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燕玲

双月刊

1008-3898

lntlbjb@126.com

0410-2217687

112000

辽宁省铁岭师专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注重学术,坚持开放,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师专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叶欣
    65-6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锋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雷锋精神与党性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党性修养和党性实践.在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雷锋精神大学生党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李春梅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提出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和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研究其理论和实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措施和实践方法,旨在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新媒体高校党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厚道阜新"视角下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都昕蕾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城市教育系统的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当地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阜新市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提出了以"厚道阜新"的文化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阜新市师德师风建设的可行性实施路径.通过以阜新市教育系统为内源动力,以阜新市其他行业领域为外源环境支持,共同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阜新市师德师风建设,并逐渐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营造全市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形成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助力阜新市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打造"厚道阜新"的城市名片.

    厚道阜新师德师风建设内源动力外源环境支持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索

    赵珊珊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重构和强化高职学生红色记忆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逻辑前提,也是活化红色资源的必然要求.以高职院校如何将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为研究目的,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高职院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践进行探究,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依据高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传播途径,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素养,促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和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高职院校传承创新

    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刘影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基因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伟大的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先进思想因子的结晶,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针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存在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融入课堂教学不够等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丰富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学的方式、构建红色基因教育长效保障机制等有效路径.

    红色基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群体教育的策略

    孙楠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毕业生群体是高校中一个基本成熟、定型的学生群体.高校毕业生群体教育是根据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点,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实际困难,帮助其实现成才梦想为目的开展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毕业生群体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凸显出很多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群体教育,必须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要注重丰富内容,突出重点,还应拓宽途径,帮助毕业生以健康、稳定和乐观的心态顺利走向社会.

    高校毕业生群体教育策略

    高校群体教育研究

    孙博
    82-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群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群体教育研究着重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分析总结,研究了大学生群体现象和群体行为、高校群体教育的基本模式、大学生典型群体的教育等问题,并提出了高校群体教育的研究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促进群体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群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阜新市人才政策促进在阜高校毕业生留阜就业问题研究

    顾旭秋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阜新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阜就业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通过概述阜新市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对阜新市人才政策在吸引和留住在阜高校毕业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阜新市人才政策的建议,包括加大招聘宣传力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福利待遇、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职业发展指导、完善人才政策落地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与其他地区人才政策的学习和交流等,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阜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阜新市人才政策留阜就业意愿高校毕业生

    高校师生身边不正之风的具体表现及治理对策分析

    郭玉川李卓航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师生身边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多样,危害巨大.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包括: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丧失、民主决策不规范、权力运行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问责缺乏威慑力.应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立体化监督机制、强化违法违纪问责力度等方面对高校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进行治理.

    高校师生不正之风清廉校园

    审美教育视角下诗教的内涵特质、时代转型与实践指向

    吕泉刘洋
    94-9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教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存在德育指向与审美功能、文化惰性与大众审美、实施范式与传统思维之间的矛盾冲突.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审美教育视角分析传统诗教,发现其具有"德教为本""情教为体""文教为用"等内涵特质,并立足于诗教现代以来向美育转型的历史进程,从语言审美观、诗性思维观、审美创造观三个维度构建适合当代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诗教美育观",提出"增强审美体验,淬炼诗意语言""发展审美思维,启迪诗性智慧""坚持守正创新,陶冶诗心情怀"等诗教美育的实践指向.

    诗教美育古诗词审美教育诗教美育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