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比较

    倪前勇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开放式手术(李金斯坦术)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诊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56例观察分析,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李金斯坦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分别记录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观察统计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人腹股沟疝采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宜推广采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式手术腹股沟疝

    基于免疫评分的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孙锐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免疫治疗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本研究拟利用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及其免疫评分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乳腺癌患者临床信息下载自TGCA数据库,免疫评分信息是根据数据库中基因测序信息利用(ESTIMATE)算法计算得出.选取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将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建立ROC曲线.结果 共计457例患者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TNM分期、ER、PR、手术切缘均为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评分、N、TNM分期、年龄及手术切缘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3年、5年无病生存期列线图预测模型,其C-指数为0.797.根据风险评分建立ROC曲线,可见列线图预测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809和0.736.结论 高免疫评分患者较低免疫评分患者预后更佳,包括免疫评分在内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淋巴结阳性乳腺癌免疫评分列线图预测模型

    门诊糖皮质激素处方合理性评价中倾向评价匹配法的应用

    臧叶红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倾向评价匹配法在门诊糖皮质激素处方合理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以我院门诊开具的3653张糖皮质激素处方为研究对象,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1月~2020年1月,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把不合理处方设为不合理组,采用倾向评价匹配法,将合理处方中年龄、性别、医保资料一致的相同数量处方设为合理组,以用药剂型、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疾病系统为观察指标,之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3653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50张(6.84%),合理处方3403张(93.16%).在用药剂型、用药途径、用药剂量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疾病系统方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门诊糖皮质激素处方分析中应用倾向评价匹配法后,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处方合理性的因素,有助于药师审核处方,提高处方合理性.

    门诊糖皮质激素倾向评价匹配法处方合理性

    论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运用

    周丽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与运用.方法 采取资料回顾分析法探究2019年1月份---2020年2月份医院住院病人所送检的9500份标本临床资料,对标本中的致病菌耐药性与敏感性展开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临床检验,9500份标本中阳性950份,且通过对病菌的筛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据的比例分别是32.1%、18.7%、9.7%.另外,在药敏性试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性占据比例为74.3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占据0.9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性占据比例为100%,对阿米拉星的耐药性最低,占据4.1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耐药性占据比例为56.3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占据0%.结论 需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通过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以针对性的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从根本上避免耐药菌株的发展.

    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运用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韩佳潘常瑜韦彪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65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分组,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列为腹腔镜组,另将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133例患者列为开腹组.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更优于开腹手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肠梗阻和并发症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肠梗阻并发症临床效果

    急救流程对于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分析

    黄坚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救流程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17年11月开始采取优化后急救流程,在此期间共收治1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设为研究组;2017年11月前均采用常规急救流程,选取实施前收治的1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疗效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30%)显著低于对照组(10.34%)(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63%)(P<0.05).结论 急救流程优化可有效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流程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陆炎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接收的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实验组的25例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对照组的25例患者应用常规围术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病症对患者所带来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诊刮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秦碧蕉
    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诊刮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诊刮术联合炔诺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联合应用诊刮术与炔诺酮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提供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大幅度减少患者子宫出血量,缓解临床症状,减小子宫内膜厚度,使其逐渐趋于正常,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诊刮术炔诺酮异常子宫出血

    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

    王怡
    4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颏下岛状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我院口腔癌手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前臂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颏下岛状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482.54±63.68)min,术后渗出液量(309.45±52.41)ml.观察组手术时间(320.85±59.24)min,术后渗出液量(251.28±36.15)ml.对照组感染率10例(31.25%),满意度23例(71.88%).观察组感染率1例(3.13%),满意度31例(96.88%).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颏下岛状瓣重建修复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渗液量,降低感染率,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皮瓣成活率和口腔功能良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口腔癌软组织缺损颏下岛状瓣前臂皮瓣修复治疗

    口腔根管治疗技术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类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张春鹏
    4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类疾病,选用口腔根管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牙髓及根尖周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先入院的50例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后入院的50例为试验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口腔恢复时间及炎症消退时间更短(P<0.05);短期内观察,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1年后,两组治疗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髓及根尖周类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用口腔根管治疗,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口腔根管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