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氟化合物暴露与中老年女性血脂水平的关联

    游潆茜冯越付铭郭欢...
    59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健康危害受到广泛关注。PFAS暴露对血脂稳态的影响尚缺乏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探究中老年女性中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暴露与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性。[方法]以东风-同济队列的女性子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排除基线时未参与血脂水平测试者和使用降脂药物者,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 795名中老年女性基线血浆中PFOS和PFOA的质量浓度,使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基线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第 25、75百分位数(P25,P75)表示;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广义加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研究人群PFOS和PFOA暴露与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关联性,并根据研究人群的基线人口学特性、生活方式和绝经状态进行分层分析,探讨PFOS和PFOA暴露与上述因素对血脂影响的交互效应。[结果]基线时研究对象年龄的(¯x)±s为(59。4±8。6)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3±3。4)kg·m-2,血浆PFOS和PFOA质量浓度的M(P25,P75)分别为 9。96(6。24,15。09)和 1。20(0。84,1。80)μg·L-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随着血浆PFOS水平的增加,血清HDL-C浓度逐渐增加[b(95%CI):0。04(0。01~0。07)];随着血浆PFOA水平的增加,血清TC和LDL-C浓度也逐渐增加,b(95%CI)分别为0。05(0。02~0。08)和0。05(0。01~0。09)。未观察到血浆PFOS水平与血清TC、TG和LDL-C浓度的关联,也未观察到血浆PFOA水平与血清TG和HDL-C浓度的关联。分层分析发现,PFOA与 LDL-C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60岁女性人群[b(95%CI):0。06(0。01~0。11),P=0。014];血浆PFOA水平与年龄在影响血清LDL-C浓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6)。对PFOS和PFOA暴露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关联性分析显示,血浆PFOA水平升高与高TC血症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联[OR(95%CI):1。69(1。23~2。15)];但未观察到PFOS暴露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论]以东风-同济队列女性子队列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常见PFAS暴露可能影响机体的血脂稳态水平,该结果为PFAS的健康危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全氟化合物全氟辛基磺酸全氟辛酸血脂血脂异常女性

    血清双酚A浓度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

    官佑兵赵卓雅程旭张佳禛...
    60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现有的研究表明双酚A暴露可能与高血压风险相关,但大多数为横断面研究,且结论尚不一致。[目的]探讨双酚A暴露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一项纳入 1990名研究对象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排除基线887名高血压患者和随访后血压数据缺失的 23名研究对象后,共有 1080名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流行病学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血清双酚A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双酚A水平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双酚A水平与基线和随访血压变化值的关联。[结果]1080名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2。03±7。45)岁,其中 41。1%为男性。在经过随访之后,共有477人(44。2%)新发高血压。总人群中血清双酚A中位数浓度为3。15 μg·L-1,新发病例组基线双酚A浓度(3。24 μg·L-1)高于对照组(2。98 μg·L-1)(P<0。05)。在调整所有协变量之后,自然对数转换的双酚A浓度每增加一个单位,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 12%(OR=1。12,95%CI:1。02~1。22);基线与随访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值分别增加1。88(95%CI:1。08~2。69)mmHg和1。14(95%CI:0。68~1。61)mmHg。根据血清双酚A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与第一分位组相比,第二和第三分位组的高血压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9%(OR=1。39,95%CI:1。01~1。91)和40%(OR=1。40,95%CI:1。02~1。93),第二分位与第三分位的收缩压变化量分别增加 5。91(95%CI:3。06~8。76)mmHg和 5。71(95%CI:2。82~8。59)mmHg,舒张压变化量分别增加 3。09(95%CI:1。44~4。75)mmHg和 2。89(95%CI:1。22~4。57)mmHg(P趋势<0。001)。在女性、不吸烟/戒烟、不饮酒/戒酒、无高血压家族史、有体育锻炼和基线高血压前期的人群中发现血清双酚A水平与高血压存在正向关联(所有P趋势<0。05),但未发现分层变量与双酚A水平对高血压发生存在交互作用(所有P交互>0。05)。[结论]双酚A暴露与高血压发生风险存在正向关联。

    双酚A高血压血压变化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持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609页

    2013-2023年热浪对上海居民中暑的影响

    陈非儿东春阳张江华钱海雷...
    610-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热浪带来的巨大健康损害和气候变暖背景下不断增强的热浪强度和频率,凸显了对热浪健康效应探究的重要性。[目的]计算 2013-2023年夏季上海热浪相关的超额中暑病例,分析热浪与居民中暑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热浪特征对中暑风险的修饰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生态学研究设计,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中收集中暑个案资料,并收集徐家汇气象观测站的同期气象数据。将日最高气温≥35℃且持续时间不少于 3 d的高温过程定义为高温热浪。以热浪期间实际报告的每日中暑病例数与31 d(该日及其前后各 15 d)移动平均病例数之差,计算热浪相关的超额中暑病例数;并基于时间序列研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等方法分析上海市热浪相关的中暑风险。[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 25次热浪过程,引起 792。6例超额中暑病例。热浪期间居民中暑风险升高(RR=2。60,95%CI:2。08~3。26),但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居民的中暑风险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从热浪发生的先后次序来看,夏季第1次热浪期间中暑风险最高(RR=3。58,95%CI:2。82~4。55),且明显高于第 2次热浪(RR=2。19,95%CI:1。66~2。90),第 3次及以后的热浪过程的中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浪对居民中暑的影响持续超过 4 d,且第 4天及以上时的中暑风险更高(RR=2。95,95%CI:2。28~3。83),明显高于热浪第 1天时的中暑风险(RR=1。74,95%CI:1。18~2。56)。[结论]2013-2023年夏季热浪期间上海市居民中暑风险升高,应加以关注,尤其是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热浪过程。

    热浪中暑超额病例热浪特征

    煤工尘肺患者肺灌洗回收液差异代谢物研究

    马超逸李宝平沈福海孙治平...
    617-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煤工尘肺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研究煤工尘肺患者肺灌洗回收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探究煤工尘肺疾病的代谢调节机制。[方法]以符合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中煤工尘肺诊断标准,进行大容量肺灌洗手术治疗的煤工尘肺患者作为病例组,以进行气管镜检查的气道狭窄患者为对照组。采集病例组肺灌洗回收液样本及对照组正常肺组织的肺灌洗回收液样本,过滤掉大颗粒杂质与黏液后留取上清液于-80℃冰箱冷冻保存备用。经过添加提取液、冷浴超声、高速离心等处理后,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检测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得到煤工尘肺患者的代谢谱图及相关数据。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与煤工尘肺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并进一步根据差异代谢物信息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中寻找其可能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体重、身高、年龄、工龄等因素在尘肺壹期、贰期、叁期和对照组 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壹期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 4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差异代谢物 14种,下调差异代谢物 34种;煤工尘肺贰期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 66种差异代谢物,上调差异代谢物 14种,下调差异代谢物有 52种;煤工尘肺叁期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 63种差异代谢物,上调差异代谢物 11种,下调差异代谢物有 52种。经汇总分析,在上述比较组中均表达差异的代谢物,即可能与煤工尘肺疾病发生有关的差异代谢物有 36种,其中,上调差异代谢物 11种,下调差异代谢物有 25种。通过查询KEGG数据库共找到4条有意义的差异代谢通路,为亚油酸代谢通路、丙氨酸代谢通路、鞘脂代谢通路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肺灌洗回收液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煤工尘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 36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丙氨酸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煤工尘肺非靶向代谢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肺泡灌洗液生物标志物

    汉防己甲素治疗后煤工尘肺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

    刘晓璐李宝平沈福海孙治平...
    625-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尘肺病是目前我国广泛存在的职业病,作为肺部疾病的一种,其病理损害主要为肺部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目前有多项研究显示,煤工尘肺等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密切的联系。[目的]基于 16S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观察煤工尘肺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及服用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治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于 2023年 4-7月,纳入就诊于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门诊共 80例煤工尘肺患者。所有患者均服用汉防己甲素片治疗 4周。同期设健康对照 24例。汉防己甲素片治疗前为A组,治疗后为B组,健康人群为C组。治疗前后分别收集粪便样本,利用 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V3-V4平台,检测患者治疗后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前A组、治疗后B组与健康人群C组对比发现门水平及属水平优势菌群相同,治疗后B组与健康人群C组中拟杆菌门、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及粪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治疗前A组,放线菌门、布劳特氏菌属及罗姆布次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治疗前A组(均P<0。05)。健康人群C组在梭菌属、巨单胞菌属及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均低于治疗前A组与治疗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a多样性分析示:A组Chao1指数高于C组(P<0。01)。与治疗前A组相比:治疗后B组Shannon指数均升高,壹期患者中Simpson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o1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贰期和叁期患者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煤工尘肺A组与健康人群C组间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治疗前后菌群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正交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显示A组与C组、治疗前后A组与B组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LEfSe分析显示治疗后在壹期、贰期和叁期中发现对差异贡献显著标志物基本一致,主要为拟杆菌门及其下属菌群、厚壁菌纲、月形单孢菌目及粪杆菌属。[结论]煤工尘肺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菌群分布存在差异,汉防己甲素片治疗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相对丰度改变,有益菌群数量增加。

    尘肺病煤工尘肺肠道菌群16SrDNA基因测序汉防己甲素片

    辅助生殖与自然妊娠孕妇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水平及其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冒丹丹赵九如李红汪子夏...
    63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普遍检出,其毒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辅助生殖与自然妊娠孕妇的PFAS暴露水平与影响因素的比较鲜有报道。[目的]分析并比较上海市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PFAS的浓度及影响PFAS水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方法]以国家出生队列(CNBC)在上海地区 2017-2019年同期招募的 333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怀孕的孕妇和 689例自然怀孕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所有孕妇孕早期的血清中 32种PFAS的浓度,将两组人群共同暴露水平最高的四种PFAS纳入后续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两组人群人口学特征对血清PFAS浓度的影响,计算β值及其 95%可信区间的指数转换值以代表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后PFAS浓度几何均数(GM)的比值。[结果]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6∶2氯代聚氟烷基醚磺酸(6∶2 Cl-PFESA)、全氟己烷磺酸(PFHxS)是辅助生殖孕妇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最主要的 4种PFAS,且辅助生殖孕妇的PFOA、PFOS、6∶2 Cl-PFESA水平高于自然妊娠孕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的结果发现,怀孕年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两组人群血清PFAS暴露水平的共性因素。怀孕年龄≥35岁的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孕妇相比怀孕年龄<30岁的各组孕妇的血清PFOS水平分别增加至1。26(95%CI:1。04~1。54)倍和1。24(95%CI:1。08~1。42)倍。相比两组人群家庭年收入<200000元的孕妇,家庭年收入>300000元的辅助生殖孕妇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PFOA[GM比值(95%CI)分别为 0。82(0。72~0。95)和 0。89(0。81~0。97)]和PFHxS[GM比值(95%CI)分别为 0。66(0。51~0。86)和 0。77(0。66~0。90)]浓度较低。此外,研究生及以上教育水平比本科以下教育水平的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 6∶2 Cl-PFESA浓度低(GM比值:0。81),经产比初产的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PFOS、6∶2 Cl-PFESA和PFHxS浓度增加(GM比值分别为1。14、1。25和1。27)。[结论]尽管本研究发现上海地区辅助生殖孕妇和自然妊娠孕妇体内血清PFAS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孕妇年龄和家庭收入为两组人群PFAS暴露水平的共同影响因素,而未发现辅助生殖孕妇不同于自然妊娠孕妇的特殊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辅助生殖自然妊娠暴露水平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

    上海地区辅助生殖女性孕前多种农药的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夏转宁张妍胡培培赵九如...
    640-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农药暴露可能会影响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女性的生殖健康,然而,目前我国有关ART女性农药暴露水平的数据缺乏且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ART女性孕前农药的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的调查方法,于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门诊招募了508名接受ART治疗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ART女性尿液中有机磷类农药(OPs)、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s)以及新烟碱类农药(NEOs)的代谢产物浓度,并分别计算三类农药代谢产物的摩尔浓度总和(∑2OPs、∑2PYRs、∑2NEOs)以评估农药暴露水平。使用问卷调查ART女性的人口学特征、饮食频率以及行为习惯信息。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饮食频率以及行为习惯与ART女性尿液中农药代谢产物浓度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人群中∑2OPs、∑2PYRs、∑2NEOs经尿肌酐校正后的中位浓度分别为 419。77、2。95、20。36 nmol·g-1。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蔬菜的ART女性尿液中∑2OPs浓度比蔬菜摄入频率≤3 d·周-1 的ART女性高42。88%(P<0。05)。每天摄入水果的ART女性尿液中∑2PYRs浓度比水果摄入频率≤3 d·周-1 的ART女性高 37。24%(P<0。01)。每天摄入水果和每周有 4~6 d摄入水果的ART女性尿液中∑2NEOs浓度比水果摄入频率≤3 d·周-1 的ART女性分别高 24。51%和 29。30%(P<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2PYRs浓度与ART女性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P<0。05);而∑2NEOs的浓度不仅与ART女性年龄呈正相关(P<0。05),还与宠物饲养情况以及不孕原因具有关联。备孕后仍在饲养宠物的ART女性尿液∑2NEOs浓度比从不饲养宠物的ART女性高 30。11%(P<0。05);由于女性原因导致不孕而接受ART治疗的女性尿液中∑2NEOs浓度比由男性原因导致不孕而接受ART治疗的女性低24。10%(P<0。05)。[结论]上海地区ART女性存在农药广泛暴露。年龄、BMI、蔬菜水果摄入频率、宠物饲养情况以及不孕原因可能与ART女性农药暴露水平有关,但仍需要更多的人群数据验证本研究结果。

    辅助生殖农药暴露水平饮食因素不孕原因

    《环境与职业医学》出版伦理声明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
    647页

    制鞋业作业工人膝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现况及影响因素

    张竞文杨燕黄思郑嘉欣...
    648-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制鞋业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长期处于不良工效学姿势,易发生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针对该行业膝部WMSDs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应予以重视。[目的]调查制鞋业作业人员膝部WMSD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湖北省、福建省、重庆市、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西省7个省(直辖市)26家制鞋企业,共纳入 6982名符合标准的制鞋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其近一年内膝部WMSDs的发生情况、人口学特征、职业相关因素及作业姿势特征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发病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6982份(有效率 98。3%)。本研究中制鞋业工人过去一年膝部WMSDs发生率为 13。0%(908/69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事本行业工龄 5~10年(OR=1。21,95%CI:1。02~1。45)和大于 10年(OR=1。53,95%CI:1。27~1。83)相较于工龄不足5年的工人发生膝部WMSDs的风险更高;有时、经常和很频繁(参照很少或从不)长时间站立工作(OR=1。33,95%CI:1。08~1。64;OR=2。67,95%CI:2。10~3。39;OR=2。75,95%CI:2。08~3。63)和有时、经常和很频繁(参照很少或从不)长时间蹲或跪姿工作(OR=1。80,95%CI:1。47~2。21;OR=2。43,95%CI:1。58~3。75;OR=3。22,95%CI:1。66~6。24)的制鞋业工人发生膝部WMS-Ds风险增加;工作中长时间保持屈膝姿势(OR=1。59,95%CI:1。34~1。89)和工作中下肢及足踝经常反复做同一动作(OR=1。48,95%CI:1。25~1。75)也是制鞋厂工人膝部WMSDs的危险因素(P<0。05)。休息时间充足(OR=0。58,95%CI:0。49~0。68)、工作中能伸展或改变腿部姿势(OR=0。75,95%CI:0。64~0。88)的工人膝部WMSDs发生风险降低(P<0。05)。[结论]工龄与不良工作姿势是制鞋业工人膝部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企业应保证作业工人有充足休息时间,并减少长时间站立作业、长时间蹲或跪姿作业、长时间屈膝姿势和下肢及足踝经常反复做同一动作的不良作业姿势,以降低作业工人膝部WMSDs发生的风险。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膝部制鞋业工人工作姿势危险因素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