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河北省雄安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紧张及健康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李慧霞赵俊琴杨立新董秋颖...
    140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心健康的保障将对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的]分析职业紧张、焦虑、抑郁和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于 2021年 8月,整群选取河北省雄安新区 7家二级公立医院、8家卫生机构全体在职共 2675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分别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RI)、《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PHQ-9)、《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职业紧张、焦虑、抑郁、失眠情况进行评估。运用R4。2。1软件bnlearn、gmodels包构建工作、个人因素-职业紧张-健康效应贝叶斯网络。运用Netica32。0实现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可视化。[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 3018份,收集有效问卷 26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88。63%。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紧张、焦虑、抑郁、失眠阳性率分别为51。48%、62。13%、62。50%和56。37%。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机构类型等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紧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日工作时长等的医疗卫生人员焦虑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内在投入情况等的医疗卫生人员抑郁、失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有14个节点、18条有向边,预测准确率为 85。4%。职称、日工作时长、内在投入和锻炼直接影响职业紧张,其他工作、个人因素可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职业紧张。职业紧张可直接影响失眠,也可通过影响焦虑间接影响失眠;焦虑、失眠均可影响抑郁的发生。[结论]河北省雄安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程度较高。职业紧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焦虑、抑郁、失眠。工作、个人因素会影响职业紧张,也可通过职业紧张影响焦虑、抑郁、失眠。职业紧张是工作、个人因素影响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因素。要注意评估干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职业紧张,以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职业紧张焦虑抑郁失眠贝叶斯网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

    合肥市2017-2020年大气臭氧短期暴露与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时间序列研究

    余林玲朱昱肖长春
    1407-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合肥工业化发展迅速,环境中臭氧(O3)浓度逐年增加,O3 污染已成为合肥市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目的]分析合肥市环境中O3 浓度对常住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健康风险,提出有效的O3 防控政策。[方法]收集合肥市常住居民 2017-2020年逐日非意外死亡资料、循环系统死亡资料、呼吸系统死亡资料及同时期大气污染和气象因素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并对日均温度、相对湿度、时间趋势和季节趋势以平滑样条函数拟合,分析日均最大 8 h臭氧(O3-8 h)浓度每升高 10 μg·m-3 对合肥市居民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死亡及呼吸系统死亡风险的单日效应(lag0~lag5)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lag05),并对非意外死亡的全人群进行年龄和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2017-2020年期间,合肥市O3-8 h平均浓度为99。12 μg·m-3,非意外死亡总人数为45787人。模型结果显示,O3-8 h浓度每升高 10 μg·m-3,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单日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分别在lag0和lag02时达到最大值,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 0。46%(95%CI:0。06%~0。87%)和0。76%(95%CI:0。27%~1。26%);在累积滞后第3天时,循环系统死亡风险最高,增加了0。78%(95%CI:0。08%~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单日效应分别在滞后第 1天和当日时最高,分别增加了 0。64%(95%CI:0。21%~1。08%)和 0。61%(95%CI:0。03%~1。20%);累积滞后第2天时,男性非意外死亡风险最高,达到0。98%(95%CI:0。39%~1。57%);≥6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升高于滞后第 1天和累积滞后第 2天,分别增加了 0。41%(95%CI:0。02%~0。81%)和0。67%(95%CI:0。13%~1。21%)。调整时间趋势的自由度和其他大气污染物后,O3-8 h浓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的效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肥市O3 浓度上升会增加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男性和≥65岁人群具有更高的O3 暴露死亡风险。政府有必要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由于臭氧暴露而增加的额外死亡风险。

    臭氧合肥非意外死亡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

    某市地铁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彭荣石斌王怀记刘俊玲...
    1414-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各地地铁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污染检出率较高,然而目前调查其污染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有限。[目的]了解某城市地铁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并分析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的影响因素,为防控地铁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某城市地铁各线路运营年限,将各线路分为 3组(>10年、>5~10年和≤5年),并从每组中随机选取 1条线路,于地铁冷却塔运行初期、中期和末期采集 3条线路共 58个冷却塔冷却水,开展嗜肺军团菌及水质状况相关指标检测,同时通过现场勘查和问卷调查获取各地铁站冷却塔环境和卫生管理措施相关信息。采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冷却塔运行初期、中期和末期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25。9%、77。6%和81。0%,运行中期和末期的检出率高于初期(P<0。001)。广义混合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性总固体和电导率与嗜肺军团菌检出呈正相关,自然对数转换后的溶解性总固体和电导率每增加一个单位,OR(95%CI)分别为 3。73(1。19~11。69)和 3。62(1。07~12。25);硝酸盐、硫酸盐和游离余氯与嗜肺军团菌检出呈负相关,自然对数转换后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每增加一个单位,其OR(95%CI)分别为 0。52(0。34~0。80)和 0。54(0。36~0。81);与游离余氯为 0~0。04 mg·L-1组相比,0。05~0。30 mg·L-1 组和≥0。31 mg·L-1 组的OR(95%CI)分别为 0。22(0。07~0。74)和 0。01(0。01~0。19)。硝酸盐、硫酸盐和游离余氯与嗜肺军团菌浓度降低相关联,随着自然对数转换的硝酸盐和硫酸盐逐渐增加,嗜肺军团菌浓度降低[β(95%CI)分别为-1。17(-1。59~-0。74)和-1。11(-1。63~-0。58)];与游离余氯为 0~0。04 mg·L-1 组相比,≥0。31 mg·L-1 组的 β(95%CI)为-5。66(-9。45~-1。87)。[结论]某城市地铁冷却塔嗜肺军团菌污染较为严重,且随冷却塔年度内运行时间增加,污染进一步加重。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硝酸盐、硫酸盐和游离余氯是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硝酸盐、硫酸盐和游离余氯是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铁冷却塔嗜肺军团菌影响因素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小鼠矽肺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韩璐陈茹茹熊余璐郭梓烨...
    142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矽肺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导致其在肺部潴留,进而引起的以肺部进行性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职业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SiO2 造模 28 d的矽肺小鼠肺组织中含量增加,但是有关NETs的含量在矽肺小鼠的发病进程中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造模不同时间点的矽肺小鼠肺部NETs的含量变化及病理改变,明确NETs在SiO2 诱导的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将 28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 2 d组、模型 7 d组、模型28 d组,每组 7只。模型组小鼠予以气管滴注 10 mg SiO2 混悬液(50 μL),对照组小鼠气管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Van Gieson(VG)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ETs标志蛋白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髓过氧化酶(MPO)蛋白表达,并计算NETs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PicoGreen荧光染料试剂盒检测小鼠BALF中胞外DNA(ex-DNA)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小鼠肺纤维化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和NETs标志性蛋白CitH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组小鼠肺出现明显炎症细胞聚集、肺泡壁增厚和胶原沉积,模型 28 d组肺组织产生大量矽结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 28 d组小鼠肺组织α-SMA、FN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NETs百分比模型2 d、模型7 d组明显升高且达到高峰,在模型28 d组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7。434±0。258)ng·mL-1 比较,模型2 d[(35。110±6。331)ng·mL-1]、模型7 d[(39。491±6。948)ng·mL-1]、模型28 d[(23。360±4。809)ng·mL-1]小鼠BALF的ex-D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造模 2 d、7 d组ex-DNA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 7 d组小鼠肺组织中NETs标志性蛋白CitH3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NETs的含量在矽肺早期炎症阶段明显增加并达到高峰,随着疾病向纤维化阶段发展,NETs表达水平略有下降,提示NETs可能主要在矽肺初期发挥作用。

    矽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纤维化

    一起电镀槽清理发生的急性铬中毒事故的调查

    罗进斌陈强李韬李文龙...
    1428-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电镀工艺被广泛运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电镀作业可接触到铬、锌、氰化物、硫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随着防护条件的不断改善,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目前较少关注电镀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目的]通过调查一起某五金加工厂电镀槽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急性铬中毒事故,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中毒事故再次发生。[方法]详细询问中毒病人的职业史、病史及就诊经过,查阅病人住院病历记录,对病人血样本进行检测;对中毒事故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结果]作业场所铬及其化合物峰接触浓度(CPE)及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TWA)分别为 0。49、0。31 mg·m-3。辅助检查:血铬 4175。85 μg·L-1,血清肌酐 1370。2 μmol·L-1,尿素 42。28 mmol·L-1,尿渗透压 248 mosm·L-1。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中毒性肾病(铬及其化合物)、职业性化学性皮肤中度灼伤(铬酸、硫酸)。患者经右下肢扩创植皮术、血透、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稳定,逐步好转出院。[结论]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意识薄弱,未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和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未按要求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并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是导致本次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落实各项职业病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电镀槽清理铬及其化合物血铬急性中毒铬酸皮肤灼伤

    BaP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高倩倩冯晓玲
    1432-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并[a]芘(BaP)是多环芳烃中含量最高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烧烤及油炸食品中。生活中人类不可避免的接触BaP。研究表明BaP具有生殖毒性,通过影响卵巢激素分泌,干扰卵巢线粒体功能(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影响胚胎发育(干扰滋养层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凋亡),影响蜕膜化进程,参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本文将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BaP暴露如何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及其与流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依据与新方向。

    苯并[a]芘女性生殖滋养细胞蜕膜化流产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母婴暴露水平及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龚乐敏卢忠武周钰涵
    1438-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因其疏水疏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检出。PFAS可通过水、食物、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累积。流行病学和毒理学证据表明,PFAS具有内分泌干扰性,可能会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稳态,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进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婴幼儿的体格生长以及神经发育。孕期及生命早期为特殊的生理阶段,该阶段特殊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使得母婴群体更容易接触并受到PFAS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对母婴PFAS暴露水平及对母婴甲状腺功能进行综述,并探讨PFAS影响甲状腺可能的机制,有助于为PFAS环境标准及安全限值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甲状腺机制母婴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围产期抑郁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许月明赵梅黄以超于玲玲...
    1446-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产期抑郁是一种发生于妊娠期及产后一年内的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导致后代的认知及行为发育不全,产生潜在的多代效应,因此确定其潜在的可变风险因素至关重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孕产妇雌激素变化,是孕产妇抑郁发生风险的重要潜在可变危险因素。目前,关于PAEs与围产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仍十分有限,PAEs影响围产期抑郁的机制尚未明确。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孕产妇PAEs暴露存在多途径、高剂量、长期暴露的特点,重点回顾了当前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指出部分特定PAEs种类与围产期抑郁发生风险增加可能存在的关联,并总结归纳了激素-神经递质通路、炎症介导、基因调控等可能是PAEs暴露与围产期抑郁发生风险之间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最后对未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探索PAEs暴露与孕产妇围产期抑郁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科学预防孕产妇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

    邻苯二甲酸酯孕产妇围产期抑郁暴露生物学机制

    《环境与职业医学》2024年第41卷1~12期主题索引

    后插1-后插3,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