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1—2020年中国省级疾控中心SCI论文发表情况和研究热点

    陈姣汪源王晓宇丁瑾瑜...
    1249-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新冠全球大流行提示了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近年来我国疾控体系的科研实力,有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或措施以促进疾控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目的]了解2011—2020年我国省级疾控的科研水平及其研究热点,为今后疾控机构科研工作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检索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级疾控(未纳入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疾控机构)发表的SCI英文论文,并筛选出以省级疾控为第一单位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包括省级疾控中心(作为合作单位、第一单位)SCI发文情况,不同年份省级疾控(作为第一单位)SCI论文发文量和基金资助情况,省级疾控(作为第一单位)SCI论文的高频作者及其分布、载文期刊特征.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1制作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信息表、突现图谱,了解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进程.[结果]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级疾控的SCI论文数量为8420篇(含合作单位),其中第一单位的论文2060篇.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广东的省级疾控不论是以合作单位还是以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均处于前六位.不同省级疾控之间的SCI论文总数差距较大,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总数最高的是浙江省疾控(448篇),而数量最低的是新疆疾控(仅1篇).2011—2020年31个省级疾控以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总数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基金资助率除了2011年为63.1%,其他年份的基金资助率均超过70%.高频作者方面,SCI发文量≥10篇的第一作者共13位,以山东省疾控的Zhang Yingxiu发表的SCI论文量最多(47篇),其次为浙江省疾控的Hu Yu;第一作者SCI发文量≥4篇的人数排名前六的依然是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山东省.期刊特征方面,SCI论文载文量排名前20的期刊总载文量为862篇,占41.8%(862/2060),载文量最高的期刊是PLOS ONE(188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感染、儿童、流行病等领域.前3个聚类类别的主要关键词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分别为青少年超重肥胖、艾滋病病毒、疫苗免疫等方面.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研究热点从超重、肥胖、体重指数逐渐向抗体、疫苗/疫苗接种、队列等方向转变.[结论]近十年我国省级疾控的SCI论文发表量明显增加,基金资助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省级疾控间的差距仍然较大,论文发表集中于东部发达省份.研究热点从超重、肥胖、体重指数逐渐向抗体、疫苗/疫苗接种、队列等方向转变.

    疾病预防科学引文索引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

    职业紧张对基因测序企业员工抑郁和睡眠的影响

    徐明阎腾龙谢婷婷王会宁...
    1256-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基因测序行业是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对员工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员工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目的]了解基因测序企业员工职业紧张、抑郁及睡眠情况,分析职业紧张对二者的影响.[方法]2021年11—12月,采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病人健康问卷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34家基因测序企业469名员工职业紧张、抑郁及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7份,问卷有效率为91.0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职业紧张与抑郁、睡眠情况间关系.[结果]研究对象职业紧张、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7.40%、33.49%、28.10%.不同职业紧张程度组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职业紧张的社会支持维度分值每增加1分,抑郁的发生风险升高至1.206(95%CI:1.117~1.304)倍,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升高至1.143(95%CI:1.059~1.233)倍;组织与回报维度分值每增加1分,抑郁的发生风险升高至1.082(95%CI:1.017~1.151)倍;轻度、中度、重度职业紧张者较无职业紧张者抑郁发生风险升高(OR=2.535,95%CI:1.465~4.386;OR=3.774,95%CI:1.809~7.870;OR=3.823,95%CI:1.486~9.837);重度职业紧张者睡眠障碍发生风险较无职业紧张者增高(OR=3.141,95%CI:1.233~8.006).[结论]基因测序行业员工职业紧张可增加抑郁及睡眠障碍发生风险,企业需采取干预措施并注意防治.

    基因测序行业职业紧张抑郁睡眠职业人群

    PM2.5暴露影响终止高血压饮食模式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

    张焕文乔婷婷陈珍罗涛...
    1262-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PM2.5及其组分暴露是否影响终止高血压饮食(DASH)模式与中心性肥胖之间的关系尚缺乏证据.[目的]探讨PM2.5及其组分暴露对DASH模式与中心性肥胖患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乌鲁木齐市人群基线调查.根据8种食物组摄入频率计算DASH评分,推荐摄入的食物组摄入频率由低到高分别为1~5分,而限制摄入的食物组摄入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1~5分,总分即为DASH评分,评分越高,研究对象对DASH模式的依从性越好;对应用卫星获得的PM2.5和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估计的有机碳(OC)、黑炭(BC)、硫酸盐(SO42−)、硝酸盐(NO3−)、铵盐(NH4+)及扬尘进行暴露评估;以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WS/T 428—2013《成人体重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ASH模式、PM2.5及其组分对中心性肥胖的影响,采用分层分析探讨PM2.5及其组分对DASH模式和中心性肥胖关联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9565名城市居民,年龄(62.30±9.42)岁,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60.75%.调整混杂因素后,DASH评分Q5组比Q1组中心性肥胖患病可能性降低17.5%(OR=0.825,95%CI:0.720~0.947).PM2.5及其组分OC、BC、SO42−、NH4+、扬尘与中心性肥胖患病呈正相关,未见组分NO3−暴露与中心性肥胖有关联.分层分析发现,暴露于低浓度PM2.5及其组分NO3−、NH4+、扬尘的研究对象中,DASH评分Q5组中心性肥胖患病可能性降低,而暴露于高浓度PM2.5及其组分NO3−、NH4+、扬尘的研究对象中,DASH模式对中心性肥胖的保护效应消失.[结论]PM2.5及其组分NO3−、NH4+、扬尘暴露会削弱DASH模式对中心性肥胖的保护效应.

    终止高血压饮食PM2.5中心性肥胖细颗粒物组分

    2019─2020年兰州市两城区大气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与健康风险评估

    李盛王金玉高青杨海霞...
    1269-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大气中分布最广泛、对人群危害最大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目的]探究2019─2020年兰州市两城区大气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组成来源,并评估PAHs经吸入途径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市两城区(城关区和西固区)定期对大气中16种PAHs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进行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中位数的差异,采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采用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2019─2020年兰州市城关区、西固区PAHs年浓度[M(P25,P75)]分别为24.04(14.59,41.81)ng·m−3和25.97(18.59,42.56)n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0,P>0.05).季节分布特征显示,城关区多数PAHs单体浓度在夏季高于西固区,且苯并[a]蒽和苯并[g,h,i]芘在春秋季也高于西固区(P<0.05),但冬季两城区PAHs单体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环数分布特征表明,在冬春季,城关区、西固区占比最高的均为4环PAHs,分别为37.32%~41.73%、35.20%~39.66%,在夏秋季,城关区、西固区占比最高的均为2~3环PAHs,分别为39.38%~49.54%47.17%~51.23%,具有季节波动性.特征比值法分析表明,两城区大气PAHs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炭及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来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四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9.54%.主成分1包括菲、蒽、荧蒽、芘、屈、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主成分2包括二氢苊、二苯并[a,h]蒽;主成分3是茐;主成分4为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城关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及儿童的ILCR值分别为2.30×10−6、2.16×10−6和1.73×10−6;西固区男性、女性及儿童的ILCR值分别为1.58×10−6、1.48×10−6和1.19×10−6;均大于10−6.[结论]兰州市两城区大气存在PAHs污染,其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煤炭及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来源,且对人群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健康风险评估

    福州市工业区和商业居住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特征的变化及其健康风险

    林少凯王恺詹小海卢翠英...
    1277-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PM2.5污染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环境卫生问题,多环芳烃(PAHs)是PM2.5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其来源及致癌风险值得关注.[目的]分析福州市工业区和商业居住区大气PM2.5中的PAHs的污染来源,评估其经呼吸途径对人群健康的潜在致癌风险.[方法]在福州市仓山(工业区)和台江(商业居住区)两个区设置采样点,于2017—2020年每月10—16日通过滤膜采样法采集PM2.5.通过称重法测定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检测萘(NAP)、苊烯(ACY)、苊(ACE)、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T)、芘(PYR)、苯并[a]蒽(BaA)、䓛(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cdP)、二苯并[a,h]蒽(DahA)和苯并[g,h,i]苝(BghiP)共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后称浓度).比较两区PM2.5及PAHs浓度以及不同季节大气PM2.5中PAHs浓度.采用特征产物比值[FLT/(FLT+PYR)、IcdP/(IcdP+BghiP)、BaA/(BaA+CHR)和BaP/BghiP]法和正定矩阵因子(PMF)分析法判断福州市大气PM2.5中PAHs污染来源,并运用超额致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通过呼吸暴露的PAHs的潜在致癌风险.[结果]2017—2020年福州市仓山区和台江区大气PM2.5浓度的M(P25,P75)分别为35.0(25.0,47.5)μg·m−3和34.0(25.5,46.0)μg·m−3,PM2.5超标率分别为2.68%和4.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仓山区PM2.5中PAHs总浓度(ΣPAH)浓度的M(P25,P75)为5.03(3.07,7.67)ng·m−3,高于台江区的浓度[3.20(2.05,5.59)ng·m−3](P<0.05).仓山区PM2.5中,除ACY、FLU、ACE三者以外,其余13种PAH单体的浓度均高于台江区(P<0.05).仓山区春、夏、秋、冬大气PM2.5中ΣPAHs浓度也均高于台江区相应的浓度(P<0.05);两个区冬季PAHs浓度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特征比值法结果显示两个采样点FLT/(FLT+PYR)中位数均在0.4~0.5之间,IcdP/(IcdP+BghiP)中位数在0.2~0.5之间,BaA/(BaA+CHR)中位数在0.2~0.35之间,BaP/BghiP比值中位数小于0.6.在仓山区采样点PMF分析得到4种因子比例依次为:37.9%、13.2%、24.0%、24.9%;4种因子的主要负载成分:因子1为FLT、PHE、PYR;因子2为FLU、ACY和ACE;因子3为DahA;因子4为BghiP、IcdP和BaP.在台江区采样点,4种因子比例依次为:23.6%、19.3%、22.0%、35.1%;4种因子的主要负载成分:因子1为DahA;因子2为BghiP;因子3为FLT、PHE、PYR;因子4为IcdP、BaP、BbF、BkF、CHR、BaA.仓山区和台江区PM2.5中PAHs的总等效致癌毒性分别为1.87 ng·m−3和1.61 ng·m−3,两区经吸入途径暴露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3.83×10−6和3.30×10−6.[结论]福州市大气PM2.5中PAHs污染来源复杂,包括扬尘、机动车排放、工业排风等等,两区的污染来源也有所差别,PAHs对人群健康有一定的潜在致癌风险.

    PM2.5多环芳烃来源解析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超额致癌风险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星级酒店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特征

    刘永萍丁一辰王凯张莉君...
    1284-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集通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增加人群体感舒适度.但是,集通系统也可能成为室内空气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潜在载体.[目的]了解星级酒店集通系统微生物污染特征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有效控制其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在2020年9月9日随机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2家星级酒店(A和B)的2套集通系统(启用年代分别为2002年、1998年)进行送风中微生物和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微生物、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等卫生学评价.同时在每套集通系统采集风管内表面样品3件,滤网表面、冷凝水、冷却水样品各1件,2套集通系统共采集12件样品进行Illumina HiSeq宏基因组测序,依据样品类型将其分为3组:风管组、滤网组、水样组.计算α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良好覆盖指数),反映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3组的β多样性,确定各组样品微生物群落相似程度.[结果]酒店A集通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最大值分别为1158、344 CFU·m−3,酒店B分别为2000、532 CFU·m−3.两酒店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风管内表面微生物及积尘量、冷却水和冷凝水样品中嗜肺军团菌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Illumina HiSeq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12个样本中共测得17322种微生物,其中细菌微生物群占已分类基因的97.31%,其余2.69%来自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在种水平上,表皮葡萄球菌、假单胞菌、链格孢菌、马拉色菌等为本次调查测得的优势微生物类群.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组样品的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值均为风管>滤网>水样.各组样品良好覆盖指数均接近于1.主成分分析表明,两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19.27%、14.25%,其中,滤网及风管组样品较好地聚为一类.[结论]2家星级酒店除集通系统送风中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外,总体卫生状况良好.宏基因组测序发现集通系统微生物类群结构复杂,物种组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不同类型样品物种组成有差别,滤网和风管的样品物种组成接近且以人源性病原微生物为主,提示集通系统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宏基因组学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酒店

    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王文荣陈赟丁春光李涛...
    1291-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目前金属镍被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镍化合物被归类为人类致癌物,可是其确切致癌机制尚未阐明.[目的]分析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趋势及热点,为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选择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文献数据库查询系统PubMed、Elsevier生物医学和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检索与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相关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应用VOS viewer 1.6.17可视化分析软件构建图谱,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年度出版数量、研究机构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期刊分布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筛选出与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242篇,外文文献(语种包括英文、德文、日文等)878篇.检索到国内最早发表相关文献是在1974年,广州医科大学(包括广州医学院和广州医学院化学致癌研究所)是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35篇),《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发文为各类中文期刊之首(19篇).检索到国际上最早发表的外文文献是在1950年;美国发表的文献量排名最高(304篇),中国列第二位(83篇);Cancer Research发文最多(40篇).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国内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主要集中在镍冶炼烟尘、硫酸镍、氯化镍等镍及其化合物与DNA损伤、DNA甲基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等致癌机制方面;国际相关研究集中在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的职业危险因素、发病率、死亡率等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和组蛋白修饰、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转化等致癌机制方面.[结论]研究表明,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热点涉及有关DNA损伤、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氧化应激、诱导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等致癌机制研究和职业危险因素、发病率、死亡率等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我国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近年来有下降趋势.鉴于我国职业性接镍人群数量较多,今后应继续加大镍及其化合物致癌的研究力度.

    镍化合物致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齐墩果酸对氯化汞急性暴露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欧阳钏马璇赵佳丽刘玉梅...
    1298-1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氯化汞(HgCl2)急性暴露会导致肝损伤.齐墩果酸(OA)作为一种保肝药物,对HgCl2急性暴露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急性HgCl2暴露导致小鼠肝损伤及OA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OA组(300 mg·kg−1)、HgCl2组(5 mg·kg−1)、OA+HgCl2组(300 mg·kg−1 OA+5 mg·kg−1 HgCl2).连续灌胃豆油、OA溶液两次,一天一次,于第2次灌胃2 h后,腹腔注射HgCl2溶液,观察48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肝脏,计算肝脏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肝脏结构变化及铁沉积状况.利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组织铁含量试剂盒分别检测相应指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转铁蛋白受体1(TFR1)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等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HgCl2组小鼠AST、ALT水平分别为(76.447±9.695)U·g−1、(98.563±24.673)U·g−1,均高于对照组(P<0.05).OA预处理后,肝脏系数及上述指标分别降低至(4.769±0.237)%、(57.086±10.087)U·g−1、(87.294±27.181)U·g−1,肝脏系数、AST水平与HgC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Cl2急性暴露后,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并伴有炎性浸润,肝组织普鲁士蓝染色出现阳性蓝染颗粒;OA预处理后,肝组织上述变化得到改善.HgCl2组肝组织铁含量为(3.646±0.238)μmol·g−1,高于对照组的(2.948±0.308)μmol·g−1;OA预处理后,铁含量降低至(3.429±0.415)μmol·g−1.与对照组相比,HgCl2急性暴露可导致肝组织GSH、T-SOD水平降低,Nrf2、HO-1、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TF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OA预处理后,各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改善,其中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Nrf2、HO-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FR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HgC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HgCl2暴露导致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铁超载及铁死亡;OA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超载及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减轻HgCl2暴露导致的肝损伤.

    齐墩果酸氯化汞肝损伤氧化应激

    大气污染对皮肤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孙成瑶唐大镜陈凤格赵川...
    1304-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污染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环境威胁.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接触大气污染物的主要途径,大气污染物与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值得关注.本文回顾国内外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对皮肤病门诊、急诊就诊风险的急性影响,特别是对患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等皮肤病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皮肤病作用程度受到大气污染物的暴露因素(如成分、浓度、暴露时间)、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紫外线)及人群特征的影响.针对当前缺乏大气污染物对皮肤病的长期影响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的不足,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物对皮肤病的影响及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大气污染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有机磷阻燃剂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元申杨敏娟黄云彪赵宜静...
    1310-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磷阻燃剂(OPFRs)的污染和健康危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OPFRs在暴露评估和健康效应两方面的流行病学证据;概述和比较了全球范围内不同人群经呼吸道和胃肠道暴露于OPFRs的水平以及其在体内的负荷水平;归纳和总结了长期低水平的OPFRs暴露对儿童神经发育、成年人的生殖系统以及甲状腺功能等方面的潜在危害.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人群的OPFRs暴露水平相对较低,但食用大米可能是我国人群暴露OPFRs的一个重要途径;以磷酸三(1-氯-2-丙基)酯和三(2-氯乙基)磷酸酯为主的OPFRs具有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同时可能影响成年人的甲状腺功能以及增加儿童气喘和湿疹的发生风险.最后,本文对OPFRs人群暴露和健康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有机磷阻燃剂环境暴露神经发育甲状腺生殖系统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