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进程与演进逻辑——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到"西南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带"

    胡洪斌江宇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发展"与"特色发展"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十一五"时期"西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战略部署,到"十三五"时期"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规划,再到"十四五"时期"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呈现了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实现协调发展的演进过程.一方面,民族内部强社会关系凝聚的文化独特性是特色文化产业在地性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之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弱社会关系又可以使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特色文化产业分工得以在空间上实现具有规模效应的集聚.因此,借助"社会关系—民族文化—经济行为"分析框架来剖析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进程及其演进逻辑,尤其是从社会网理论的中观视角来看待协调发展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研究多民族区域实现协调发展的一个有益视角.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西南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带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私法与公法秩序的博弈

    黄晓林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提升登记机关的服务效率和登记便利化为宗旨,将众多分散的立法统合为一部行政法规,简化市场准入和退出程序,限缩登记机关的职权,立足于公法改造的同时,意思自治、营业自由、商事效率的私法理念悄然融入改革实践中,使商事登记由行政管制逐渐回归其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公示信息的本源功能.不过,以行政立法为核心的立法模式、广泛的强制登记范围,对意思自治、营业自由的私法理念的实现尚有障碍,应当选择跨越公法与私法界限的立法模式、扩大自然人经营者豁免登记的范围等措施加以补正.

    商事登记意思自治经营自由行政管制

    航空安全法益的概念确立及功能分析

    夏娜刘晓山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益是刑法的重要基石,为保障航空安全而助力国家安全,有必要对航空刑法视域下的航空法益相关问题展开研究.航空法益应当确立为航空安全法益,其正当化根据在于:就价值维度而言,航空安全承载着特定的航空安全文化选择和航空安全价值定位;就法律维度而言,航空法益集各类安全为一体,"航空安全法益"概念不仅指出了保护法益所属领域,而且也说明了航空刑法的目的与任务.航空安全法益还具有前置化和抽象化两方面属性特征.在立法层面,航空安全法益具有立法指导功能和犯罪分类功能;在司法层面,航空安全法益具有司法解释功能和违法性评价功能.

    航空安全法益概念确立属性分析功能检视

    三孩政策下农村激励型生育社会保障法律路径研究

    唐梅玲王浩
    11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孩政策下,为提高农村人口生育率,应对老龄化问题,有必要引入激励型生育社会保障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当前农村生育社会保障难以胜任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生育优惠政策的实效尚未充分发挥,原因在于契合农村激励型社会保障的规范依据不足、多主体有效协同模式尚未形成以及具有激励功能的保障机制效果不彰.因此,需要在具有激励效用并为特定群体提供金钱、物质、优惠措施的给付行政理论指引下,健全适用农村激励型生育社会保障的法律规范供给体系;平等对待各方主体,形成多元生育社会保障主体协同架构;差异化配置包容、灵活、积极的农村激励型生育保障措施;同时,明晰各方主体责任,助力三孩激励性生育政策落地.

    农村三孩政策给付行政理论激励型生育社会保障

    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变迁:轨迹、逻辑与趋势

    胡马琳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和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不仅是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广大家庭和谐幸福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变迁历程可划分为福利性、市场化、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其制度变迁深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双重驱动,呈现出沿循社会价值优先而遮蔽儿童本位价值的路径依赖,在博弈与冲突中经历了三次制度革新与转型.在经济全面深化改革、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环境下,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模式以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体系,秉承儿童为本的制度理念以突破原有的路径依赖,加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以实现新的制度均衡,是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转型的必由之路.

    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变迁历史制度主义

    童年社会学视野下新媒介对儿童主体性的建构

    滕洋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微观上改变的是儿童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宏观上却影响了整个与儿童相关的文化环境和传统的儿童观,并重构着儿童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新媒介与儿童主体性发展存在的三组"二律背反":新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的消解和儿童独特存在价值的背反、新媒介对儿童身体与时间的侵蚀和儿童自主活动需要的背反,以及新媒介信息的"单向度"传播和儿童参与诉求的背反.在童年社会学视角下,儿童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身体是儿童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成人以儿童是能动者和建构者来确认新媒介儿童独特存在的价值,以身体活动来拯救儿童的自然本性,以儿童媒介教育来提升儿童的媒介参与能力,对于儿童主体性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童年社会学新媒介儿童主体性

    反宗教主题与休谟的《人性论》之谜——评保罗·拉塞尔对《人性论》的反宗教解读

    曾允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处理《人性论》中的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两个层面,是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出于对现有解读的不满,拉塞尔提出了反宗教解读,认为无论是树立关于人类本性的自然主义观念,还是为了建立世俗道德而展开的怀疑主义攻击,休谟的最终目标都在于反宗教.这种新颖解读可以在休谟的历史语境、思想渊源和特定文本的研究上带来启发,但由于在立场和方法上存在缺陷,它无法真正解决《人性论》之谜.要处理《人性论》之谜,更可行的方法是回到自然主义解读中并对休谟哲学中的不同层面进行调和,而拉塞尔反宗教解读的贡献在于它能够为这种调和提供重要启示.

    《人性论》反宗教怀疑主义自然主义

    陆机乐府批评与乐府选录的变迁

    陈璐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北朝时期,总集选录陆机乐府,陆机乐府地位得以确立,并提出乐府乖调说,受永明声律论的影响;降至唐代,重在题目解析与文本溯源,开陆机乐府专体批评的先声,与史书修撰的风气有关;宋代崇文之风盛行,出版业趋于繁荣,陆机乐府多在考证和保存,为陆机文集的编撰奠定了基础;元代科举废止,士人心态发生变化,重在体认陆机乐府羁旅之思,揭示陆机乐府家国之情;明代乐府评点兴起,揭示陆机乐府结构、情感,凸显陆机乐府地位;清代诗教传统复归,强调陆机乐府雅正风格,分析陆机乐府艺术手法.同时,历代选本对陆机乐府的选录,有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时代思潮、批评理念、选录标准的变化.

    陆机乐府乐府选录陆机乐府批评

    人物简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