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比分析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CT与MRI的应用

    鲍雷
    14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诊的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80例,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并分期,分别用CT诊断和MRI检查的方法,对该80例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对比分期结果.结果  CT诊断的准确率为61.3%,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7.5%,两组比较吃安逸较大,P<0.05.CT诊断Ia1期、Ia2期、Ib1期、Ib2期的准确率均比MRI诊断的准确率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CT诊断和MRI诊断中,IIa期的诊断准确率相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MRI的诊断准确率和分期准确率更高,临床应用的价值更大,值得进行推广.

    宫颈癌临床诊断分期CTMRI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姜玲刘政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01-2019.12本院收入冠心病患者304例,均先后通过常规、动态心电图开展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比例上的差异.结果 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比例为83.5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1.32%(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比例为82.89%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老年患者有着较好诊断价值,可提升检出率,充分显示病情发作时动态改变,对确诊患者病情提供重要帮助.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检出率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重症休克分型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张恒喜施林燕徐文俊冯华...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重症休克分型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系统性回顾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30例休克患者.分析各例的症状、体征、床旁心电、X线胸片、以及床旁超声心动图的表现.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来判断休克类型.并通过其余检查、检验判断患者休克类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时间.结果 患者均出现休克明显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心源性休克患者较其他休克患者心电图有明显改变.不同类型的休克超声心动图下的表现有特征性.且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时间较其他检查诊断时间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型休克的表现无明显特殊性,在超声心动图下可有特征性表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上用于休克分型的诊断,联合其他检查,可得到确切诊断,明确病因,协助诊治.且超声心电图诊断时间少于常规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救治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床旁超声心动图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价值评估

    李晓珍李伟征曾梦如罗潇...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和安胎失败组,再选取10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检测结果,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进在进行治疗前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检测值远低于对照组,进行治疗后,保胎失败组治疗后3天、7天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检测值远低于继续妊娠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预测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能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醇联合检测早期先兆流产价值

    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白波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观察.方法 选取了2018年-2020年收治的乙肝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果 观察患者在进行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在此次检验后显示,乙肝五项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检验结果HBsAg的阳性率最高,抗-HBe的阳性率最低.结论 对乙肝患者在临床检查时,采用乙肝五项检验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测定,可以明确患者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此项检查对乙肝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乙肝乙肝五项检验结果

    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关系

    郄艾芹
    15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探讨其与食物种类、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4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总IgE与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在4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18例血清总IgE阳性,阳性率为42.85%.IgG阳性抗体24例,阳性率57.14%,其中鸡蛋,牛奶,小麦和西红柿的阳性率最高,猪肉,牛肉,鸡肉和虾有较低的阳性率.4类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总IgE阳性率、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总IgE阳性率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均以湿疹皮炎类患者最高.鸡蛋,牛奶,小麦和西红柿对所有性别和年龄的过敏症患者的检出率更高,男性和女性以及青少年组中牛奶和西红柿IgG抗体的检出率更高.中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食物的角度来说,疾病种类、患者性别、年龄都与其不耐受的反应密切相关.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全血IgE和食物IgG都有参与,只是参与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有些不耐受的症状无法及时发现,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食物和血清中总IgE水平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变态反应性疾病实物特异性IgG抗体

    胰腺良性囊性疾病与胰腺癌中系统性炎症指标分析

    任晓宾李风英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系统性炎症指标在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并分析其对胰腺良性囊性疾病(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及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的鉴别诊断意义.结果  NLR、LMR、PNI及PI在PC及PCLs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GPS、PLR则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炎症性指标NLR、LMR、PNI及PI可能具有胰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I、PNI及CA19-9对胰腺癌具有潜在的诊断能力.

    胰腺良性囊性疾病胰腺癌系统性炎症指标鉴别诊断

    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无创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王爱绘倪明崔荔群王小梅...
    15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无创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具有子宫内膜病变指征的患者75例,对患者进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获取样本后送检,将其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应用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采集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组织样本送检,将其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取样标本满意度、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取样时间和患者疼痛度.结果 诊刮检查满意标本72例,不满意标本3例,标本满意度96.00%(72/75),自制取样器检查满意标本69例,不满意标本6例,标本满意度92.00%(69/75),两种方法标本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P=0.30).通过诊刮取样标本检出率为90.67%(68/75),自制取样器取样标本检出率为82.67%(62/75),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P>0.05).与诊刮组相比较,利用自制取样器取样所需时间更短,患者疼痛程度更低(P<0.05).结论 应用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对患者子宫内膜进行取样,标本满意度较高,操作简单无创,患者疼痛程度较低,诊断效果与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相近,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无创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3DASL在脑肿瘤术前诊断分级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孙立峰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DASL在脑肿瘤术前诊断分级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当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和脑胶质瘤术后疑似复发患者当中,例数分别为26例和10例.样本抽选时间均在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为上述患者实施常规MRI扫描与3DASL检查,脑胶质瘤术后疑似复发患者均给予二次手术病理或者随访证实为肿瘤复发或者胶质增生.对上述患者的MRI、灌注表现进行记录及分析,计算并比较rTBF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rTBF明显较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膜瘤患者低,P<0.05,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膜瘤患者的rTBF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脑肿瘤术前诊断中应用3DASL可以明确患者肿瘤微循环灌注情况,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补充诊断措施,于疾病术前诊断分级和术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

    3DASL脑肿瘤分级评估

    探讨头颅CTA联合CTP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

    左孟哲张臻王俊李筠...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应用头颅CTA联合CTP进行干预,分析预测价值.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中,抽取80例入组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抽取另外80例未出现出血性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脑血流量、脑容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参数单独与联合使用,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研究组患者中,有50人(62.50%)CT平扫结果未见异常,12例(15.00%)患者发现左颞叶缺血病灶,7例(8.75%)有右颞叶病灶,6例(7.50%)左基底病灶,12例(15.00%)右侧基底病灶,12例(17.50%)右侧额叶病灶,1例(2.00%)波及整个额叶与颞叶.研究组80例患者经CTA检查,17例(21.25%)为中心型,37例(46.25%)为边缘型,26例(32.50%)为混合型.研究组rCBF、rCBV低于对照组,MTT高于对照组(P<0.05).CTP与CTA联合检测,比单项指标应用预测价值高(P<0.05).结论  CTA联合CTP应用,可提高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预测率,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出血性转化急性脑梗死头颅CTACT灌注成像预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