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疗效比较探析

    张自刚刘铁柱魏丽于忠浩...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术式(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疾病患者(n=84),根据手术方案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以及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采取开放手术治疗、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与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组间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用时长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镇痛药物用量、住院时间差异显著,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死亡以及膀胱复发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比开放手术治疗,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随访结果良好.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手术情况

    中医扶阳罐联合推拿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分析

    赵志新付薇薇
    6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中医扶阳罐与推拿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将收治的2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分配到实验1组(n=98)、实验2组(n=98)和实验3组(n=98),三组分别采用扶阳罐疗法、推拿疗法以及扶阳罐疗法+推拿疗法,各组均进行10次,比较三组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疼痛程度、神经根颈椎病症候评分,以及三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斜方肌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 疼痛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症候评分比较,三组治疗前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实验3组明显优于实验1组和2组(P<0.05);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1组和2组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3组明显优于1组和2组(P<0.05);三组患者的斜方肌肌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实验3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扶阳罐联合推拿法干预,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扶阳罐推拿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老年患者胃肠癌术后三个月内血压和心率变化的研究

    陈斌李鑫高操咸峰...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胃肠癌术后老年患者三个月内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年龄≥60岁的胃肠癌择期手术患者42例(n=42),采取物联网智能语音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时间:术前一天,术后当天及术后每周(每周至少三次以上)连续三个月,每周血压、心率取平均值记录.结果 术后三个月,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第二周起的血压、心率与术前一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收缩压术后第7周达到最低,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收缩压变化与术前高血压、性别为女性相关(P<0.05).结论 胃肠癌术后老年患者三个月内的血压、心率显示下降趋势;胃肠癌老年患者术后收缩压变化与术前高血压及性别有一定关系;建议出院患者术后持续三个月以上监测血压和心率,并规范术后相关心血管药物的使用.

    胃肠癌手术老年人血压和心率围术期

    抗凝血酶Ⅲ通过SIRT1-NF-kB通路发挥肾保护作用

    吴本鹤薛飞张汉妤朱云...
    63-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抗凝血酶III对脓毒症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和CLP+AT-III组.建立脓毒症肾损伤模型,于造模后各时间点检测BUN和SCr、NGCL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组织内炎症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kB及SIRT1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示CLP+AT-III组中,肾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法显示NF-k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SIR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AT-III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肾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促进NF-kB P65去乙酰化实现的.

    脓毒症肾损伤SIRT1NF-kBP65作用机制

    烧伤患者门诊换药时指导节律性呼吸对疼痛缓解的效果评价

    张学群张晓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门诊换药时指导节律性呼吸对疼痛缓解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烧伤科就诊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节律性呼吸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烧伤患者换药前后的疼痛评分和心率变化.结果 换药结束较换药前比较,两组患者均VAS疼痛评分均有所升高,心率明显加快,换药后5min较换药结束是比较,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换药结束时以及换药5min后其VAS疼痛评分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导节律性呼吸能够有效缓解烧伤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烧伤患者节律性呼吸疼痛效果评价

    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胡兆云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术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共计抽取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2019年8月-2020年5入我院接受救治,将其随机分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椎管内麻醉术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来说,优势较大,恢复时间更短,临床要重视和推广.

    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恢复效果

    手法配合中药熏蒸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及骨折愈合情况分析

    邓寿华邢怀德陈丽霞
    69-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配合中药熏蒸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效率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数字表法将其均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主动运动联合单纯膝关节功能训练器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总体有效率、术后VA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2周骨痂密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2周骨痂密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采用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且对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也发挥促进作用,还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手法治疗中药熏蒸胫骨平台骨折功能恢复骨折愈合

    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对非器质性失眠的短期疗效观察

    胡媛媛卢雅莉张黎黎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对非器质性失眠的短期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方法 经过微信平台招募失眠患者,经过CBT-I专业培训的治疗师电话访谈,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严重抑郁患者,最后纳入65名患者,予以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失眠指数量表(ISI)及睡眠日记参数变化.结果 共有32名患者完成4周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SL)、在床时间(TIB)缩短,睡眠总时间(TST)延长,睡眠效率(SE)提高,觉醒次数减少,ISI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依从性不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依从性

    分析血常规检验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鉴别诊断效果的影响

    孙建军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鉴别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4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PLT、WBC、MCHC、MCV、HCT、RBC、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能提高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血常规检验糖尿病肾病早期鉴别诊断

    儿科患儿经过肢体语言沟通对治疗依从性的价值研究

    姚亚林
    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患儿经过肢体语言沟通对治疗依从性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儿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方法1:1的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探究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探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与患儿增强肢体语言沟通,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依从性数据.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4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完全接受29例,部分接受9例,不接受2例,依从度为95.00%,对照组4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完全接受21例,部分接受8例,不接受11例,依从度为72.50%,x2为7.439,P值为0.006,探究组的护理依从性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患儿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强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显著的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在实际临床中的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运用.

    儿科患儿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