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视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视野
理论视野

周炳成

月刊

1008-1747

010-62805418 62805483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央党校主楼4层

理论视野/Journal Theoretical Horiz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性、现实性、创造性、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机器观及其当代意义

    姚满林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实际,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机器观的深刻批判来实现理论上的超越。在马克思看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与资本运动逻辑交叠的产物,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马克思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之批判为我们重新认识、思考机器生产与科技应用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也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

    马克思机器分工应用

    马克思生产关系视域中的价值定位

    李瑞瑞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从生产关系视域为价值定位,批判了阿·瓦格纳的价值思想,指出瓦格纳从理论关系而不是从实践关系分析价值的缺陷。价值既有人与物又有人与人的关系维度,后者是价值的根本维度。马克思价值哲学意义在于:价值不是以主体与客体的对峙为根本特征,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受生产关系支配所获得的社会规定性,解构了以前价值哲学仅仅关注主体—客体的单一认知模式。价值在"价值关系场"中被发现。"价值关系场"由用具整体和有机角色丛构成。

    价值生产关系劳动价值论价值关系场

    新时代大历史观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

    杨红柳刘晨晔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历史观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创新性发展,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辐射自然、社会、阶级、文化向度的世界历史观。自然向度的新时代生态史观创新发展了唯物史观劳动对象化叙事,社会向度的新时代劳动史观发展了唯物史观劳动本体叙事,新时代人民史观创新发展了唯物史观劳动主体叙事,文化向度的新时代现代化史观创新发展了唯物史观人的解放叙事。新时代大历史观系统揭示了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深刻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清晰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大历史观唯物史观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内在逻辑

    杜庆昊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深远且丰富,既包括对数字技术的攻关应用和对数据要素价值的深度挖掘,也包括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强调要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战略谋划。这一重要论述包括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目标取向、主要任务、发展基础、国际视野、根本保障,思想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治理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刘小莉陈曙光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根本出发点;其主体动力是人民,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其重要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所有人的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其评价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现代化的成效要由人民评判;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摆脱"人的依赖关系"以及"物的依赖关系",并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能够开启社会新形态与人类新文明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价值意蕴

    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重维度

    柏必成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相对于西式民主具有自身的突出优势,可从五重维度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和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型民主,强调人民必须在国家治理的整个过程都始终在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协商民主和共识型民主,有助于避免西式民主所导致的政治极化、群体对立、社会撕裂以及国家政策的急剧波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绩效型和效能型民主,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人民群众日常性和经常性的民主,成为了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用法治和理性加以保障的民主,着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型民主协商民主绩效型民主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探析

    赵京桥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产业已经形成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但发展质量不高,推进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来自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和开放的挑战。新时期的乡村产业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笃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全面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时代意蕴与实践向度

    杨柳唐学兵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治理基础。基于矛盾观、国家安全观、民主观、法治观展开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破解基层治理现代困局的本土性抓手。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在治理场域融入新"枫桥经验"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熔注基层民主制度的民主性和程序性,贯通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现代性和统一性,从发展面向、布局结构、主体培育、内容重点、动力支撑等向度推进法治表达,破解矛盾纠纷治理命题。

    基层治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实践向度

    我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庄汝龙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是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在养老保障体系、医养结合以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体制机制亟待优化、制度规范尚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养老金融发展结构失衡以及农村和贫困地区协同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夯实"养老事业打基础、养老产业促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养老制度建设对保障养老服务规范的托底作用、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对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助推作用、激发养老金融在推动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上的创新活力并着力提升养老服务公平在实现共享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以充分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作用,实现事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事业的良性循环。

    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中国

    国有企业党建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强舸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高效的考核评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成效,是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新时代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广泛实践并有不少研究归纳总结出相关实践经验。但现有研究和实践较多存在"就党建谈党建"等不足,不能充分体现中央对国企党建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基于中央精神和广泛调研,需要从生产经营绩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基础党建工作、党组织直接负责的企业相关工作四方面构建国企党建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为国企党建工作提供指引,并为其他领域党建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借鉴。

    国有企业国企党建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