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群

双月刊

1000-1751

lsxbwk@lnnu.edu.cn

0411-82158277;82159277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主编由校党委副书记董文江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由学报编辑部主任于钦波研究员兼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声音的"性灵"——探微迟子建小说中声音的"唤醒功能"

    张学昕滕心愉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迟子建在长达四十年的小说创作中,从《北极村童话》到《碾压甲骨的车轮》,持续采用声音作为叙事的元素.迟子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各种声音,勾勒出自然、民间与历史的面貌.这不仅有助于小说营构诗意氛围、意象与主题意蕴,而且包孕着作家对外在世界独特的感觉结构.声音承载个人、家族与民族的"记忆",抵达读者内心的深处,引起读者的共鸣.

    迟子建小说声音叙事唤醒功能历史记忆

    鲁迅乡土小说空间诗学发生探源

    朱玉珠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是勘探现代乡土小说空间诗学发生的最好样本.从其空间观发生、形成路径来看,是不断将个人空间体验与乡土、民族、国家、世界等大概念交织在一起,空间板块渐次裂变,结构层次逐层丰富,而后又在整一的空间观念中返回到最小板块起点的空间认知漫游旅程.鲁迅在熔铸了刻骨铭心生命体验的空间哲学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空间诗学.多维、综合的诗学体系表征了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际遇、人类的精神困境,以诗学方式呼应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也为今天的乡土小说书写提供了高度与向度的范例.

    鲁迅乡土小说空间诗学发生

    文化自信与地方性写作发生——论"新东北文学"的经典性塑造

    孙忠权刘同宇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东北作家群"作为文学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文坛注入了新鲜力量,塑造了新的东北文艺形象.而"经典文艺形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艺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重新审视新东北作家的文学创作,探究其经典性的成因,对于"新东北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创作实践中,东北青年作家通过实现"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和"隽永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完成对家乡文化的寻根与自信重塑,展现了新时代下的东北人民的共同心声,促进了新的东北美学原则的崛起.

    新东北文学新东北作家群习近平文化思想双雪涛

    近40年来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王永华段芸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流意识形态是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基石.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获悉近 40 年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概况,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基于研究热点,展望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沿趋势,以期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近 40 年来,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酝酿、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阶段,研究主题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具有一定阶段性及理论前瞻性,研究重心逐渐由理论探究转向实践角度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困境的路径探究.未来学界关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沿话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加强意识形态三权构建的研究、探究新型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和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优化路径.

    主流意识形态CiteSpace研究现状热点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与"路"

    张国启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统一的标识性概念,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强其核、广其域、增其效"的发展过程及其现实样态.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当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容多样性与总体前进性、量变连续性与质变飞跃性、学理自洽性与实践生成性之间的张力问题.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激发教育对象的成长自觉性、科学"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要素,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忠诚教育的百余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姜永建沈明燕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忠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筑牢对党忠诚信念的有效路径.回顾百余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忠诚教育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前提,着力解决好"信什么"的问题;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标准,着力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把加强组织纪律性作为主要手段,着力解决好"服从谁"的问题;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最终目的,着力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忠诚教育百余年历程基本经验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以诉源治理为视角

    刘少军储玉祯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诉源治理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与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之间具有耦合关系.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基础路径及具体表征.检察机关基于政治和司法的双重属性,应当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承担重要职能.近年来,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延伸检察触角,致力于通过推进检察建议、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强化检调对接工作机制以满足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需求.然而,实践中还存在检察建议制度约束力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起诉率低、检调对接制度功能发挥差等问题.在诉源治理的宏观背景下,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提高检察建议质量来优化检察建议的源头疏导功能;通过强化不起诉权的适用和充分保障辩护权来增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诉前分流功能;通过细化程序与加强合作来增强检调对接的诉中止纷功能,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诉源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检察建议不起诉权检调对接

    诉权保护维度下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论析

    胡守鑫张军德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理论渊源是《民事诉讼法》中的支持起诉原则以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当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实践已经突破固有的制度目的,导致理论与实践不符.在诉权保护维度下,应明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存在程序与实体上的双重目的,程序目的是要促进诉权行使的实质平等,实体目的则是要满足原告权利的实现.为此,检察机关在办理支持起诉案件时,原则上应当依申请审查原告是否存在诉权行使的障碍因素,在特殊条件下也可依职权展开行动.同时,检察机关支持原告的起诉范围应当涵盖全部诉讼权利.另外,应根据穷尽救济原则理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与法律援助制度及律师代理制度的衔接关系.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诉权保护民事检察

    中华武术电影在国外的传播与认同研究——基于国际中文教育视域

    赵雅文张鑫月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武术根植于华夏大地,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国际上中国国家形象的生动展示.中华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优秀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符号,几十年来已在国外获得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自近代以来,中华武术电影便承载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武术精神的历史使命,当前更是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重要渠道.以中华武术电影作品为媒介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加深了国际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还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融合.面向欧洲、亚洲、非洲 6 个国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华武术电影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大量翔实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推动中华武术精神国外传播的创新性思考.

    中华武术电影国际中文教育传播认知

    CIPP评价模式下的"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王嘉天石可心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文+职业技能"教学模式是国际中文教育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调查现有国际中文职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普遍存在重语言轻职业技能、轻培养过程及与行业发展接轨性差等问题.运用CIPP评价模式,对"中文+职业技能"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以培养端学习者和用人端企业作为评价的核心主体.在分析现有教学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分级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中文职业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建议,优化"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中文人才.

    CIPP评价模式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