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门诊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蒋珺
    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门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究。方法 从我院2018年9月~2018年11月采集的血液样本中抽取10000份,分析其不合格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0000份血液标本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样本16份,其中血凝固1份,溶血13份,抗凝剂使用不合理3份,送检不及时2份,药物影响2份。结论 通过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血液样本采集控制,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减少不合格血液样本的出现。

    门诊血液标本不合格护理对策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阻肺伴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价值分析

    徐关敏王芳
    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家庭护理干预在提高慢阻肺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019年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慢阻肺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盲法进行随机分为每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相关临床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在提高慢阻肺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中具有较佳的应用效果。

    家庭护理干预慢阻肺伴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价值分析

    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的具体效果

    郭俊花
    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心理状况方面,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分别(78。3±4。3)、(89。5±3。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更令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效果

    分析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进行早期护理的疗效

    赵红艳李晓辉
    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早期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在患儿入院时期就采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24例,治疗过程中再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疗效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疗效有效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采取早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疗效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刘洋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进行实验,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成基础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基础组仅仅采取常规性急救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比组间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和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而且对急救时间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通过研究分析证明该急诊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行应用。

    无缝隙急救护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司维
    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样本选取的时间段设定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从本院诊治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了6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之后,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接诊时间以及急救时间等都要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对不良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胸痛患者抢救

    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有效性探究

    王亚楠
    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有效性探究。方法 于2018年3月~2019年3急诊科选取9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展开研究,按患者就诊卡尾号奇偶数等分为急救组和对照组,各45例。急救组患者护理干预模式以整体化护理为主,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策略,评定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急救组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成功抢救率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急诊危重症患者整体化护理干预作用突出,患者抢救时间大幅缩短,患者成功抢救率显著提升,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急症危重症整体化护理有效性探究

    低钾血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殷长春
    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35例急诊低血钾患者的护理体会和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对35例急诊监护室低血钾患者给予及时的补钾处理,配合对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34例在2~12小时内症状缓解离院,1例为进一步治疗行住院治疗。结论 低血钾患者是常见急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几率,救治成功率将会大幅提高。

    低钾血症急救护理体会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张倩
    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对58例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现场观察和病情分析,并依据分析和观察情况进行现场处置与护理,并对患者进行积极转运。结果 通过第一时间的紧级抢救和积极主动的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救的58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9。6%(52例抢救成功);抢救失败率10。4%(6例死亡)。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护士应该有充分的预见性,争取在抢救的"黄金时间"中,以最高效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确保各个阶段衔接的连续性,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颅脑损伤急诊护理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分析

    钱梦洁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分诊患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效果(治疗费用、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患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救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08%、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与应用传统护理,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急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