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燕玲

双月刊

1008-3898

lntlbjb@126.com

0410-2217687

112000

辽宁省铁岭师专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注重学术,坚持开放,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师专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线上旅游市场发展探究

    刘溪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我国线上旅游市场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线上旅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和营销模式类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能动性差、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从开拓营销渠道、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专业人才、增加客户黏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未来我国线上旅游市场发展的建议.

    线上旅游经营模式产品创新

    刍议从技术人才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及管理学知识补充

    边锐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活和工作节奏高速运转的今天,国内外企业经常会选拔一些基层优秀技术人才到管理岗位,担当管理者的角色.从专业技术人才到管理者,角色立场的改变、身份立场的改变以及处理事务的改变,都会给从业人员带来很多不适应.从技术人才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存在着沟通能力缺陷、决策能力缺陷以及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强化沟通能力、提升决策能力、补充管理学知识三方面途径.

    技术管理能力知识

    《隋史遗文》与明末农民起义

    石雷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史遗文》研究的外部条件十分匮乏,尤其是与版本及成书直接相关的史料.从袁于令本人经历、所处时代环境及文本内部寻找新的线索,对小说中的矛盾进行合理化的解释,讨论袁于令如何利用隋唐历史,为自己的叙事意图服务.《隋史遗文》中关于农民起义的描写彰显出明清之际的社会动乱与变迁,以及士大夫的处境与选择,也呈现出这一时期讲史小说的嬗变轨迹.

    《隋史遗文》明末农民起义明清易代陈继儒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的叙事艺术研究

    高玉芳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叙事艺术用寥寥数语就能勾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得到提升,并将其融入文本艺术结构之中,有利于文本叙述的策略,由此带给读者特殊的美学感受,启发想象力,并指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达到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和谐共鸣.其叙事艺术十分丰富,不仅留下了丰富了想象空间,也逐步构成了故事的发展框架,为我国小说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手法.

    《晚熟的人》莫言小说叙事艺术

    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曾奕晖
    15-1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透视着其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思考与探索.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作品中的华裔女性在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重塑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探究她们如何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通过构建杂糅的文化身份颠覆其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积极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女性的新形象.

    《典型的美国佬》后殖民女性主义华裔女性身份建构

    从《手指》看鹭泽萌小说的"透明感"文风

    贾璇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当代女性作家鹭泽萌在青年时代便以其"透明感的独特文风"荣膺了日本第64 届文学新人奖和第19 届泉镜花文学奖,蜚声日本文坛.《手指》是其作品集《海之鸟·空之鱼》中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初春的傍晚时分发生在一个极不起眼的加油站里的故事,情节设计虽朴实无奇,鹭泽萌却选择了独特的视角,细致描写几位男女主人公的"手指",以平实的语言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青年人之间生活状态的迥异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底层青年的自卑感.以《手指》为例,从质朴的选题、清新的笔触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矛盾的敏锐洞察等方面剖析,完善了对鹭泽萌小说的如玻璃般透明的文风的认识.

    《手指》鹭泽萌"透明感"文风

    石涛《画语录》与古典书论耦合及当代启示

    杨青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石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绘画及绘画理论上,针对其绘画理论对书法影响的研究尚不多.结合《画语录》的产生背景,把其与古代书法理论比较,指出两者在源头关系、技法认识、终极审美境界等方面存在的共通之处,并提出《画语录》对当下书法创作在技与法、尘与俗等方面的启示.

    石涛画论书论启示

    公共艺术与社会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

    张浩辰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表达,对社会公共空间产生着深远影响.公共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公共性,其应用分布广泛,涵盖多个艺术门类,这不仅需要艺术家本人的创作灵感,还需要应对公众需求等多方面的公共性质的问题.探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社会公共空间的关系和互动实践等核心问题,总结公共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和意义.将公众参与和艺术作品与社会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置于讨论中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的美学与文化多样性的提升.

    公共艺术社会公共空间互动关系城市更新

    传统蓝印花布染色技艺初探

    宋春芳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印花布染色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染色工艺中极具符号性的漏版刮浆印染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工艺流程、艺术特质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为人们提供客观且真实的文献参照,促使这项古老工艺在尊重其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得以传承,在创新之时能够寻根究底,保有其原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让传统蓝印花布染色技艺绽放出蓬勃的生机.

    蓝印花布工艺流程艺术特征学术价值

    牛河梁第二地点三重圆祭坛蕴含的古代科技文明

    王洪志张丽玲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河梁第二地点三重圆坛及其遗址环境,蕴含着红山人的科学思想和发明创造信息.结合理论研究、实地考察,分析和阐述了该坛的形制结构、建筑方法、祭祀性质、祭祀活动,揭示和阐明了该坛及其祭祀活动中呈现的天文历法等科技思想和利用自然、融入自然等应用性能力,以及在石刻、制铜技术等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文明成就.

    牛河梁红山文化三重圆祭坛科技元素古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