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舒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

    段登科白智龙温振涛王岩...
    410-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舒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80 例NSCLC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n =40)与地舒单抗组(n =40)。唑来膦酸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地舒单抗组接受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无进展间隔期(PFI)、骨相关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地舒单抗组患者OS、DSS、PFI均显著优于唑来膦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舒单抗组骨相关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唑来膦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贫血、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关节痛、肌肉痛、牙痛,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舒单抗可显著改善NSCLC伴骨转移患者的预后,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地舒单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效性安全性

    不同腹腔穿刺引流时机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

    许东明刘昶周杰肖红丽...
    413-414,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腹腔穿刺引流时机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4 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穿刺引流的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确诊48h内穿刺引流;n =36)和延迟组(确诊48h后穿刺引流;n =28)。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腹腔积液量、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早期组治疗有效率为88。9%(32/36),明显高于延迟组的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后腹腔积液量少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周,早期组进阶率、病死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在确诊 48h内进行腹腔穿刺引流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预后。

    腹腔穿刺引流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临床效果观察

    李玲孙立新
    415-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1 年2 月至2022 年3 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收治的 121 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n =60)与B组(n =61)。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囊混浊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手术满意率。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 年视力恢复正常率。结果 B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角膜水肿、人工晶体植入局限性粘连、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前房闪辉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后囊混浊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家属手术满意率为94。83%(55/58),高于A组的79。31%(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 1 年视力恢复正常率为96。55%(56/58),高于A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恢复较好,并发症可耐受,患儿家属满意。

    先天性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前玻璃体切除术视力并发症

    动态监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王海伦张祥姚俊朝王垒垒...
    418-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清中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9 年8 月至2023 年5 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 126 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 =42)、中型组(n =42)及重型组(n =42)。另选取同期的21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分别于入院0 h、12 h、24 h、36 h、48 h及72 h,健康组于体检时清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D-LAC、DAO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Spearman法分析D-LAC及DAO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型组各时间点的血清D-LAC、DAO及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 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各指标均于发病后 24h达高峰,48 h后逐渐下降。轻、中、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D-LAC、DAO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组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清DAO水平在0 h、12 h、24 h、36 h、48 h及72h与入院时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00、-0。937、-0。931、-0。922、-0。900(P<0。05);血清D-LAC水平在0 h、12 h、24 h、36 h、48 h及72h与入院时GCS 评分均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20、-0。895、-0。923、-0。928、-0。921(P<0。05)。结论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血清中D-LAC、DAO水平升高,其含量与入院时GCS评均呈负相关,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急性颅脑创伤动态监测D-乳酸二胺氧化酶C-反应蛋白

    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褚风龙杨倩倩韩亮刘保瑞...
    42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20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120 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入A组(经腹直肌旁入路,n =62)和B组(经髂腹股沟入路,n =58)。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露骨折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且A组出院时、术后3 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腹股沟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均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腹直肌旁入路在骨折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腹直肌旁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入路骨盆髋臼骨折复位关节功能

    甲状旁腺激素样激素与肝细胞癌免疫浸润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预测价值

    杨新刘志新刘娇杨卓...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样激素(PTHLH)与肝细胞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联合多数据库分析PTHLH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列线图及校准曲线验证其对肝癌患者的预测效能。使用TIMER 2。0 数据库分析PTHLH与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用Ualcan数据库预测与PTHLH密切相关的基因及可能结合的蛋白。结果 PTHLH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PTHLH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具有差异(P<0。05)。PTHLH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性别、T分期、病理分期、甲胎蛋白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年龄、N分期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列线图及其校准曲线显示,PTHLH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PTHLH的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相关,免疫细胞CD4+Th2 细胞浸润的程度影响患者预后(P<0。05)。DDX11 与PTHLH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P<0。001)。结论 PTHLH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作为肝细胞癌免疫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甲状旁腺激素样激素肝细胞癌免疫浸润预后DDX11

    叉头框转录因子C1 在结肠癌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张永国刘婕邵晓冬高艳红...
    430-43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C1(FOX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9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收治的150 例确诊结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FOXC1 的表达情况;分析FOXC1 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与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OXC1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74。7%比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C1 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OXC1 表达水平越高的结肠癌患者,病死率越高,总体存活率越低,生存期越短(P<0。05)。FOXC1 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存活率密切相关(危险比 2。84,95%可信区间 1。61~4。59,P<0。05)。结论 FOXC1 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预测结肠癌生存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叉头框转录因子C1结肠癌预后

    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关系研究进展

    佟晶卑贵光杨本强
    433-436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功能心脏Y综合征

    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肺腺癌与常见基因突变关系研究进展

    程磊孙伟彭东阁陈火育...
    437-440页

    磨玻璃结节肺腺癌基因突变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