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法兰克福学派危机理论的演变及困境

    田曦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危机理论经历了经济向度—政治向度—速度向度的逻辑转向,即从对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将持久存在的整体预言,到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与福利国家的结构性矛盾分析,再到晚期现代社会危机的加速逻辑释义.整体而言,这一演变路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总体统治以及这种统治向社会其他领域延伸的倾向,但局部改良与抽象思辨的合流使法兰克福学派危机理论的批判力度逐渐钝化,在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上徒劳无功.这种发展路向固然受资本主义最新发展与社会矛盾转换的影响,但从根本而言还是源自法兰克福学派危机理论自身的困境.要想超越这一内在困境,必须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原本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总体统治政治经济学批判

    新质生产力生态意涵的三维探赜——兼论对西方生产力理论的超越

    程明月杜仕菊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展现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有助于解码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系统,既具有一般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属性,也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绿色特质.探寻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可从如下维度展开:新质生产力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超越西方生产力论主体性哲学思维建制;新质生产力秉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生态发展观,超越古典经济学科技乐观主义的生态幻象;新质生产力秉持生态共享的人民价值论,超越西方"以物为本"的财富生产观.探赜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不仅能在理论层面提升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意涵,也能在实践层面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解决世界生态危机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新质生产力人的逻辑绿色发展传统生产力

    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价值意蕴、问题透析与实践路径

    蔡国庆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逐渐由静态的文本建设转向动态的应用建设,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内法规的执行属于党内自治的范畴.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对于维护党内法规权威、实现依规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党内法规的执行仍面临懈怠执行、执行不能、机械执行、选择执行等现实挑战.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应从强化执行主体本领、提高党内法规质量、夯实执行资源保障、明确监督问责导向等方面精准发力.

    党内法规执行力执行制度依规治党

    法律体系概念的反思与厘清

    司明陈宏洁
    11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不同类型法律规范在划分的统一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干扰了法律体系的理论建构,这根源于法律体系概念的不明确.关于法律体系之概念的学界通说均存在局限.借助法律体系中的先验概念对法律体系之性质的分析,可以探求法律体系性质的层级性表征,为法教义学对法律体系在逻辑性与一致性上的研究提供基础.同时,法律体系不仅在先验概念中是预设存在的,而且在现实中也是必然的.我们需要完整明确的法律体系概念,这种法律体系概念的必然体现在两个方面:基于价值与功能判断的法律体系化论证和基于法律适用现代性的法律体系化论证.此外,在法律体系与法律秩序的辨析之中,既可以检验法律体系概念的融贯性,又能在"概念对"的意义上完善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法律秩序部门法法教义学

    个人所得税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与实现路径

    王婷婷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对于推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税制模式的选择带来的调节效果不同、税率的选取带来的公平效应迥异、税基的确定直接影响税额的高低、征管机制与手段决定税收的安全,是个人所得税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然而,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在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同时,也存在着税制模式有局限、税率设计不尽合理、扣除项目有待调整、征管力度较为薄弱、税收权益难以协调等问题,应通过有序推进综合所得税制改革、优化边际税率设置、将扩大税基和细化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相结合、加强对重点领域高净值人群的税收管理、协调地区之间税收利益分配等方式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减轻纳税人税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进展.

    个人所得税共同富裕收入分配财富积累专项附加扣除

    中国网络文学商业化转型动因再认识:基于网络文学实践的微观视角

    周铭悦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外部环境诱导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商业化转型的主要原因,对客观因素的片面归咎遮蔽了网络文学商业化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只有回到网络文学的具体实践中,对网络文学的读、写、传播进行微观考察,才能真正揭示网络文学商业化转型的内在逻辑:超文本理论家空谈理论,无视超文本理想读者与现实传统读者、数字原住民、电子游戏用户之间的巨大错位,导致研究者们对网络文学先锋性发展的错误预判;文学网站作为写作元程序的一种,推动网络写作冲破精英圈层开始了大众化的蓬勃发展,但这种将用户行为局限在使用者层面的写作模式,挤压了超文本写作的生存空间,也将网络文学的发展与文学网站的发展深度绑定;网络媒介使传统文学制度统御下文学青年们的发表焦虑得以释放,但新的关注焦虑又催生了以虚拟声望大量累积为标志的网络作者资格认证装置和以此为占位资本的网络文学场.

    网络文学理想读者元程序关注焦虑

    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与网络文学的三重想象

    汪希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媒介引入了网络、资本、大众等要素,带来了中国当代文化场域的格局变化,在这种场域中,网络文学成为独特的想象物,不同的行动者从自己的立场赋予其想象方式.作家协会与学院派批评主张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现实题材写作,试图完成主流文学在数字时代的重建.先锋派则将网络文学想象成主流文学秩序之外的存在.通俗文学研究者认为网络文学是传统通俗文学在数字时代的延续.这些想象揭示了网络文学的某些侧面,但并非网络文学本身.对网络文学的理解需摆脱二元对立思维,它是作品与活动的统一,文学体制内外的结合,是以虚构性呈现现实性,以通俗性呈现先锋性的居间性存在.

    中国文学当代文化场域网络文学

    Abstracts

    158-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