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纯中鼻甲气化致筛前神经痛20例误诊分析

    鲜昆仑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中鼻甲气化致筛前神经痛误诊断的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识别能力.方法 对我院及其他医院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误诊的20例单纯中鼻甲气化致筛前神经痛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两例经典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来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后,术后患者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复发.结论 中鼻甲气化致筛前神经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由于临床医师对中鼻甲气化致筛前神经痛不足,易造成延误诊断,故加强其他科室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密切观察病情,以提高识别能力.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中鼻甲气化筛前神经痛误诊

    "互联网+FCC"延伸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病慢性持续期病情控制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

    孙传萍杨道平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评价基于"互联网+以家庭为中心(FCC)"延伸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病患儿哮喘控制水平、依从性及肺功能指标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8年01月—2019年12月间100例经系统治疗进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哮喘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均定期接受哮喘专科门诊随访,选取其中的48例接受传统随访管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另外52例接受"互联网+FCC"延伸管理模式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通过微信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支气管哮喘教育和管理服务.干预12个月,对比出院12个月内两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每季度哮喘控制水平(C-ACT)、肺功能指标(PEF%、FEV1%)变化情况及用药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出院12个月内:观察组患儿急性哮喘发作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1个月的两组C-ACT得分及肺功能指标PEF%、FEV1%检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第3、6、12个月,观察组C-ACT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3、6及12个月,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PEF%、FEV1%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干预12个月测评,观察组患儿用药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经系统治疗进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哮喘病患儿,实施基于"互联网+FCC"延伸管理模式进行持续性专业干预,患儿出院后急性哮喘发作次数及再次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及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

    儿童哮喘病互联网+以家庭为中心哮喘控制肺功能依从性

    早期后路单侧BDBO治疗儿童半椎体畸形

    刘军伟胡伟明刘福云李新伟...
    5-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单侧部分椎体-椎间盘-部分椎体截骨术(Bone-Disc-Bone Osteotomy,BDBO)治疗半椎体导致的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效果,为临床早期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单侧BDBO治疗的26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6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17 min(162 min~36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06 ml(297 ml~675 ml).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Cobb角与术后3个月Cobb角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末次随访时脊柱侧后凸情况进一步改善,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假关节.结论 脊柱后路单侧BDBO更适合于早期治疗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

    半椎体脊柱后路截骨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郝建霞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方法 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肺心病患者中抽取200例纳入实验,对治疗前后血小板、动脉血氧分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因.结果 治疗后血小板、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因,受到疾病影响最大,可达到73.33%.其次为并发症因素,发生率占据40%.结论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包括病毒、药物等,在分析原因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促进疾病恢复.

    肺心病血小板减少原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NT-proBNP水平早期预测AMI患者继发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

    王莉何敏昌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NT-proBNP水平对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继发心力衰竭(HF)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02月~2020年02月入我院诊断AMI患者共145例,其中55例(37.9%)继发HF作为观察组,另90例(62.1%)未继发HF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NLR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水平对早期预测AMI继发HF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T-proBNP急性心肌梗死

    生育期妇女子宫肌瘤处理方式的思考

    林洁符浮许远芳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肌瘤作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0.1%~12.5%[1],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母胎不良结局,生育期妇女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式目前存在争议,故就此行综述阐述妊娠前后合并子宫肌瘤如何处理、剖宫产术中处理子宫肌瘤的必要性.

    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

    "互联网+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先心病介入患儿生存质量及家长遵医行为的影响

    许琴芳杨道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患儿生存质量及家长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年01月~2020年06月实施心脏介入治疗的378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80)和观察组(n=198).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围术期充分准备,严密监测,家长教育,有效配合,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观察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模式,于患儿入院当天,指导家长加入程序化健康教育微信管理群,通过群平台学习掌握患儿疾病相关护理知识,术前配合、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及复诊要求等.对比两组患儿随访半年的生存质量(儿童健康问卷,CHQ)、并发症发生及家长先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焦虑情绪(SAS)及遵医行为评价结果 .结果 两组患儿先心病介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患儿出院前1d,两组家长先心病知识评定及焦虑情绪测评结果 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家先心病知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遵医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患儿家长先心病知识及遵医行为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HQ生理、情感、心理及社会功能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术期及出院随访期,护理人员通过"互联网+"微信管理平台对患儿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其对先心病知识的了解,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取得有效配合,共同做好患儿围术期及康复期的严密监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先心病儿童心脏介入互联网+程序化健康教育生存质量遵医行为

    早期床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

    晏燕
    15-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早期床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9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则为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神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帕金森症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大,值得大力推广.

    早期床旁吞咽功能筛查康复护理帕金森病护理效果

    高血压患者护理中KAP模式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刘晶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KAP模式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80例高血压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KAP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评分.结果 实验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实施KAP模式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提高其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高血压患者KAP模式价值

    常规与改良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影响分析

    张振华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常规与改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7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7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5例,常规手术、改良手术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有差异,实验组患者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改良手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对改善患者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纠正患者视力发挥重要作用.

    高度近视白内障常规手术改良手术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