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有效性对比研究

    韩皓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将此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等分,各49例,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设置为研究组,实施冷刀锥切术治疗的设置为对照组,将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数据以及治疗有效率作为对比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理想(P<0.05).结论 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在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方面无甚差异,但是前者造成的创口更小、安全性更强,值得推广.

    宫颈环形电切术冷刀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肢体麻木的改善情况分析

    吴敏逸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肢体麻木的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肢体麻木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38)、观察组(艾灸治疗n=46).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腰椎功能情况[采用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肢体麻木,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麻木艾灸

    穴位敷贴结合毕格尔运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张琦徐旭谢小伟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穴位敷贴结合毕格尔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接受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接受穴位敷贴结合毕格尔运动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以及TCSS评分对比,为观察组分值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穴位敷贴结合毕格尔运动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神经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在临床上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敷贴毕格尔运动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缓释片加门冬胰岛素30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蒋能美杨社珍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加门冬胰岛素30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加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63±1.97)mol/L、餐后2 h血糖(7.33±0.85)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0.75)%均低于对照组(8.72±1.80)mol/L、(12.12±4.15)mol/L、(9.25±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缓释片加门冬胰岛素30联合达格列净治疗临床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控制血糖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缓释片门冬胰岛素30达格列净

    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入对鼻内窥镜术术中异氟醚用量及术后短期内疼痛治疗效果

    刘静陆国强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入对鼻内窥镜术患者术中异氟醚使用剂量和术后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02月~2020年03月我院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患者60例实施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异氟醚吸入麻醉,30例)和干预组(异氟醚吸入麻醉基础上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入,30例),比较两组患者异氟醚用药剂量及术后2 h、6 h、12 h疼痛.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异氟醚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时间节点疼痛评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入在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中应用,可减少术中异氟醚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短期内疼痛程度.

    鼻内窥镜利多卡因异氟醚疼痛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价值

    马永平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使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参照组予以常规解剖定位实施麻醉,对实验组予以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检验2组患者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麻醉情况、疼痛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阶段疼痛评分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镇痛作用时间、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优,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流量、舒张压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优于参照组,2组数据对比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使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患者的疼痛程度予以缓解,使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予以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在短时间内起效.

    上肢骨折固定术镇痛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及学习能力的影响观察

    邬未音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针对儿童予以感觉统合训练对其行为问题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n=40)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观察训练前后所有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学习能力.结果 训练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明显轻于训练前,且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障碍、焦虑、多动指数以及冲动多动等各项因子得分情况均低于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失调程度,降低其行为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行为问题学习能力

    宫腔镜直视冷刀切除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观察

    刘海林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直视冷刀切除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采取宫腔镜下刮宫术进行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宫腔镜直视冷刀切除治疗的43例作为观察组,最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阴道出血干净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低,且其6个月内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治疗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宫腔镜下刮宫术相比较,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取宫腔镜直视冷刀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加强推广.

    宫腔镜直视冷刀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疗效

    探讨捏脊疗法结合神经生理疗法对弛缓型脑瘫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刘娜曹姗姗杨艳梅李喆...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捏脊疗法结合神经生理疗法对弛缓型脑瘫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校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120例弛缓型脑瘫患儿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采取神经生理疗法治疗,实验组60例,采取捏脊疗法结合神经生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对比,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实验组治疗后MoCA评分(83.47±10.54)分高于对照组(72.45±10.22)分,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分对比,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MA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实验组治疗后FMA评分(78.66±13.25)分高于对照组(68.99±11.69)分,组间对比,P<0.05.结论 捏脊疗法结合神经生理疗法治疗弛缓型脑瘫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儿的认知与运动功能评分,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捏脊疗法神经生理疗法弛缓型脑瘫作用机制

    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疗效观察

    陆清溪陈晓群吴欢欢唐晨湘...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斑块稳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IMT、P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两组数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斑块稳定性,效果确切.

    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血压粥样斑块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