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疗效评价

    于铭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遵从治疗模式差异分组方式,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0例,以对照组为基准,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或改善时间.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6.0,对照组为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恢复或改善时间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建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奥曲肽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奥曲肽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治疗价值

    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李君张冠群刘君朱亮...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来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共计72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36例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经过治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分别为33例、27例,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降低,凝血功能等指标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阿加曲班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雷珠单抗结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章敏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雷珠单抗结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40眼).光凝组采用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若周边视网膜有无灌注区,行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雷珠单抗组在光凝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10mg/ml雷珠单抗0.05ml,对比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ETDRS评分(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视力表).结果 雷珠单抗组治疗后1个月的CMT(250.45±15.87)um、BCVA0.59±0.31、ETDRS评分(36.65±4.52)分均优于光凝组(P<0.05).结论 对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结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更利于视力恢复,减轻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视网膜激光光凝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曾韵夏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8年第1季度、2019年第1季度、2020年第1季度,收治的10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药学干预实施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各36例患者,2018年第1季度为药学干预前,2019年第1季度为药学干预初始阶段,2020年第1季度为药学干预持续改进阶段.观察三个阶段中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干预前后合理用药的时间与品种情况等.结果 三个阶段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1.67%、63.89%、27.78%,初始阶段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持续改进阶段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初始阶段合理用药时间、合理用药品种比干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持续改进阶段合理用药时间、合理用药品种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能明显的改善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能有效的促进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有利于药学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普及价值.

    药学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

    胶原蛋白粉与维C改善皮肤水分的实验研究

    王利思冯志强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与维生素C改善皮肤水分作用.方法 30~50岁(皮肤水分≤12)体检合格自愿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服用胶原蛋白粉和维生素C片,B组服用维生素C片,连续服用45d.记录观察试验前后安全性指标和功效性指标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两组受试者的皮肤水分在试验后均显著提高(P<0.01,P<0.05),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胶原蛋白与维生素C对改善皮肤水分安全有效.

    胶原蛋白维生素C皮肤水分

    大豆异黄酮增强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郭智慧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大豆异黄酮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1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批12个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和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组(30、20、10mg/kg).灌胃量10ml/kg,连续30d.进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结果 经口给与大豆异黄酮30d后,相比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的脾脏/体重比值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的胸腺/体重比值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中、高剂量组NK细胞活性率显著增加(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器官发育,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大豆异黄酮免疫小鼠

    基于我院202例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费玉芳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医院20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研究,以期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全面回顾我院不良反应报告202例,根据不同性别、患者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中,ADR男患者约是女性患者的2.6倍,最小的患者只有2岁,最大患者84岁,皮肤及其附件受损最多,占38.6%.结论 医院应当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

    基层医院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

    冯乐华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目前基层医院护士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调查并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基层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职的420位护士进行职业规划问卷调查,统计新入职护士近三年规划以及十年期间规划,了解当前基层医院入职护士自我职业生化规划的现状,并对当前职业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护士自我职业规划问卷评分,满分100分,根据地区不同分别计算各个地区基层医院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得分.结果 不同地区基层医院的420位护士就职得分平均为96.23分,高于规划得分91.18分.同时,不同地区基层医院得分存在差异,P>0.05,具有地区差异可比性.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就业、升学、培训、转业、创业等多个方向,地域和年龄都是影响基层医院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层医护人员的就业问题以及基层医疗的发展问题仍然是地方医疗事业的重点发展内容,因此通过对基层医院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基层医院护士就业与规划问题,从而对地方医疗卫生方面人才引入和基础发展进行指导,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基层医院人才引入和发展的目的.

    基层医院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意义分析

    王冬萌王慧韩乾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保定儿童医院感染内科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住院儿童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提高对传单儿童TB淋巴细胞亚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IM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保定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9年7月-2019年9月住院的36例IM儿童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资料,与40例对照组相比较,对比其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IM儿童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与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的灵敏度.结果 IM组较对照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8+比例明显升高,CD4+、CD4+/CD8+比例明显下降.IM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异淋).结论 IM儿童可引起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比末梢血异型淋巴细胞灵敏度高,可以协助儿科临床医生诊断IM.

    T淋巴细胞亚群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87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分析

    吴春飞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精神障碍是颅脑外伤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研究颅脑外伤对患者精神状况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收集87例脑外伤病人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对性别、损伤程度、精神障碍类型、颅脑损伤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65.6%,总结出外伤后精神障碍与性别、颅脑损伤程度、血肿部位及范围有密切关系.结论 外伤后精神障碍好发于中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精神障碍类型与颅脑损伤部位相关,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

    颅脑外伤精神障碍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