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曾凡钦

双月刊

1674-8468

pfxbzlx@vip.163.com

020-87256677

510091

广州市麓景路2号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11楼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病专业季刊。设有多个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皮肤性病科的专业人员,并兼相关学科的医药卫生和科研人员及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性硬皮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肖嵘刘佳倪
    287-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性硬皮病(SSc)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以皮肤、肺等多器官纤维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罕见病范畴,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均排在前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T/B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相互作用及各种促炎促纤维化信号分子激活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正在研发系列靶向药物.其中靶向B细胞耗竭的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达尼布)等在国际上已被批准用于SSc或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肺疾病(SSc-ILD)治疗;其他靶向药物如Janus激酶抑制剂、多种白介素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阶段,部分展现初步应用前景.本文从靶向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促炎促纤维化信号分子4个方面综合最新证据,就靶向疗法在SS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系统性硬皮病靶向治疗生物制剂小分子化合物

    柚皮素通过TGF-β1/Smad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

    孙佳锐卢博李卉欣元星花...
    297-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柚皮素(Nar)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KFs分为对照组和Nar组.对照组常规培养,Nar组以10、25、50、100、150 μmol/L浓度的Nar对细胞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分析不同浓度下Nar对KFs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Nar 50 μmol/L组对KFs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ar 10、25、50 μmol/L组对KFs表达Col-1、FN、α-SMA、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Nar对TGF-β1诱导后KFs表达Smad2/3、p-Smad2/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Nar 50 µmol/L以上浓度时,KFs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给予Nar 50 µmol/L时,KFs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1).Western blot 显示 50 μmol/L Nar 可下调 Col-1、FN、α-SMA、MMP9 蛋白表达,并且可下调TGF-β1诱导后p-Smad2/3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 Nar可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KFs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

    瘢痕疙瘩柚皮素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

    益气活血复方治疗硬皮病肺部炎症与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

    胡梦华谭乔瑞濮伟霖杜敏...
    303-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益气活血复方(YQHX)治疗硬皮病肺部炎症与纤维化的有效成分和关键分子,为硬皮病药物靶点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一次性气管灌注方法,使用博莱霉素诱导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博来霉素组、YQHX对照组、YQHX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予以PBS或益气活血复方灌胃处理.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方法验证YQHX对小鼠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从TCMSP数据库获取YQHX抗纤维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基因.整合PPI网络、GO/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丹参治疗硬皮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分析相关信号通路.利用免疫组化分析小鼠肺组织标本中CD3抗体、p-PI3K抗体及p-AKT抗体表达情况,验证YQHX对炎症治疗及关键通路的影响.结果 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浸润下降,提示YQHX能够显著改善肺部纤维化、炎症及组织破坏程度.生物信息分析提示丹参中关键成分主要为木犀草素.PPI网络分析发现AKT1、EGFR、ESR1、TNF、IL6为丹参治疗硬皮病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发现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通路.分子对接分析发现木犀草素与4个关键靶点间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免疫组化结果表明,YQHX显著降低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组织CD3+T细胞浸润、p-PI3K和p-AKT水平.结论 YQHX对肺部炎症与纤维化具有显著的疗效.木犀草素可能是YQHX中关键有效分子,其可能通过靶向PI3K-AKT通路治疗硬皮病肺部炎症与纤维化.

    系统性硬化症益气活血复方丹参肺纤维化肺部炎症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脂代谢相关基因: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

    钟依秀王琦张江林
    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的脂代谢相关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瘢痕疙瘩相关数据集,从Genecards数据库下载脂代谢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分析筛选出共同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化验证显著差异基因.结果 瘢痕疙瘩中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共有2个共同基因ACSS3和PRKD1,其中ACSS3差异最显著.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甘油酯生物合成过程和脂肪酸衍生物代谢过程等.KEGG主要富集在甘油酯代谢过程和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等.qRT-PCR和免疫组化显示ACSS3在瘢痕疙瘩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ACSS3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瘢痕疙瘩脂代谢ACSS3生物信息学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肢端溃疡的临床特征

    陈冬冬屠文震陈园园王蕾...
    319-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肢端溃疡(SSc-DU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脏器受累和自身抗体之间的关联,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SSc-DU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溃疡发生部位及脏器受累情况等进行分析;与155例系统性硬化症无合并肢端溃疡(SSc-No-DU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SSc-DUs与脏器受累、自身抗体等之间的关联.结果 SSc-DUs患者的溃疡好发部位依次是指尖(51.43%)、指间关节(22.86%)和足趾(15.71%),足跟、肘关节和踝关节相对较少.SSc-DUs 患者中的心力衰竭(31.42%)、食管受累(65.71%)的发生比例均高于SSc-No-DUs组(19.35%,40.65%,x2值分别为0.01、12.13,均P<0.05),而两组之间肺、肾、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c-DUs组中的抗Scl-70抗体阳性率(80.00%)、抗SSA抗体阳性率(38.57%)、抗Ro-52抗体阳性率(22.86%)均高于SSc-No-DUs组(均P<0.05),而两组间抗核抗体阳性滴度及核型分布、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Sc-DUs患者的溃疡好发部位多见于指尖和指间关节.SSc-DUs患者更易出现食道累及和心力衰竭.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52抗体(+)可能是溃疡发生的危险信号.

    系统性硬化症肢端溃疡临床分析

    补肾益精法调控AhR通路治疗硬皮病的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

    朱显忠麦佩君单玉花廖海琴...
    326-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芳香烃受体(AhR)信号通路在补肾益精法治疗硬皮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等数据库及LC-MS分析结果获取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AhR信号通路基因和硬皮病疾病基因,构建补肾益精法活性成分-AhR信号通路-硬皮病交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有效活性成分与AhR结合能力.结果 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异阿魏酸、木犀草素在补肾益精法靶向AhR信号通路治疗硬皮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参与硬皮病发病机制的IL-6、CTNNB1、HSP90AA1、TNF、PTGS2等AhR信号通路分子有关;分子对接显示阿魏酸、山奈酚、槲皮素、异阿魏酸、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与AhR结合能均低于-6.0 kcal/mol,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 补肾益精法治疗硬皮病的机制可能与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异阿魏酸、木犀草素等多种关键活性成分,靶向AhR信号通路,调控IL-6、CTNNB1、HSP90AA1、TNF、PTGS2等核心靶点相关.

    硬皮病补肾益精法芳香烃受体网络药理学

    局限性硬皮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曾松录黄久佐龙笑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局限性硬皮病(LS)是一种主要影响皮肤、皮下脂肪和深层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外观受损.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LS在诊断方面尚存在困难.本文综述了LS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高频超声、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分子和基因检测等.这些技术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和即时性.高频超声能够精确评估皮肤病变;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深层组织受累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皮肤镜揭示皮肤微小结构变化;分子和基因检测为理解疾病机制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视角.尽管新技术的应用受到成本和设备普及度的限制,但其在改善诊断流程、提供个性化治疗方面有着显著的潜力.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整合及其在LS不同亚型和疾病阶段中的应用.

    局限性硬皮病高频超声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子和基因检测

    皮肤纤维化疾病中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

    朱显忠麦佩君韦阳海魏茂云...
    340-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型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包括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硬皮病等.该类疾病以肌成纤维细胞过度激活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可导致永久性瘢痕和器官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肌成纤维细胞在皮肤纤维化疾病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目前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可在经历促纤维化的介质等多因素的诱导、皮肤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改变、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肌成纤维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等过程后,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靶向这些细胞转化的过程有望成为调控皮肤纤维化疾病进展的新治疗策略.本文重点围绕皮肤纤维化疾病中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肌成纤维细胞皮肤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来源

    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认知状况调查

    蒋丽潇邓维李倩王誉涵...
    34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TCS)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宣教工作,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2020年12月-2021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71例湿疹患儿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照料者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情况、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患儿TCS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仅22.22%(38/171)的照料者对TCS"非常了解",而有16.37%(28/171)"完全不了解".仅9.36%(16/171)的照料者对TCS副作用"完全了解".照料者主要从"网络"(46.20%)、"病友或周围人"(38.60%)和"医生"(22.81%)获取TCS治疗湿疹相关知识.TCS使用时,61.99%(106/171)的照料者"完全按医嘱",35.08%(60/171)"不完全按医嘱",2.92%(5/171)表示"完全不使用TCS".在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方面,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状态的照料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资讯获取途径以及对TCS治疗的依从性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照料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职业状态照料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2、0.074).结论 儿童湿疹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的认知程度较低,依从性不高.照料者对TCS的认知和用药依从性受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临床医生有必要关注不同群体在疾病和用药相关信息获取上的差异,加强宣讲和科普,促进合理用药,改善湿疹儿童皮肤健康管理.

    湿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儿童认知

    佩索利单抗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并文献复习

    梁晓茜米泽曦许瑶函陈永锋...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佩索利单抗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佩索利单抗900 mg单次静脉滴注治疗1例30岁女性GPP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患者GPP医师总体评估(GPPGA)达到2分;治疗2个月后,患者脓疱完全消失,表面只有少许鳞屑,GPP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GPPASI)评分为1,GPPGA评分为1.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类似过敏的不良反应,予得宝松肌注、抗组胺及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佩索利单抗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有效.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佩索利单抗生物制剂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