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税的治理功能与税权配置

    王茂庆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构地方税权,从税权意义上完善地方税体系,意味着地方税的重生.地方税的功能缺位导致地方税权的萎缩不彰,应该充分阐释地方税的治理功能,从而为重构地方税权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地方拥有的税权非常有限,导致地方税难以实现应有的治理功能.为此,在税收法定原则下,应该完善《立法法》,确立地方的自主性税收立法权,在这一最终目标实现之前,可以确立"特别授权+法条授权"的地方税权配置模式.

    地方税治理功能地方税权税收立法权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刑法规制:理念与适用

    杨智宇张庆元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时代国家对平台企业有刑事治理的必要.针对网络犯罪治理范围有限扩张的需要,与网络监管采取的国家主导、企业代为管理的治理思路,应运而生的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被设置了较为复杂的犯罪构成要件.但也因此导致该罪名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责令改正与严重情节三个方面的适用困境,在司法实践中体现为多数情况难以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因而导致本罪或甚少适用或错误适用.对此应当扩张理解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责令改正要件应当作为限制性要件,保持其在罪名判断中的因果关系限定作用;而对于法定严重情节应当进行抽象性修正,以符合本罪的整体运行逻辑.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配合义务责令改正

    理念与路径:高质量发展时代专利资助政策转型论

    徐文
    11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资助政策从扶贫扶弱、扶困扶特的角度可以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以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全面取消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为契机,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港澳台地区除外)的专利资助文件为实证材料,可分析各地在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授权资助、专利产业化资助、专利质押融资资助、专利维权资助五个方面的资助态度与资助方式.我国各地既有的专利资助政策存在如下问题:资助关系缺乏对价,行政色彩较浓,权利义务内容不完整;未针对资助对象的条件区分独立资助与共享资助;未采取有效方法甄别善意申报人与恶意申报人.在修订地方专利资助政策时:应有效识别"贫困"专利,贯彻信息对称原则,建立独立的专利资助需求识别指标体系;应有效排除"沉睡"专利,引入时效制度,推动权利人尽快实施专利产业化;应有效资助"活跃"专利,疏通专利质押融资的障碍,并为专利维权提供强力保障.

    专利资助政策专利产业化专利维权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谦抑性: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吴镱俊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给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带来了全新机遇.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兼具法理与法价值层面的正当性.近年来,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适用泛化的趋势,极易产生矫枉过正之虞.有鉴于此,其在具体适用时保持必要的谦抑性与制度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理论上应当优先考虑填平原则,司法实践中则要做到对审慎原则与过罚相当原则的兼顾.其次,知识产权法各组成部门由于立法目的不尽相同导致实践中对于适用谦抑性的审度与判断也存在差异,必须加以认真区分.再次,在公法原则私法化适用的趋势之下,比例原则的引入是进一步细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谦抑性的重要手段.唯此,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谦抑性才能够得以保持,进而更好地发挥法治的进步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谦抑性实现路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易学与美学

    谢金良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易学""中国美学""中国易学与美学"相当于三门学问,代表着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且都与中国哲学学科密切相关.中国易学体现着中国学术的主要特色,既是本源也是主干;中国美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既是中国思想观念的美学化,也是西方美学理论的中国化;中国易学与美学是中西学术的融通,主要思路源于《周易》中的中和之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哲学应该要有大格局,要更加重视中国易学与美学的研究,使中国思想、中国模式、中国话语在中国哲学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得到更好的阐释和传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哲学中国易学与美学

    史料、路径与领域:记忆史视域下的"口述"

    郭辉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口述史日渐兴起,并与记忆史发生联系.就研究史料而言,口述材料将为记忆史提供丰富的资料,且其本身即可成为记忆史研究对象.就研究路径而言,口述方法强调受访者与讲述内容的主体性,力图书写出个人生命史.受此影响,记忆史研究将强调"人的主体性""回归人本"等思路,并在书写主体与书写对象两个层次强调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就研究领域而言,口述研究使记忆史的研究领域得以扩充,使之不再局限于记忆内容的探寻,而是关注记忆产生的语境.记忆史的求真意识恰如口述历史,虽有求真之谓,但不以求史事之真为研究终途,更强调为何有如此记忆,以及跨学科方法的使用.记忆史视域下的"口述"探寻旨在强调口述而非记忆史.口述不仅对记忆史有方法论启示,也提供了一种体察史学的理念和视角.

    记忆史口述历史口述材料研究方法

    论初唐四杰骈文观念的嬗变与骈体革新

    王亚萍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唐四杰前期受到家学与师承的影响倡导文以载道的骈文观念,仕途失意及入蜀经历促使他们的骈文观念转向述怀言志.初唐四杰骈文观念的嬗变一方面反映出其骈体革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文以载道使骈文向着更加冗长浮夸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倡言刚健骨气,表现出对建安风骨的全面继承,二者的内在矛盾充分表明载道与风骨的观念尚未在四杰的骈文观念中得到统一.在述怀言志骈文观念的指导下,四杰创造性地以新体序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发展了序体抒情言志的功能.这些新体序文不同于鸿篇巨制的颂体文,而以短小精美著称,进一步提高骈文的艺术技巧,并在文中探讨"时、才、命"的哲学主题,使骈文内涵更加深刻.

    初唐四杰载道风骨抒怀言志骈体革新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