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3-2022年电子烟或电子烟产品使用相关肺损伤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何素兰唐自慧蔡雨荷王宋平...
    4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率不断上升,且电子烟相关肺损伤病例激增,引起各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探讨 2013-2022年全球范围内电子烟或电子烟产品使用相关肺损伤(EVALI)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获取2013-2022年全球EVALI相关的文献,从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被引文献、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采用CiteSpace 6。2。R1绘制发文量趋势分析图、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论文共被引聚类时间分布图、关键词聚类分析图等图谱,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检索,2013-2022年间EVALI相关研究的文献共有 888篇。发文量逐年增加,在2020年增幅明显,从 2021年开始有所下降,但引用量逐年增加。发文量最活跃的国家是美国(631篇),欧美国家合作紧密且中心性更为突出,发文机构中加州大学系统以 103篇居榜首。Rahman I(27篇)发表论文最多,中心度较高;Goniewicz M L被引文献最多;网络分析图显示作者间的合作相对较弱。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美国呼吸与重症监护医学杂志》)是发文量最高的期刊(94篇)。被引次数前 5名的文献均被引用超过 300次。EVALI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依次是nicotine(尼古丁,149次),exposure(暴露,118次)、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80次)等。共同引用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聚类和聚类时间分布图表明青少年电子烟成瘾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突现分析得到排名前 25个关键词来看,对EVALI发病机制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电子烟蒸气对肺产生的氧化应激损伤转向调味化学物质在肺损伤过程中发挥的氧化作用,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兴趣主要是电子烟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加热元件对肺的损伤机制。[结论]EVALI正受到政府、医疗机构等领域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多种电子烟成分如调味化学物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炎症和肺损伤。但EVALI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未来应鼓励更多的中国学者参与该领域研究。

    电子烟或电子烟产品使用相关肺损伤电子烟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方法评估干预措施对陆家嘴水厂出厂水三卤甲烷的影响

    任洋洋钱海雷裴赛峰孙晓冬...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青草沙水库面临着水藻繁殖、富营养化的问题,由此引起水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含量增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的]评估"青草沙水库藻类监测与应对方案"(后称"方案")的实施对常规处理出厂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治理效果。[方法]从 2011-2019年,每个季节采集陆家嘴水厂 1次出厂水水样,每次采集 1个样品,检测出厂水中四种THMs(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的质量浓度(后称浓度)。以 2014年"方案"的实施作为干预分界点,将整个研究阶段分为干预措施实施前(2011-2013年)和实施后(2014-2019年)两个阶段。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段线性回归,评估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出厂水中THMs浓度和变化趋势。[结果]在"方案"实施前,时间每延长一个季节,出厂水中总THMs浓度上升 1。561 μg·L-1(P= 0。010),最高浓度达 25。97 μg·L-1。干预措施实施后,出厂水中总THMs的浓度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198);但出厂水中总THMs浓度回归线的斜率为-0。626(P=0。001),即THMs浓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自 2017年起至 2019年,陆家嘴水厂出厂水中THMs的平均浓度保持在10 μg·L-1 以下。[结论]青草沙水库藻类和富营养化治理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将出厂水中的THMs控制在较低水平,THMs的变化趋势由干预前的逐年上升,变为干预后的逐年降低。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中断时间序列卫生干预措施

    应用基准剂量法估算硝酸钕急性染毒致小鼠遗传毒效应阈值

    刘君丽丁瑜成雪晴杨正丽...
    425-430,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基准剂量(BMD)法是根据特定剂量-反应关系,求得引起某一反应特定改变所对应的剂量,与传统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法比较,BMD法有许多优点,其单侧 95%可信区间下限值(BMDL)通常可代替NOAEL用于生物接触限值推导。目前尚无任何权威机构得出基于健康的稀土元素指导值。[目的]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采用BMD法估算硝酸钕急性染毒致小鼠遗传毒效应的阈值。[方法]将 9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 9组:7个硝酸钕染毒组、1个对照组(蒸馏水)和1个阳性对照组(200 mg·kg-1 甲基磺酸乙酯),每组 10只,雌雄各半。7个剂量组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钕溶液(雄:14、27、39、55、77、109、219 mg·kg-1;雌:24、49、69、97、138、195、389 mg·kg-1)2次,间隔 21 h。于末次染毒 3 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取小鼠股骨骨髓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取肝脏和胃进行彗星试验。[结果]硝酸钕致雌、雄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升高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ex-ponential 4模型、hill模型,计算得出雌性小鼠的 BMD和 BMDL分别为 31。37 mg·kg-1 和21。90 mg·kg-1,雄性小鼠的BMD和BMDL分别为58。62 mg·kg-1 和54。31 mg·kg-1。硝酸钕致雌、雄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exponential 5模型、exponential 4模型,计算得出BMD和BMDL分别为 27。15 mg·kg-1、11。99 mg·kg-1,以及 16。28 mg·kg-1、10。47 mg·kg-1。硝酸钕致雌、雄小鼠胃腺细胞DNA损伤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hill模型,计算得出BMD和BMDL分别为36。73 mg·kg-1、19。92 mg·kg-1,以及24。74 mg·kg-1、14。08 mg·kg-1。[结论]以骨髓细胞微核率、肝细胞和胃腺细胞DNA损伤作为遗传毒性终点事件,硝酸钕的BMDL为10。47 mg·kg-1,可以此作为硝酸钕急性染毒致小鼠遗传毒效应的阈值。

    硝酸钕遗传毒性基准剂量基准剂量下限值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砷及其代谢物对BEAS-2B细胞p53基因表达影响

    刘娜江金鋆马和赵瑞欢...
    43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砷是人类致癌物。砷及其代谢物会影响p53表达,但砷及其代谢物处理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后,p53磷酸化及泛素化水平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砷及其代谢物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对BEAS-2B细胞中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染毒细胞,利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确定NaAsO2染毒BEAS-2B细胞的剂量和时间。基于细胞活力结果,将细胞分为两组,即不同浓度亚砷酸钠组和砷甲基化代谢产物组,不同浓度亚砷酸钠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2、4、6 μmol·L-1 NaAsO2;砷甲基化代谢产物组包括 0 μmol·L-1 NaAsO2(对照组)、6 μmol·L-1 MMA组、6 μmol·L-1 DMA组和 6 μmol·L-1 NaAsO2 组。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和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p53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53泛素化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53蛋白、p53 Ser9和Ser15位点磷酸化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BEAS-2B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NaAsO2 染毒后,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并且NaAsO2 浓度在 6 μmol·L-1 时细胞存活率约为 50%。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NaAsO2(2、4、6 μmol·L-1)处理后p5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NaAsO2 诱导p53蛋白、Ser9位点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不同浓度的NaAsO2 诱导p53 Ser15位点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仅 6 μmol·L-1NaAsO2 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MA组和DMA组p53 mRNA、p53蛋白、Ser9和Ser15位点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NaAsO₂染毒后,p53泛素化表达水平明显下降,K48位点泛素化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砷引起BEAS-2B细胞p53蛋白表达降低主要由于其磷酸化途径被抑制和mRNA表达降低,p53泛素化水平减少所致的蛋白变化未占主导作用。MMA和DMA对p53基因表达无影响。

    p53一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泛素化

    13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比较分析

    裴易菲袁文文杨丽莉剧华剑...
    437-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布鲁氏菌病是法定职业性传染病之一,在职业人群中时有发生。[目的]比较 1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省、市两级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分析总结劳动能力鉴定管理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在布鲁氏菌病等职业病门科劳动能力鉴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研究并提出改进完善建议。[方法]对 1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职业接触史、临床诊断、职业病诊断分期、劳动能力鉴定依据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进行梳理分析,对比研究市级初次鉴定结论和省级最终鉴定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结果]1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认定工伤后全部申请了市级劳动能力鉴定,11例没有获得伤残等级,2例评为 10级伤残。4例没有评上伤残等级的患者申请了省级劳动能力鉴定,2例维持了原鉴定结论,2例更改了鉴定结论,分别评为九级伤残和十级伤残。在回顾过往鉴定结果时发现,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工伤劳动能力结果评定为九级伤残或十级伤残的案例,在石家庄市初级劳动能力鉴定和河北省再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中尚属首次。由此总结的主要经验是职业病所致的靶器官损伤和(或)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是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直接依据,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时应该根据每一例评残对象,逐个确定相关的靶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后做出客观、科学的伤残等级评定结论。[结论]该鉴定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应该会有指导和引领作用。GB/T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简称GB/T16180-2014)标准中职业病门科的相关条款存在滞后性。当前情况下劳动能力鉴定时专家除了在标准认真查找和职业病伤情能够直接对应的条款,还应该针对条款中没有涵盖的病患,结合职业病的特点,科学、准确、灵活应用该标准的单项条款和附录中的补充条款,这样才能做出公平、公正、专业的鉴定结论。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

    典型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暴露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马学瑞童婉靖张艺嘉张文娟...
    44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污染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化学致癌物是诱发人类癌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分布广泛、持久性和蓄积性等特点,近年来关于POPs致癌效应的相关研究受到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环境中五类典型POPs,即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溴代阻燃剂(BFRs)和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内暴露水平,与癌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潜在的致癌机制。这五类POPs的致癌机制各不相同,包括干扰细胞增殖周期、改变表观遗传和促进氧化应激等,还可通过改变能量代谢与影响免疫功能来促进癌症进展。癌症进程是内在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关注环境POPs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外,还应该关注POPs对肿瘤免疫、血管生成等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这对今后环境污染的防控和癌症的精准医疗具有指导意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暴露癌症致癌机制

    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肠道细菌丰度调节研究进展

    王耀晗黄楠楠李彬陈汉清...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颗粒物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其分布广泛、治理困难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大气颗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暴露进入机体,引发多种健康问题。近年来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暴露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其可以通过呼吸道间接或者通过消化道直接进入人体。肠道菌群是定位于肠道上皮黏膜及肠腔的微生物群,数量庞大,功能丰富,其稳态对个体的肠道健康甚至是机体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可能介导环境因素诱导的健康效应,因此现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大气颗粒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因此,本综述检索并整理了多种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肠道菌群稳态的影响,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及疣微菌门这五大菌门为主,讨论了它们的主要功能及大气颗粒物对其稳态和丰度的影响。

    颗粒物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

    大气污染对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靖宇杨文慧徐燕意
    457-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污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气污染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目前,大气污染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仍十分有限,大气污染影响抑郁发生的分子机制也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针对大气污染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大气污染与抑郁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污染物种类、暴露时间、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健康状况等影响抑郁的可能因素,并总结归纳了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发生、细胞凋亡等机制在空气污染导致抑郁过程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以期为大气污染的防控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污染细颗粒物抑郁症分子机制

    第十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
    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