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辉梁湖聪周培均周典贵...
    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为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其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参照组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且并发症无增加.

    替罗非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对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观察

    鲁巍巍黄绮筠赵武陵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对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过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7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NK细胞相对活性、CD3+T细胞以及CD4/CD8水平进行软件比较,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日均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以及大便白细胞恢复时间,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可获取确切效果,对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减少病情持续时间.

    常规治疗布拉酵母菌细菌性肠炎治疗效果

    574例急性阑尾炎两种术式切除术临床资料分析

    陈志强任冬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268例开腹阑尾切除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应用

    韩文刚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对于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予以分步控制性减压术.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采用分布控制减压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并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重型脑外伤分步控制减压术神经功能

    妇产科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王丽丽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医院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各62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方式,而实验组患者予以"康妇炎胶囊联合康妇炎栓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和治愈人数为46,总有效率为77.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和治愈人数为35人,总有效率为56.4%,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高达90.3%,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只有77.4%,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妇炎胶囊联合康妇炎栓的治疗方案在医院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妇产科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满意度

    冷疗法在骨科康复中临床应用进展

    龚春平周航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疗法是指通过对患者的患病处通过冷刺激的方法降低该部位的温度,促使相应部位的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液流速及新陈代谢的医疗方法,冷疗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减轻患者能够感受到的疼痛,最终目的在于治疗患者疾病.

    冷疗法骨科康复临床应用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卢建云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诊急危重症病患采用呼吸阶梯型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探析.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危重症病患中确定108例展开研究,以均分方式分别编入到对照组、研究组中,前者采用的是常规呼吸支持,后者则要将呼吸阶梯性干预予以有效落实,进而对治疗情况予以比较.结果 从呼吸复苏率来看,对照组相较于研究组是较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复苏体位次方法的实际使用率来看,研究组是明显较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气管切开方法的使用率来看,对照组则是较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方法的使用率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稳定时间,相较于研究组是较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病患的APACHEⅡ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是较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患在完成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是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危急重症病患进行干预时,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急诊

    联合用药方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糖的缓解作用

    罗火金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方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对血糖的缓解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二甲双胍原治疗方案不变,研究组给予利拉鲁肽,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及体重指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体重、血压及体重指数结果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体重、血压及体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对控制体重指数有积极作用.

    联合用药糖尿病血糖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35例临床分析实践思考

    赵树勇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盖氏骨折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其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为(6.71±1.45)d,愈合时间为(31.78±6.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9±2.67)d和(40.18±8.68)d,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效果确切,不仅能缩短消肿时间,还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盖氏骨折临床效果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陈学强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应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入住我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对其中30例患者采取了西医治疗,对另外30例患者不仅采取西医治疗,还应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结果 西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70.00%,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中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药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