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林业科技
辽宁林业科技

邢兆凯

双月刊

1001-1714

lnlykj@yeah.net

024-31681868

110032

沈阳市鸭绿江街12号

辽宁林业科技/Journal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林业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评论、实用技术类文章及其相关信息,已发行至各省、市的林业科研、教学及生产管理部门,同时与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建立长期交换关系。本刊以其刊载研究成果的前瞻性、信息的可靠性而深受读者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密度效应研究

    韩辉张学利党宏忠白雪峰...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中选取同龄、高密度(810株·hm2)、低密度(404株·hm-2)林分设置样地,以无林地(草地)为对照,采用烘干法和TDR测定相结合的方法,2004-2022年监测0~3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并同步监测林外降水量.结果表明:2004-2022年,0~1 m 土层高、低两种密度林分的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1.1%、11.8%,两者无显著差异(t=0.935,P=0.3);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低值期(4-5月)、平缓期(5-6月)、上升期(6-8月)、高峰期(8-9月)和下降期(9-10月).高(低)两种密度林分0~1m 土层水分状况的统计表明,非旱、轻旱、中旱和重旱比例分别为59.7%(65.0%)、24.4%(15.3%)、13.8%(12.8%)和2.2%(6.9%).林分在从中龄林向近/成熟林的演化过程中,高密度林分0~1 m 土层土壤水分处于非旱状态的占比由58.3%增至60.3%,低密度林分则由44.8%增至73.7%,低密度林分增幅更显著.高、低密度林分0~1 m 土层非旱状态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8月,重旱状态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6月.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 m 土层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年际尺度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年际变化与同期降水量变化的格局相似,但不完全一致.不同密度林分的林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干旱所占比例约65%,生长季各月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干旱,6月份为重旱多发期.在中龄林向近/成熟林的演化过程中,土壤干旱改善情况低密度林分好于高密度林分,因此建议适时疏伐改善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

    樟子松不同密度土壤水分变化土壤水分有效性

    2种典型森林凋落物动态变化及其分解特征研究

    云丽丽张慧东易达黄夏...
    11-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和植物养分循环的主要来源,为揭示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能量转换规律,该文以蒙古栎次生林和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表凋落物样地调查、凋落物收集、尼龙袋分解等,开展凋落物现存量、输入量及其分解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7.73t·hm-2)小于长白落叶松林(25.82 t·hm-2),年凋落物输入量(3.59 t·hm-2)大于长白落叶松林(3.22 t·hm-2).两种林型各龄组凋落物月输入量均为单峰动态模式,10月为凋落物输入量最高,凋落叶为主要来源.两种林型凋落叶分解过程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表达式分别为y蒙=0.98704e-0214x,y落=1.02.61e0213x,得出蒙古栎凋落叶分解系数(0.214)大于长白落叶松(0.213),分解达到95%时,蒙古栎需要时间(13.94年)小于长白落叶松(14.19年).

    凋落物现存量输入量月动态分解规律

    辽东山区红松单木叶生物量估算研究

    杜建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省大边沟林场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单木叶生物量模型作为备选模型,以36株红松的枝条解析数据为基础,从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了红松人工林单木叶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模型W=aDbHc是拟合研究区域内红松叶量效果最好的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拟合优度显著提升,残差分布也更加收敛且均匀.该研究选取的最终混合效应模型能有效预估辽东山区红松叶生物量,为红松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辽东山区红松叶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

    高产大果抗寒日本栗新品种'黄丰'选育研究

    郑瑞杰邢宇王德永邵屹...
    22-2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为了选育出丰产、大果、优质且抗寒的日本栗新品种,通过引种驯化和育种研究,成功培育出高产大果抗寒日本栗新品种'黄丰'.该品种产量稳定,嫁接10a以上平均产量高达6 255 kg·hm2,且果实硕大,平均单果质量达27.17 g,加工品质上乘.在抗寒性方面,'黄丰'能够抵御-30 ℃的极端低温,并具备抗栗瘿蜂的能力.该品种在辽宁省丹东、大连等日本栗适宜栽培区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

    日本栗'黄丰'高产大果抗寒

    2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水培郁金香生长的影响

    田增智于长青李红艳吴天宇...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前期筛选的适宜水培的郁金香品种'荷兰设计'为试材,采用向培养液中添加植物生长延缓剂的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比久(B9)和多效唑(PP333)对水培郁金香观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B9和PP333均能使郁金香产生矮化效应,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浓绿,株型紧凑.与CK相比,B9处理的株高平均降低18.69 cm,叶长平均减少3.64 cm;与CK相比,PP333处理的株高平均降低30.66 cm,叶长平均减少3.94 cm.B9和PP333施用质量浓度越大,矮化效果越明显,但B9质量浓度高于2 500 mg·L-1、PP333质量浓度高于250 mg·L-1时会产生药害.结合观赏及矮化效果,B9的最佳施用质量浓度为2 000 mg·L-1,PP333的最佳施用质量浓度为200 mg·L-1.该研究结果对水培郁金香矮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郁金香水培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化

    章古台10个杨树品种抗烂皮病初报

    马骏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试章古台地区现有10个杨树品种对杨树烂皮病的抗性,在室内模拟林间条件,采用烧伤接种法对10个杨树品种水培枝条进行病原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10个杨树品种中,小青杨病斑发展速度快、危害最重;彰武小钻杨产生分生孢子角最多,传播病原菌能力强;健杨接种病原菌后病斑不发展、不产生分生孢子角,对杨树烂皮病的抗性最强.因此,可考虑健杨作为杨树更新品种,以提高林分的抗病性和生态稳定性.

    章古台杨树烂皮病病原菌健杨

    不同种源辽东偬木芽菜产量差异研究

    刘洪柳颜廷武朱健王睿照...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东楤木嫩芽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林下山野菜,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为探究东北地区不同种源辽东楤木芽菜产量,以东北地区15个种源的4年生辽东楤木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顶芽,测定基径、芽长、鲜质量、干质量和含水量,分析不同种源对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芽菜的大小、质量在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径与鲜质量、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芽长与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产量指标,15个种源可分为3个类群.根据不同种源的芽菜产量及质量指标综合考虑,七台河种源表现最好,该研究为筛选适合辽宁地区栽植的优质种源提供参考.

    辽东楤木种源产量

    光照强度对林下参叶片气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刘吉慧梁浩然胡博韩晔...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林下参光合特性的影响,以4年生林下参为试材,测定3种光照强度的叶片气孔密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气孔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中光区的气孔密度最大.光照强度对林下参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种植在中光区的林下参叶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较大,初始荧光、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较小,光能利用率较大.该研究将为深入探究林下参生长期光合特性及优化林下参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光照强度叶绿素荧光气孔密度林下参

    苹果蠹蛾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分析

    安格尔木仁马金莲郝淑香...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苹果蠹蛾包头地区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应用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和乙基多杀菌素等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苹果蠹蛾4龄幼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的LC5.值分别为10.4 mg·L1、13.8 mg·L-1、36.2 mg·L-1;对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分别为2.10 mg·L-1、1.06 mg·L-1、4.84 mg·L-1.苹果蠹蛾包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类>新烟碱类>乙基多杀菌素类.在苹果蠹蛾包头种群的除害处理工作中,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单剂可以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和乙基多杀菌素可以与其他药剂以不同比例的混配方式使用.

    苹果蠹蛾新烟碱类杀虫剂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敏感性

    大连旅顺老铁山猛禽监测研究

    王秋平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定点监测对大连旅顺老铁山地区猛禽种类、数量、迁徙时间及迁飞天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凤头蜂鹰、黑鸢等大中型猛禽迁徙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赤腹鹰、日本松雀鹰等中小型猛禽迁徙不受天气影响,该地区主要迁徙种为普通鵟和凤头蜂鹰.此次开展的监测研究初步掌握了老铁山地区猛禽迁飞规律,为该保护区猛禽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猛禽老铁山监测大连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