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研究

    姚海燕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作为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基于正交设计电针悬钟穴治疗卒中后足内翻优化方案研究

    刘辉王涛孙培养朱晓辉...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电针悬钟穴频率、针刺深浅、留针时间3个因素在治疗卒中后足内翻中的主次作用,并筛选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脑病二科的中风后足内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成功入组的64例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按照3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成8组,每组8例.予电针悬钟穴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2周,共14次.采用尼莫地平法对疗效进行评价,观察频率、针刺深浅、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足内翻积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足内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正交试验表明,因素刺激频率是影响足内翻积分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针刺深浅和留针时间,最优组合为A2B2C1或A2B2C2.影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主要因素为刺激频率和针刺深浅,最优组合也为A2B2C1或A2B2C2.结论 电针悬钟穴治疗卒中后足内翻可明显降低足内翻积分、提高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频率、针刺深浅、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主次关系为:频率>针刺深浅>留针时间;最优组合为:A2B2C1或A2B2C2.

    卒中后足内翻正交设计悬钟穴影响因素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在支气管大咯血的急诊救治的应用

    袁益清黄国梁李娜罗晓斌...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内科支气管大咯血患者的急诊救治中,采用国家早期预警(NEW)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大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不同NEW评分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在患者初次就诊时为患者进行NEW评分,其中患者综合得分在0~4分的患者30例中,存活30例,死亡0例,总有病死率为0.00%;患者综合得分在5~8分的患者30例中,存活28例,死亡2例,总有病死率为6.67%;患者综合得分在9分的患者20例中,存活12例,死亡8例,总有病死率为4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急诊内科支气管大咯血患者采用国家早期预警(NEW)评分能够准确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与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有利于对于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估计,效果确切显著.

    支气管大咯血国家早期预警评分总有病死率

    仿生物电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临床效果

    徐胜珍王华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仿生物电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仿生物电刺激结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薄型子宫内膜治疗.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B.A组(30例):雌孕激素序贯组;B组(30例):仿生物电刺激+雌孕激素序贯组.通过监对比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动脉血流RI值和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一是B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A组,A型内膜比例大于A组、RI值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是B组成功妊娠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所以,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仿生物电治疗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病症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医院需要深入地探究仿生物电治疗方法,掌握治疗技巧,提高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的康复水平.与此同时,要不断地完善这种治疗模式,构建完善的治疗体系,以此指导实际的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治疗工作.

    子宫内膜仿生物电生长不良临床效果

    分析医用弹力袜对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

    钱雪芳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用弹力袜对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将98例剖宫产产妇以双盲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比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医用弹力袜进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 组间对比,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都比对比组低(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以及胫后静脉等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使用医用弹力袜,可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

    医用弹力袜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抗凝疗程研究

    张杨春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介入术后需抗凝疗程目前存在争议,此研究的目的 在于对比简短抗凝疗程(小于24小时)和延长抗凝疗程(大于24小时但小于7天)是否对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出血及心脏彩超产生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行PCI,据心电图表现,冠脉造影,肌钙蛋白升高等指标评估,一共纳入106例患者,(平均年龄61岁),随机分为两组,约53人接受延长抗凝时间(平均时间约74.8 h),53人接受简短抗凝疗程(平均时间约12.4 h).两组在大出血、全因死亡率,再次PCI、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新发心力衰竭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心脏彩超对比结果:简短抗凝与延长抗凝组比较,两组在LVEF(左室射血分数)和LVEF<35%占有比例,LVD(左室舒末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每搏输出量对比,延长抗凝组大于简短抗凝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心脏彩超后,两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在PCI术后,与简短抗凝组对比,延长抗凝治疗组,每搏输出量较高,但随访3个月后,两组心脏彩超对比,不改善远期预后.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抗凝疗程安全性心脏彩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促宫颈成熟应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的价值分析

    罗湘江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可使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促进宫颈成熟,本文主要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6例,患者均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入院,根据孕妇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小剂量宫缩素催产,实验组使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促进宫颈成熟,对比二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完成两组孕妇进入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多项指标数据对比分析,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临床中应使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促进孕妇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宫颈成熟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价值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梁清峙钟振波苏财有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和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例数为1例,对照组为6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相差较大,组间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方法都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的效果更高,对患者的积极影响较大,创伤更小,要积极推广.

    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方法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

    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倪晓虎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4例在本院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取传统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组采取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IL-6、GLU、COR、MAP、HR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T1、T2和T3等时间点的IL-6、GLU、CO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T1时间MAP明显高于对照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能够减少采取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呼吸循环稳定.

    B超引导下肢神经阻滞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宝磊姜青春娄佳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给予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效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ACS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急救效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经本文研究,观察组分诊时间(1.37±0.85)min,确诊时间(16.49±4.24)min,抢救时间(48.51±17.90)min.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43.46±4.21)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ACS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患者分诊、确诊和抢救时间,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其生存质量,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ACS急诊护理流程生存质量急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