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伦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伦理学研究
伦理学研究

唐凯麟

双月刊

1671-9115

hn_llxyj@126.com

0731-88872086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伦理学研究》编辑部

伦理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Eth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2年9月,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伦理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一份学术理论刊物,其作为中国伦理学会的学术会刊,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体系服务。读者对象为高校从事伦理学教育和研究人员、理论宣传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伦理挑战及其消解路径

    袁旭亮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自主性的增强使其具有了"主动"制造伦理问题的能力,这进一步凸显了确保高度自主的人工智能的价值观与人类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必要性,即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价值对齐。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研究与实践有蓬勃发展之势,但是这一对齐路径将会面临由规范伦理学中的"是"到"应该"的逻辑推导鸿沟导致的人工智能不能从数据信息中提取出价值规范的道德价值提取挑战,以及行为伦理学中的"有限伦理"理论所揭示的人工智能学习的数据信息可能具有内在道德缺陷的道德价值来源合道德性挑战。这两大伦理挑战揭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路径所具有的深刻伦理缺陷,故而若想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价值对齐,必须探究如何消解上述两大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价值对齐机器学习"是"到"应该"的逻辑推导鸿沟有限伦理

    算法家长主义现象及其伦理反思

    李波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智能科技日益发展,不断推进算法系统与功能的快速迭代。算法从一种演算程序和计算策略逐步异化为一种算法权力意志,即依据其自身的特性与逻辑发挥作用,而这种意志势必会为其自身的强权行为谋求某种合法性与正当性,这便与家长主义立场不谋而合,这使得算法貌似为其自身的强权行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辩护。这一情形将会合理化算法原有的问题,也会带来值得我们慎思与警惕的新问题、新风险。鉴于此,我们详细论证了算法的家长主义倾向是如何可能的。在此基础上,对算法家长主义可能带来的问题与风险进行伦理反思与批判,即警惕算法家长主义为算法权力提供正当性辩护,慎思算法家长主义为平台权力提供合法性辩护,批判算法家长主义为现存算法秩序提供合理性辩护。

    算法家长主义算法权力算法秩序平台权力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公平悖论

    聂蕾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既能给失能群体带来提升能力的机会,体现人类个体能力均衡的公平,又存在加大人与人之间能力鸿沟的可能而导致不公平的伦理隐患。这种既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又有可能对公平产生损害的矛盾,即为"公平悖论"。"公平悖论"主要存在时间差异、资源配置以及主体意志引发的三种形式。"公平悖论"产生的伦理成因主要在于主体性消解、技术的异化和社会性竞争。遵循关怀弱者、尊重"意愿"和技术向"公"是走出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公平悖论的主要伦理路径。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公平悖论伦理隐患伦理路径

    孔子仁智关系论探析

    高爱枝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论语》中,尽管仁与智具有多重含义,但孔子在讨论仁智关系时,主要是在具体美德层面上展开的。在孔子看来,作为美德的仁与作为美德的智二者的区别在于,首先仁是一种情感美德,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关爱与同情;而智是一种理性美德,强调的是在具体情境中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其次,仁强调的是意志上的努力和对道德信念的坚守;而智追求的是行为的适宜性,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的灵活变通。最后,仁德的养成主要依赖于道德实践,而智德的养成主要依赖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二者的联系在于,仁的实现要以智为基础,离开智,仁心难以转化为仁行,甚至仁心可能办坏事;而智在逻辑上蕴含着仁,一个真正的智者必然会依仁而行、择仁而处。在孔子看来,理想人格必须建立在仁与智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只有在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仁与智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统一。

    论语理想人格

    论国外应用伦理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张永义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外应用伦理研究机构的关注议题呈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于科技伦理、生命/医学伦理、环境伦理、动物伦理、商业伦理、国际伦理、职业伦理等关键议题域。在实用哲学传统影响下,国外应用伦理研究机构多具鲜明的公益性和很高的社会参与度,职能逐渐由学术研究向教学和社会治理与服务拓展;在研究与教学上具有显著的实用性、跨学科性、前沿性。深度社会融合与跨领域国际合作范型下的协同发展是国外应用伦理研究机构的总体态势。国外应用伦理研究机构之发展在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强化跨领域合作、提升国际化程度三个方面尤具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研究国外应用伦理研究机构

    母亲与女性:从精神分析角度谈儒家温暖现象学

    汪沛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维纳斯的爱欲-生育现象学启发了儒家的温暖现象学,为儒家讨论亲亲之爱中的个体性提供了新思路,然则两者有根本差异。作为探讨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现象学,爱欲-生育现象学的原型关系是男女爱人的关系,而儒家温暖现象学的原型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前者指向他异性与个体性,强调主体之间的绝对距离;后者有逾越主体间距离的可能,因此也有跌落到同一性的危险。要想脱离同一性的陷阱,儒家需要重新评估爱欲-生育现象学中女性爱人的角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母亲与女性有着根本差别。母亲指向同一性,而女性指向他异性,两者不能同时并存。儒家恰恰具有列维纳斯的爱欲-生育现象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也就是儒家认为个体性的产生和成熟需要漫长的时间。亲亲之爱中主体之间的距离就有随着时间和时机而变化的特征,因此儒家可以兼顾一个女人作为母亲和作为女性这两个维度。

    精神分析列维纳斯儒家母亲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