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曾凡钦

双月刊

1674-8468

pfxbzlx@vip.163.com

020-87256677

510091

广州市麓景路2号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11楼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病专业季刊。设有多个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皮肤性病科的专业人员,并兼相关学科的医药卫生和科研人员及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基因分型及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

    门玉萍王晓燕石青山叶荃...
    445-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分型,并进行复发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就诊的724例CA患者的疣体细胞,提取HPV核酸,检测并统计HPV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患者物理治愈后6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CA患者复发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对CA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724例CA患者HPV主要基因分型为HPV 6、11、16和42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6个月、高危型HPV感染、HPV多重感染和疣体数目≥5为CA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安全套为保护因素(P=0.010).多因素分析成功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当logit(P)>13.00时,敏感度为71.39%,特异度为83.01%,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结论 男性CA患者HPV感染基因分型主要为HPV6、11、16、42.根据复发危险因素进行的模型构建对CA患者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男性模型构建

    27例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及阴道微生物特点分析

    张展张莉白会会宗晓楠...
    452-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特点及下生殖道微生态状况,帮助更规范地治疗生殖器疱疹.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7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女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查结果.结果 27例女性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疼痛、烧灼痛、刺痛等,妇科查体表现从典型的外生殖器疱疹样改变到隐匿的不规则小溃疡,1例表现为宫颈疱疹样改变.24例(88.89%)阴道微生态异常,其中菌群正常功能下降者8例,细菌性阴道病者2例,白假丝酵母菌病6例,菌群异常者7例,混合感染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普遍升高,pH值>4.5者共计22例,占比81.48%(22/27).结论 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常合并阴道微生态失调.临床上推荐对所有可疑生殖器疱疹的女性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并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

    生殖器疱疹阴道微生态反复发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基于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数据

    宋叶郑惠结梁乐境许美振...
    458-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模块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从2014年的90.02/10万下降到2023年的51.55/10万,年均发病率下降6.01%,呈缓慢下降趋势(Z=-11.44,P<0.001);男性报告发病率略平稳,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3.38,P<0.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人群(占82.48%);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人员、职业不详为主.2017、2019-2023年报告病例数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均Moran's Ⅰ指数>O,Z>1.960,P<0.05),其中空间聚集程度2020年最高,2017年最低;"高-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赤岗街道和凤阳街道;"低-高"聚集区域为琶洲街道.结论 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在人群和空间分布上有显著聚集性,需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控制疫情流行.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空间聚集性

    2018-2022年438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梁焕喜劳丽嫦黎敬忠何晓能...
    464-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番禺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8-2022年间收集番禺区性病门诊患者尿道或宫颈、阴道等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比较各年度的淋球菌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和流行率.结果 共收集并检测了 438株淋球菌,其中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流行率分别为48.86%和38.13%.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的总耐药率分别为90.18%、96.12%和13.47%,青霉素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0.60%升高至2022年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9,P<0.01),未发现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中敏菌株分别由2018年的2.41%(2/83)和3.61%(3/83)上升至2022年的13.00%(13/100)和25.00%(25/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6、14.39,均P<0.01),呈动态升高趋势.结论 2018-2022年番禺区淋球菌菌株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均敏感,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中度敏感率呈逐年升高态势,PPNG和TRNG也呈高度流行状态.

    淋病奈瑟氏球菌药物监测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耐药性分析

    移动医疗APP对提升淋病规范化治疗率的效果

    卢伯玲周卫闻立芳刘芳...
    47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移动医疗APP对淋病规范化治疗率的提升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8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将80名医生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干预组使用移动医疗APP进行最新的淋病治疗指南在线视频培训,对照组使用原有的传统线下课程进行培训,干预时间为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医生干预前后淋病规范化治疗率的差异性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淋病规范化治疗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0.06,P=0.801).干预后两组的淋病规范化治疗率均较治疗前提升(均P<0.05),但干预组的淋病规范化治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8.71,P=0.003).结论 移动医疗APP对提升淋病规范化治疗率的效果明显.

    淋病移动医疗规范化治疗率

    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杨立刚
    475-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受限于便捷性及敏感性不足,影响了在梅毒早期诊断的应用.随着核酸扩增技术在传染病病原学诊断方面的发展,核酸扩增技术在梅毒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可以用于多种临床标本的检测.与此同时,兔子感染试验在梅毒螺旋体鉴定、繁殖、分离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梅毒梅毒螺旋体核酸扩增兔子感染试验

    HPV诱发人体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丁瑶齐蔓莉
    479-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引起的尖锐湿疣(CA)和宫颈癌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到目前为止尚无治疗HPV感染的特效药物,但是免疫治疗药物,如治疗性HPV疫苗、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临床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就.绝大多数免疫缺陷病患者对HPV更加易感,这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力改变、易感性增加以及潜在的HPV感染再激活有关.对于HPV感染后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可为HPV感染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因此该项研究尤其重要.HPV感染患者的Treg细胞过度表达及Treg/Th17失衡是诱发免疫抑制的机制之一,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减少导致Th2细胞相对占优势,从而破坏Th1/Th2平衡,在CA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在介导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受体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表达发生了改变.本文对HPV诱发人体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免疫抑制机制

    索立德吉治疗基底细胞癌并文献复习

    贾子悦庄哲李欣辉陈永锋...
    48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索立德吉对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例以鼻背褐色斑块伴糜烂破溃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后使用Hedgehog通路抑制剂——索立德吉进行减瘤治疗.结果 患者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经索立德吉治疗后皮损较前好转,皮损平坦,糜烂、溃疡愈合结痂,无新发破溃.服药前患者无肝酶及肌酶异常,但服药1周后患者出现了肌肉无力、食欲下降、呕吐、乏力、嗜睡等不适症状,EGOG达到3级;第4周时患者的肝酶及血清CK均升高至正常上限的2.5倍以上;第6周时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服药.后续患者接受Mohs切除后植皮术治疗.结论 索立德吉的肝脏损伤、肌肉骨骼不良反应明显.临床应用时必须动态监测患者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对于肿瘤面积较大、直接手术创伤大的患者,在术前给予新辅助治疗帮助减瘤是有效且有益的,应用时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间隔用药等方法提高耐受坚持治疗.

    基底细胞癌索立德吉Hedgehog通路抑制剂

    2020-2023年某三甲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现况调查

    罗开元邱慧李济宾燕翼...
    48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特征,为防控感染性职业暴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某三甲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数据,分析暴露者的人群、科室、暴露方式和部位、防护情况,以及暴露场所、暴露源和暴露时间分布等特征.结果 该院4年间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共97例,年发生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43).暴露者以医生为主(59.79%),年龄≤35岁(85.56%)、工龄≤5年(71.13%)者发生职业暴露占比较高;暴露场所以门诊为主(59.79%);暴露发生方式多为针刺伤或锐器伤(86.60%);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84.54%);暴露时机以注射及穿刺(39.17%)为主;本人操作不慎/未做好个人防护是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92.78%);暴露源以不明病原体(27.84%)占比最高,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13.40%)、梅毒螺旋体(8.2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06%).结论 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年发生率较高,尤其易发生于医生和年龄较小、工龄较短人员中,职业暴露风险较综合医院有其专科特色.建议采取加强培训、做好标准防护、完善暴露后处置流程、建立信息化上报系统、关怀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等措施,以有效防控职业暴露的发生.

    皮肤病专科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2例

    王一鑫于腾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2例.患者1,89岁,因头皮及右面部紫红色斑伴溃疡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顶、额部及右侧面部皮肤泛发紫红色水肿性斑片,边界欠清,皮肤紧绷发亮,压之凹陷;头顶及右额颞部各散在一处溃疡结痂,头顶溃疡结痂呈圆形,约2 cmx3 cm,痂黑且厚,边缘肿胀隆起;右额颞部溃疡约4 cmx6 cm,形状不规则,中央结痂,边缘黑紫,其上方散在一黄豆大小黑色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大部分为坏死组织,组织边缘真皮见异型细胞,似管腔样排列.免疫组化:CD31(+)、CD34(+)、ERG(+)、HHV8 灶性弱阳性、P53 突变型、Ki-67(约 30%+)、CK(-)、CEA(-).诊断:血管肉瘤.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诊治,患者已死亡.患者2,女,81岁,因右侧头面部暗红色斑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头面部紫红色斑,融合成片,其上散在多个紫红色丘疹、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稍增厚,真皮全层弥漫性增生内皮细胞浸润,分割胶原,具有异形性,部分区域形成裂隙和管腔,内含红细胞.免疫组化:CD31(+)、CD34(+)、D240(+)、ERG(+)、Ki-67(约 35%+)、S100(-)、HMB45(-)、CK(-).诊断: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转至肿瘤科放疗化疗,后随访已死亡.

    血管肉瘤头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