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视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视野
理论视野

周炳成

月刊

1008-1747

010-62805418 62805483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央党校主楼4层

理论视野/Journal Theoretical Horiz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性、现实性、创造性、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列宁民族自决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

    王中汝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是一种反对民族压迫的消极政治权利。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自决,是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进程的一个环节,最终目的不是建立众多形式上独立的小国家,而是通过自由民族基于共同利益的自愿联合,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是各民族平等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和国家维持统一的关键。苏联在国家形式上采用联邦制,在党的体制上实行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了各个加盟共和国必要的自主权,又保证了从联邦中央到各加盟共和国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列宁根据苏联国情所进行的政治制度重大创新。

    列宁民族自决阶级解放国家建构

    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对执政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刘锋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实行机会主义政策引发党内危机是列宁创作《进一步,退两步》的重要动因。列宁从政党与阶级关系、党群关系以及遵守党纪、坚持民主集中制等方面揭蔽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谬论。在此基础上,从先进性、组织性和纪律性等层面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组织建设思想,即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组织性为基本前提,以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根本制度,以严守党的组织纪律为内在要求,以坚持党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为关键所在,以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力量源泉。新征程上要强化全党党章意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涵养优良政治生态;狠抓党员质量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体系

    李志红连振国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领导力量、价值取向、科技理念、战略目标、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任务、战略举措、重要方向、重要方式、对外关系、重要基础、重要保障等方面,成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习近平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与理论贡献

    钟芳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的重要论述主要围绕法律与道德、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法治与德治、道德与法治、法律与德治的关系展开,阐明和澄清了德法协同论、德法兼修论、法德共治论、以德融法论、以法促德论。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重要论述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德法结合、德才兼备、德法合治、人伦日用、教化先行等思想,使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焕发蓬勃生命力。

    德治法治德法关系理论贡献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高飞陈朋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呈现出"调查研究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调查研究体系如何构成、以什么方略路径来开展调查研究"的逻辑理路。在科学内涵上,作为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传家宝。在体系构成上,它体现出科学完备的调查研究理论体系、规范严密的调查研究制度体系、有效管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体系、行之有效的干部调查研究工作能力体系。在实践路径上,则应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党员干部带头机制;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应用科学方法;坚持目标原则,注重成果转化运用。

    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发展逻辑

    王洁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视角可以更全面、系统、辩证地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普遍性的视角,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产生于真空,而是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具有历史逻辑的传承性、理论逻辑的相近性、实践逻辑的共通性。从特殊性的视角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展现出新的特色和价值,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希望,成为世界现代化的标杆。

    普遍性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多维探析

    路世传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以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自身国情,生发于中国共产党追寻现代化之百年实践,聚焦人"站"起来现代化、人"富"起来的现代化和人"强"起来的现代化为主线,经由"器物"现代化之被动探索、制度现代化之矛盾探索到精神现代化之主动探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历史方位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转向和现实要求,为推动实现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共生发展,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开辟人的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强国

    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家能力建设

    涂小雨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能力指国家集体行动的能力,即为保持国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家治理等的综合性命题,贯通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安全与发展态势,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体系,是对国家意志、国家精神、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民精神的集中表达和整体性把握。从量与质的二重规定性角度看,国家能力可分为静态的国家能力和动态的国家能力。国家能力建设是一个渐进和逐渐积累的过程,具有继承与创新的双重意义,并日益超脱出经济成就的范畴,在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上表现为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国家能力建设规定性基本特征

    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意蕴、价值逻辑及实践路径

    徐潇鹤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数字化给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素,数字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打通了"供给和需求"的隔阂,扩展了"资源和要素"的外延,推动工业化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推动技术赋能、数据赋能、软件赋能、平台赋能四条路径协同发力,为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杨美勤唐鸣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绿色生产力,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理论上主要围绕发展绿色生产力,从科技创新、数字化变革、产业升级、劳动力提升、社会治理转型多维赋能。但当前在市场政策、科技研发、数字化应用、产业模式、人才引育、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面临现实梗阻。实践路径是坚持宏观系统和前瞻战略思维,通过打造新质生态、扶持新质研发、搭建新质媒介、培育新质产业、培养新质人才、优化新质治理等,全方位打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通道。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绿色生产力生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