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防控

    何丽华
    589-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导致的健康危害及经济负担已经成为职业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们应该更加系统、深入地开展职业工效学研究和实践,全面认识工效学因素及其特点,结合不同行业的生产实际,加强重点作业场所不良工效学因素的干预及健康风险评估,预防及控制WMSDs的发生发展.本文介绍了WMSDs的概念、体征、症状、危险因素及目前各部位可被明确诊断的肌肉骨骼疾病.本专栏的文章分别从工效学负荷评估方法进展,不同作业人员WMSDs症状发生现状与相关危险因素,工效学干预WMSDs等方面展示了新的研究进展,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及依据.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职业工效学工效学因素预防干预

    四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

    姜萍董一丹金旭江南宇...
    593-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制造业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症状发生率较高,广受关注,但对于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目的]探讨四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人员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对四家制造业企业装配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获取研究对象1401名,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各部位WMSDs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生物力学、工作组织、工作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暴露信息.统计描述WMSDs症状发生率以及多部位症状发生率,采用Pearsonχ2检验进行多部位WMSD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中WMSDs症状发生率为54.9%(769/1401),症状发生比率居前三的部位分别是颈部41.4%,肩部30.7%,腕/手部25.1%.研究对象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率为41.9%(587/1401).客车装配以及铆焊作业人员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率高于电子配件及玻璃制造作业人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特征因素中女性(OR=2.09,95%CI:1.48~2.97)、饮酒(OR=1.52,95%CI:1.05~2.18),生物力学因素中长时间低头(OR=1.37,95%CI:1.22~1.53)、频繁弯腰(OR=1.18,95%CI:1.03~1.34)、手臂保持举起(OR=1.25,95%CI:1.10~1.41)三种工作姿势频率高,工作组织因素中工种为电子配件、客车装配和铆焊(OR值分别为3.23、5.70和13.83),工作环境因素中温度有点儿冷(OR=4.84,95%CI:1.90~12.37)、噪声严重影响工作(OR=2.25,95%CI:1.23~4.11),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中高工作需求(OR=1.47,95%CI:1.04~2.08)、存在班后疲劳(OR=1.92~2.61)者多部位WMSDs的发生风险高.[结论]装配作业人员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不良工作姿势、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多部位装配作业个体因素不良工作姿势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装配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工效学负荷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

    江南宇董一丹秦东亮黄文初...
    600-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我国制造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装配制造业从业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生风险.[目的]调查分析装配制造业作业人员WMSDs的发生及分布情况,探索工效学负荷(姿势负荷及心理负荷)与WMSDs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7—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我国北方两城市装配制造行业三家企业中的电子配件组装、轨道客车制造装配作业人员67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课题组自主研制的"中国肌肉骨骼疾患问卷"评价姿势负荷,采用经修订的中文版"主观负荷评价技术量表"评价心理负荷,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工效学负荷与WMSDs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的总体WMSDs发生率为39.6%(265/670);男性为43.8%,女性为25.2%;40岁及以上组发生率最高,为47.7%.电子配件组装作业人员WMSDs发生率为16.9%,轨道客车制造装配作业人员为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63,P<0.001).研究对象的心理负荷[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为55.6(51.9,83.3)分,姿势负荷为27.1(16.0,41.5)分.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152,95%CI:1.458~6.813)、饮酒者(OR=1.934,95%CI:1.124~3.326)、工作类别是轨道客车制造(OR=3.416,95%CI:1.756~6.644)者WMSDs的发生风险更高;心理负荷越高(OR=1.019,95%CI:1.007~1.031)、姿势负荷越高(OR=1.034,95%CI:1.019~1.050),则WMSDs的发生风险越高.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电子配件组装人员,年龄越大(30~39岁、4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风险分别是30岁以下作业人员的2.526、12.263倍),姿势负荷越高(OR=1.025,95%CI:1.002~1.049),WMSDs的发生风险越高;对于轨道客车装配作业人员,饮酒者(OR=2.035,95%CI:1.155~3.583)、肥胖者(OR=3.094,95%CI:1.185~8.078)WMSDs的发生风险更高,心理负荷越高(OR=1.013,95%CI:1.001~1.025)、姿势负荷越高(OR=1.033,95%CI:1.018~1.049),WMSDs的发生风险越高.[结论]装配制造业作业人员的工效学负荷(姿势负荷及心理负荷)大小与WMSDs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关联,饮酒也是WMSDs的可能危险因素;装配制造业女性作业人员的WMSDs发生风险高于男性;相对于电子配件组装作业人员,轨道客车制造作业人员WMSDs的发生率较高.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制造业工效学负荷心理负荷姿势负荷

    某轨道客车装配车间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工效学干预研究

    董一丹姜萍彭毓金旭...
    609-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生于多种职业人群中.因其给机体带来的多种不适及造成的严重疾病负担,已经成为职业健康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WMSDs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评估采用工效学培训联合梯凳改善措施对某轨道客车制造业装配车间工人WMSDs的干预效果,为WMSD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8—12月选择某轨道客车企业250名装配车间工人,应用"中国肌肉骨骼疾患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工效学检查要点"进行现场工效学检查并进行工人访谈.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于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装配车间实施为期6个月的梯凳改善联合工效学培训的干预.通过干预前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干预效果包括干预前后工人WMSDs认知水平、工效学负荷暴露水平和WMSDs症状发生情况,其中WMSDs症状强度、症状持续时间、症状发生频率评分从低到高分别以0~10、1~4、1~5分评定.[结果]干预后,装配车间工人对WMSDs类型、影响部位、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和疾患症状的认知率均有上升,分别从52.3%、51.9%、25.5%、19.1%和51.5%上升到68.5%、61.3%、48.1%、40.9%和61.3%(P<0.05).干预后,装配车间工人"头部频繁后仰"项中"经常"的比例由34.6%降至21.8%,"长时间保持身体后仰"项中"经常"的比例由26.6%降至15.0%,"手臂频繁举起"项中"从不"的比例由3.4%升至9.0%(P<0.05).干预后,装配车间工人颈、肩、上背、下背、肘、手/腕、臀/腿、膝和踝/足部的症状强度评分均有下降,中位数大多由6分下降到3分(P<0.05);症状持续时间评分仅颈部有所下降(P<0.05),其余部位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背、手/腕和臀/腿部的症状发生频率评分的中位数由3分下降到2分(P<0.05).[结论]对客车制造业装配工人实施为期6个月的工作场所梯凳改善结合工效学培训的干预,可提高作业工人WMSDs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其不良姿势的暴露频率以及WMSDs的症状强度、症状持续时间和症状发生频率.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制造业症状发生率危险因素认知干预

    煤矿企业员工多部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谢尔瓦妮古丽·阿卜力米提郑帅印马翔宇迪丽娜尔·艾克拜尔...
    617-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煤矿工人因作业环境特殊及广泛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发生多部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严重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目的]对新疆煤矿企业员工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多部位WMSD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2020年在新疆6家煤矿企业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对工龄≥1年的在职煤矿工的一般情况、过去1年内WMSDs症状发生情况、工作情况、职业倦怠、职业紧张情况进行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17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48份,有效回收率83.7%.1448名煤矿工人中男性占93.2%,女性占6.8%;年龄 ≤35岁者占39.2%,>35~45岁占31.1%,>45岁占29.6%;工龄 ≤10年者占58.4%,>10~20年占20.0%,>20年占21.6%.煤矿工人WMSDs总症状发生率75.6%(1095/1448),其中多部位症状发生率为58.4%(846/1448),单一部位症状发生率为17.2%(249/14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龄>20年(OR=2.245,95%CI:1.655~3.045)、重度职业倦怠(OR=2.644,95%CI:1.549~4.516)、每分钟做多次重复性操作很频繁(OR=2.038,95%CI:1.339~3.101)、经常大幅度弯腰工作(OR=1.467,95%CI:1.111~1.938)、长时间颈前倾(OR=1.671,95%CI:1.294~2.159)和脚底打滑或跌倒(OR=2.459,95%CI:1.908~3.168)与罹患多部位WMSDs呈正相关;休息时间充足(OR=0.718,95%CI:0.565~0.913)与罹患多部位WMSDs呈负相关.[结论]多部位WMSDs在煤矿企业员工中高发,与单一部位相比,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率更高.工龄、职业倦怠、每分钟做多次重复性操作、经常大幅度弯腰、长时间保持颈前倾、脚底打滑或跌倒、休息时间充足是煤矿工人罹患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

    煤矿工人多部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职业倦怠

    新疆某煤矿工人职业倦怠及抑郁症状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

    李雪孙雪梅刘继文
    625-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WMSDs)是损害劳动者工作能力的主要疾患之一.社会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生理机制,改变工作姿势或扰乱情绪及认知能力,导致WMSDs发生.[目的]探究煤矿工人职业倦怠、抑郁症状水平及WMSDs现状,并分析三者间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5家煤矿企业的1700名在岗煤矿工人.采用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国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对煤矿工人的一般情况、职业倦怠情况、抑郁状况和WMSDs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煤矿工人WMSDs症状发生率、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状评分.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在职业倦怠与WMSDs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528份,有效率为89.9%,其中男性1335名(87.4%)、女性193名(12.6%),年龄M(P0~P100)为41(19~59)岁,工龄M(P0~P100)为25(1~42)年.煤矿工人WMSDs症状发生率为57.7%,职业倦怠得分M(P25,P75)为54.0(45.0,61.0)分,抑郁症状得分M(P25,P75)为48.8(43.8,53.8)分.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倒班情况、文化程度组间WMSDs症状发生率、职业倦怠得分及抑郁症状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抑郁症状与WMSDs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s=0.172、0.098,P<0.01),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s=0.138,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WMSDs,标准化路径系数(β)分别为0.10和0.09;职业倦怠也可以直接影响抑郁症状,β为0.19.职业倦怠对WMSDs的总效应为0.120,直接效应为0.102.以抑郁症状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018,占总效应的15.0%(均P<0.05).[结论]煤矿工人WMSDs症状发生率高,职业倦怠及抑郁症状与WMSDs的发生有关.

    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煤矿工人

    工效学负荷评估方法进展概述

    江南宇董一丹姜伟何丽华...
    63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效学负荷是导致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测量及评估工效学负荷水平并进行工效学干预对WMSDs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工效学负荷可分为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其评估方法包括主观判断法、系统观察法以及直接测量法.本文概述了基于肌骨动力学模型模拟与生物标志的内部负荷评估方法,介绍了工效学负荷评估工作系统整体设计的概念及其范例——人类工效学评估工作表(Ergonomic Assessment Worksheet,EAWS),并讨论了工效学负荷评估方法的自动化、智能化及复合化发展趋势与选用工效学负荷评估方法的考虑因素.

    工效学负荷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肌骨动力学生物标志工作系统

    中国四个省市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刘孟双金克峙王思逸沈英...
    639-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如长工时、高工作负荷等,可能对心理健康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且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在不同水平上并非随机分布.[目的]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的效应变化.[方法]通过方便抽样,在2018—2021年间对中国上海市、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个省市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自我报告的方法收集数据,采用SF-12生存质量量表中心理领域得分评价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并收集其相关影响因素.个体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工龄、肌肉骨骼疾患疼痛强度、每周工作时长,区域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基于多水平分析对个体和区域水平影响因素构建多水平模型,使用偏差值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同时使用传统的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建模,并比较多水平模型与传统模型.[结果]本研究回收问卷567份,合格率为80.08%.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区域变量对心理领域得分贡献度达12.1%,在区域水平的影响因素中,GDP与护理人员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调整后OR值(AOR)为–0.53(95%CI:–0.66~–0.28);在个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中,女性比男性心理领域得分更低(AOR=–3.25,95%CI:–4.73~–0.35),工龄越长心理领域得分越高(AOR=0.11,95%CI:0.06~0.20),而每周工作时长(AOR=–0.10,95%CI:–0.14~–0.03)、肌肉骨骼疾患疼痛强度(AOR=–0.05,95%CI:–0.06~–0.03)与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广义线性模型结果中纳入的影响因素与多水平模型相同,但多水平模型影响因素AOR值的95%CI更窄,且多水平模型的偏差值最小,拟合优度更好.[结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不仅受到个体水平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区域水平上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层次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不同层面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多水平模型肌肉骨骼疾患

    社会性别视角下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适应策略的认知差异

    李伟彬杨廉平刘立刘雨晨...
    645-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并将持续对人类社会造成健康威胁.不同性别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是否都认识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威胁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是基层医疗中开展有效健康适应的关键.[目的]探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认知及适应策略的态度是否存在社会性别差异,并提供相应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在广东省21家城区和10家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医疗卫生人员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认知、知识获取渠道、对开展适应策略的态度以及主要障碍和所需资源观点上的性别差异.[结果]733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8.47%(282人),女性占61.53%(451人),男性医疗卫生人员对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的认同度及发生原因(70.21%和60.99%)认知上均高于女性(59.87%和49.00%)(均P<0.05),但在高温热浪健康风险、传染病风险认知和敏感人群识别上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均P>0.05).92.50%的医疗卫生人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获取相关信息,男性对新媒体渠道的选择明显低于女性(OR=0.62,95%CI:0.41~0.94),只有30.56%的人员(男性33.69%,女性28.60%)参加过相关的培训、讲座等.90.96%的医疗卫生人员都认同采取主动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威胁,各措施认同度上没有发现性别差异(均P>0.05).女性(72.28%)最认同的障碍是气候变化的健康应对难以纳入机构主要工作,而男性(77.66%)认为是资金不足;男性(86.88%)和女性(89.14%)都认为需要增加用于基层医疗卫生保健的资金.控制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后,男性在资金不足观点上的认同度高于女性(OR=1.57,95%CI:1.10~2.24).[结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气候变化与健康适应措施的认知存在些许性别差异,男性医疗人员更倾向于认同气候变化、认为应对资金缺乏是主要障碍,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针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适应的社会性别差别,重视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学习和培训,拓展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加强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的基层能力建设.

    社会性别基层医疗人员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适应策略

    天津市大气颗粒物对健康影响的季节性差异研究

    张梦楠倪洋曾强
    652-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已得到证实,但关于健康影响季节性模式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探讨天津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对每日非意外死亡率和相应寿命损失年(YLL)影响的季节性变化.[方法]收集天津市2014—2019年的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分层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地评估PM2.5和PM10与每日非意外死亡和YLL之间的关系,模型中控制气温、相对湿度、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等混杂因素.[结果]全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时PM2.5和PM10对每日非意外死亡率和相应YL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除了春季PM10对非意外死亡YLL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外),冬季时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全年及春、夏、秋季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非意外死亡率及其95%CI的增加值分别为:全年0.28%(0.11%~0.44%)和0.24%(0.11%~0.36%),春季0.44%(0.11%~0.77%)和0.17%(0.00%~0.33%),夏季1.32%(0.50%~2.16%)和2.15%(1.54%~2.76%),秋季0.68%(0.30%~1.06%)和0.57%(0.28%~0.87%);相应的YLL及其95%CI的增加值分别为:全年7.41(2.42~13.07)和5.75(1.94~9.57)人年,春季13.11(3.00~23.22)和2.88(–2.82~8.59)人年,夏季34.66(11.92~57.40)和48.12(31.48~64.75)人年,秋季16.13(4.57~27.70)和12.60(3.56~21.65)人年.以全球空气质量指南(2021)中的限值为参考时,夏季PM2.5和PM10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和超额YLL最大,平均每日由PM2.5和PM10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及其95%CI分别为5.38(5.08~5.69)、8.62(7.95~9.28),超额YLL及其95%CI分别为112.23(105.79~118.67)、156.94(144.99~168.89)人年.[结论]天津市大气颗粒物对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夏季的不良健康影响最强,提示夏季更应该加强大气颗粒物相关健康防护.

    季节性大气颗粒物死亡率寿命损失年暴露-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