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森林康养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的荟萃分析

    段光镁樊立伟卜婉宁吕佳欣...
    175-18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居住空间的扩张,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社会亚健康人群逐步扩大,各种心理、生理疾病逐渐呈低龄化发展,森林康养这种在自然中寻求健康的方式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评价森林康养对部分身心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森林康养的相关研究文献,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23年 1月 31日,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探究森林康养与人群心理、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 85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森林组《心境状态量表》《正负情绪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优于城市组(P<0.05);森林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交感神经指标[ln(LF/HF)]、唾液皮质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城市组,副交感神经指标[ln(HF)]水平高于城市组(P<0.05).亚组分析表明,康养时长≤0.5 h时心率(SMD=-1.62,95%CI:-2.41~-0.82)、ln(HF)(SMD=1.29,95%CI:0.73~1.85)、ln(LF/HF)(SMD=-1.49,95%CI:-2.13~-0.86)、唾液皮质醇(SMD=-0.53,95%CI:-0.81~-0.25)的变化更明显,>0.5~3 h时情绪状态的恢复效果更佳(如紧张SMD=-2.40,95%CI:-3.21~-1.59等),>3 h时收缩压(SMD=-0.53,95%CI:-1.03~-0.03)和舒张压(SMD=-0.42,95%CI:-0.88~0.04)的降低效果更好;静坐对《心境状态量表》各项指标的恢复更好(如疲劳SMD=-2.26,95%CI:-3.07~-1.45等),步行对血压(收缩压SMD=-0.57,95%CI:-1.07~-0.06;舒张压SMD=-0.72,95%CI:-1.36~-0.07)、心率等(SMD=-1.51,95%CI:-2.38~-0.64)生理指标的恢复更好;除血压外,青年人的康养效果普遍比中老年人好.[结论]森林康养能带给人放松、舒适的心理感受;能降低血压、心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减少压力激素的释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心血管、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具有辅助性的恢复作用.同时,康养时长、形式和受试者年龄对康养效果有一定影响.

    森林康养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荟萃分析

    国内外铁路从业者健康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

    刘燕靳宇曹雪玲蒋林...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尽管铁路运输历史悠久,但国内外对铁路从业者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有限.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发展举世瞩目,研究如何促进该职业人群的健康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识别国内外铁路从业者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热点.[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数据库中检索与铁路从业者健康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 1973年 1月 1日至 2022年 12月 31日.经筛选和清洗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突现和关键词时间线图的可视化分析,应用VOSviewer 1.6.19可视化分析国家(地区)合作、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1973-2022年期间,与铁路从业者健康相关的研究一共有中文文献 273篇和英文文献165篇.中文文献 2009年开始快速增长,到 2015年达峰值,英文文献发文量一直处于较平缓的状态,每年发文量不多.科学引文索引(SCI)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58篇),其国际间合作也最多.国内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于 1994年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SCI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于1994年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示,中文文献对铁路从业者健康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体检、健康管理、高血压、心理健康、慢性病及患病率等方面;英文文献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死亡率、肺癌、流行病学、柴油机废气排放及暴露等方面.突现词分析显示健康管理、一线职工和职业紧张等是中文文献最近 5年关注的热点;职业压力、柴油机废气和噪声暴露等是近 10年英文文献关注的热点.时间线图分析结果提示,中文文献最近的研究方向为健康干预、人文关怀和职工食堂等.2010年以后与该领域相关的英文文献较少.[结论]铁路从业者健康的研究热点将随着高铁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不断变化,近 10年来中文文献发文量上升明显,英文文献发文量进展缓慢,近 10年来研究热度在降低,发文量也逐渐减少.中文文献对国内研究的热点由慢性病逐渐扩展为健康管理、职业紧张和睡眠障碍等.

    铁路从业者健康文献计量学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

    中国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的省域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

    徐恒义杨琴陈婷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医疗水平、社会结构等区域差异,可能导致老年人口健康存在省域分布差异.[目的]揭示老年自评健康的省域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因地制宜改善老年人口健康及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以中国 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基于Wagstaff的方法,将 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 201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中各省 60岁及以上人口自评健康数据转换为健康不良得分,作为衡量各省老年自评健康的指标,得分越高,自评健康越差.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取值范围为[-1,1],绝对值越趋近于 1,空间相关性越强;局部莫兰指数探究局部关联程度,高-高聚集/低-低聚集表示该省份与周边省份健康不良得分均较高/低.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取空间计量模型,探究老年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2010、2015、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不良得分为 1.831、1.873、1.547,全局莫兰指数为 0.347、0.482、0.511(P<0.01),表明老年人口健康不良得分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增强;2010-2020年老年人口健康不良得分高-高聚集地区集中于西北内陆,低-低聚集集中于东南沿海,逐步呈"东南-中-西北"阶梯式递增的分异格局.拉格朗日乘子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是较优选择,其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健康不良得分存在空间自相关,自相关系数为 0.3969(P<0.001);老年人口健康不良得分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呈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8297、-0.0454(P<0.05);与PM2.5 年平均浓度、文盲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3、0.0297、0.0765(P<0.05).[结论]2010-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东南沿海老年自评健康较好,西北内陆较差,老年自评健康在空间分布上由东南向中至西北逐级变差.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卫生资源配置、受教育水平是老年自评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老年人口自评健康区域差异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

    中青年甲状腺结节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工作、生活行为方式影响因素

    胡君周锋姜涌斌许柏青...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甲状腺结节检出人数迅速增多,恶性结节所致的甲状腺癌已成为危害我国中青年人群健康的重点问题.[目的]探索我国中青年甲状腺结节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工作、生活行为方式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在华东疗养院体检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 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 2012-2022年确诊甲状腺癌的患者 232人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年龄±5岁匹配对照组928人.采用统一设计的结构化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工作、生活行为方式资料.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环境、工作时间、压力、饮食、运动、心理等因素与甲状腺癌的关系,采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有一级亲属甲状腺癌家族史(OR=6.059,95%CI:1.007~36.473)、肥胖(OR=1.973,95%CI:1.296~3.004)、噪声振动暴露(OR=1.988,95%CI:1.143~3.456),经常感到紧张压力(OR=2.093,95%CI:1.231~3.559)、低落抑郁(OR=2.034,95%CI:1.048~3.947)和生气激动(OR=1.791,95%CI:1.066~3.012),经常油炸(OR=1.535,95%CI:1.026~2.297)和快餐饮食(OR=1.836,95%CI:1.048~3.215)是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三餐规律(OR=0.245,95%CI:0.061~0.989)和经常运动(OR=0.571,95%CI:0.342~0.952)是预防甲状腺癌的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经常食用油炸食物、快餐和含糖饮料呈正相关(r=0.123、0.083、0.077,P均<0.01),与经常感到情绪低落抑郁和生气激动呈负相关(r=-0.090、-0.07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一级亲属甲状腺癌家族史(OR= 6.712,95%CI:1.071~42.066)、肥胖(OR=2.032,95%CI:1.321~3.125)、噪声振动暴露(OR= 1.991,95%CI:1.089~3.637)、经常感到紧张压力(OR=2.468,95%CI:1.417~4.300)是甲状腺结节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平均锻炼≥3次·周-1,每次锻炼>30 min)(OR= 0.516,95%CI:0.300~0.890)是预防甲状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中青年甲状腺结节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较多,肥胖、噪声振动暴露、经常感到紧张压力、缺乏运动与甲状腺癌有关.

    中青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工作生活方式噪声振动

    PM2.5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

    杨柳窦思奇李鑫源文硕...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大气PM2.5 会破坏肝脏正常的代谢稳态,加快肝脏疾病进程,但PM2.5 对肝脏代谢组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探究浓缩PM2.5 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明确可能受影响的代谢物,探究PM2.5 亚慢性暴露对肝脏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将 12只雄性 6周龄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 2组,即浓缩PM2.5 暴露组和清洁空气暴露组.小鼠于复旦大学"上海市气象-环境动物暴露系统"进行暴露染毒.每天暴露 8 h,每周暴露 6 d,共暴露 8周,暴露结束 24 h后取小鼠肝脏.采用LC-MS分析技术,分析小鼠肝脏代谢组的变化.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和t检验寻找两组小鼠的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筛选条件:变量权重值(VIP)≥1.0,P<0.05.使用MetaboAnalyst 5.0软件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浓缩PM2.5 暴露组与清洁空气组比较,共筛选出 29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 142个差异代谢物含量上调,155个差异代谢物含量下调,共有38条代谢通路受到干扰,其中有7条代谢通路受到显著影响(P<0.05),涉及氨基酸代谢、葡萄糖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7条显著代谢通路具体为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结论]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提示PM2.5 亚慢性暴露可能会导致肝脏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损伤.天冬氨酸、琥珀酸、鸟氨酸和富马酸等氨基酸以及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等差异代谢物可能为PM2.5 亚慢性暴露导致肝脏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大气细颗粒物肝脏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

    室内夜间人工照明与人群健康研究进展

    朱风瑞亢泽峰邓芙蓉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夜间人工照明(ALAN)的强度和面积不断增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其不良健康影响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ALAN暴露不仅与人群心血管、代谢、睡眠、近视和精神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还可诱发癌症.既往研究较多关注室外ALAN的健康影响,但人的一生中约有 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深入了解室内ALAN与人群健康的关联,对于创建健康室内环境和保障人群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夜间人工照明室内环境人群健康

    《环境与职业医学》出版伦理声明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
    218页

    工具变量法在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石慧郑古峥玥赵星黄守瑞...
    219-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环境暴露广泛而非随机、混杂偏倚较为复杂,对其因果推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因果推断方法引入观察性研究中,其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研究提供了更多统计方法的选择.工具变量法(Ⅳ)作为一种能够很好控制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因果推断方法,逐渐应用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本研究介绍了Ⅳ的基本原理,归纳了目前应用Ⅳ进行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的研究进展与局限性.当前环境流行病领域应用Ⅳ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合理使用Ⅳ并与其他因果推断方法的有效整合将成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的发展重点.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环境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的因果推断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和依据.

    工具变量法因果推断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暴露健康效应应用

    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熊万红耿梦龙陶芳标
    226-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早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但这一精妙而复杂的时期极易受到各种外源性化学物质干扰,进而对个体健康状况造成短期或长期不良影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生命早期就已普遍暴露,同时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已引起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的人群流行现况及其与儿童生长发育、过敏及心理行为问题等健康结局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并进一步介绍上述关联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当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包括孕期和婴幼儿期在内的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哮喘等)、生长发育(如肥胖、出生身长等)和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症、焦虑症等)等关联密切,肠道菌群、甲状腺功能、炎症因子、线粒体功能以及表观遗传等可能是联结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和儿童健康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未来研究应依托大样本的前瞻性出生队列,在生命早期多时点收集生物学样本,测定其中不同类型抗生素的内暴露水平并分析其与儿童健康结局的关联,同时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为生命早期环境暴露儿童健康效应领域提供高质量研究证据.

    抗生素环境暴露生命早期儿童疾病肠道微生物群

    《环境与职业医学》稿约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