿尽快退热。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退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