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体育科技
辽宁体育科技

田德新

双月刊

1007-6204

lntykj@126.com

024-23206695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浑南四路10号

辽宁体育科技/Journal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辽宁省体育局主管,辽宁省体育科研所和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联合承办的体育科研学术性杂志。其宗旨:以科技为先导,宣传我省体育科研成果、提供国内外最新体育科技信息。同时,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广泛进行体育交流的园地。它是体育系统各级领导、体育专业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及关心支持体育科技事业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价值导向、现实问题及优化策略

    陈九王思积谢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挖掘农村体育发展的价值导向,探索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及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的价值导向为:产业兴旺的有力推手,生态宜居的重要载体,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治理有效的重要渠道,生活富裕的重要引擎.存在的现实问题: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体育治理机制不完善,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意识淡薄,体育活动开展乏力,农村体育主体人群流失.提出的策略是:加强农村体育运动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体育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提倡教育与宣传并用,提高农民体育文化素养;创新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挖掘农民参与热情;立足农村生态环境,均衡城乡体育资源配置.

    乡村振兴农村体育城乡体育价值导向因应策略

    数智赋能体育公共服务转型研究

    王婉睿孙锋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数智赋能体育公共服务转型的现实逻辑、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转型升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转型的现实逻辑为国家政策引导、用户需求驱动、国际环境促使以及科技创新推动;转型的发展机制为体育信息公开化机制、体育资源整合化机制以及体育服务网络化机制;转型的实现路径为更新基础设施、健全法规制度、加强人才引进以及完善考评制度.

    数智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服务转型基础设施政策引导

    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应然模式、实然困境及优化策略

    赵云龙赵峰孙楚宁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模式与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政府"掌舵",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社会"划桨",形成良性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多元互补,科学高效的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其应然模式;明确了政府治理能力偏低、社会力量薄弱、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科学化水平较低等现实困境;提出应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标准,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科学化水平等优化策略.

    社会力量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

    数字经济助力健身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陈园李燕燕
    83-8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对健身消费市场的现实影响和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健身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表现:从传统消费业态向新型消费业态变革,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演进,从功能性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升级.助力健身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推动产业融合重构健身消费链布局,提高收入水平培育健身消费潜力,提升适配效率实现健身消费供需动态平衡,弱化时空约束变革健身消费发展动力.然而数字健身消费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消费市场发展不均衡、消费生态模式尚未有效构建等因素限制了消费升级.据此提出创新路径:完善数字经济助力健身消费市场体制机制,实现健身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搭建数字经济助力健身消费市场层级体系,缓和健身消费市场供需矛盾;加速数字经济助力健身消费市场转型,打造健身消费市场新生态.

    数字经济健身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竞走运动员大赛前高原训练负荷安排及效果分析

    蒋秋艳刘新民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高水平竞走运动员备战大赛前的训练负荷特征及其对竞技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备战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全国竞走冠军赛(日照站)的六名获奖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三个不同海拔高原训练的训练负荷安排特征及其竞技能力的变化.结果:(1)大赛前3次高原训练期间的有氧-混氧-高强度课的占比分别为,会泽:40%-40%-20%(男子运动员)和45%-30%-25%(女子运动员);太白:33%-33%-33%(男子运动员)和40%-37%-23%(女子运动员);榆中:30%-40%-30%(男子运动员)和35%-45%-20%(女子运动员);(2)大赛前3次高原训练后有氧、混氧、高强度训练的配速均提高,男运动员分别提高11s、6s、3s;女运动员分别提高17s、9s、2s;(3)大赛前3次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提升,3.14%~6.76%(男子运动员)和3.19%~9.58%(女子运动员);(4)VO2max的提升有助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结论:赛前高原训练需要针对高原海拔、运动员性别、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等具体情况,动态划分强度区间,合理选择负荷模式,安排赛前减量调整,可有效提高竞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

    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高原训练负荷安排

    空间正义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问题反思及优化策略研究

    孙国栋武东海冯宁张新萍...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正义作为一种批判与评价性理论,通过其对社会空间生产与资源分配过程中正义性向度的考量,来推动价值指引与制度安排的优化.运用文献资料法,以空间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检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发现两者存在诸多相悖之处,影响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绩效实现.因此,提出空间正义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策略:提供个性化体质健康监测报告与制定伤残学生测试标准,以增值平等性正义;细化政策文本,完善奖惩机制,以重视差异性正义;丰富运动参与形式,体现人文关怀,以弥补矫正性正义;加强多方合作,动员各主体参与积极性,以彰显开放性正义.

    空间正义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问题反思优化策略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黄辰鑫唐建倦蒋全虎王聪帅...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教融合政策的颁布,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的快速转型提供了契机,为后备人才培养走出困境、迈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梳理.研究认为:培养理念缺乏落实引导、多元协同体系尚未形成、学训矛盾问题亟待纾解、后备人才流动渠道淤堵是现存的主要困囿.可通过推进培养理念落地生根、建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疏通人才流动渠道堵点等策略进行优化.

    体教融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实困囿优化策略

    2023年世界杯中国男篮失利原因与突围之策

    牛立强赵平花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篮在2023年世界杯失利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中国男篮所处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围之策,旨在重铸中国篮球辉煌.结果显示:中国队场均攻防能力和身体各项指标与对手相当,但篮板球等技术指标落后于其他球队;究其失利原因:基本功不扎实,归化球员的选择有争议,中国篮球风格迷失,以及安逸的篮球文化,从而导致兵败马尼拉.立足世界强国,中国男篮只有夯实人才基础、明确外援选择、重建中国篮球特色、推动国内联赛发展才是当前的突围之策.

    中国男篮篮球世界杯失利原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逻辑关联及实现路径

    李凯李杨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首先从理论层面进行价值性考量,利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团结发展新格局;其次从逻辑层面进行关联性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共同思想、教育价值、内在属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价值基础、实践基础,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多样性及包容性四种属性为其增加情感认同、奠定历史根基、提供文化张力、凝聚价值共识;最后从实践层面进行策略性探析,加强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为实现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意蕴逻辑关联实现路径

    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姚基瑞吴若熙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探究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认为,价值体现在:数字化保存体育非遗,避免消失和变形;数字化复原体育非遗,再现历史文化场景;数字化传播体育非遗,促进交流与传承;数字化展示体育非遗,推动创新和发展.但同时存在数字化技术保护标准和规范有待细化;相关法律和政策待完善;专业人才缺乏;数字化保护应用能力欠缺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纾解路径:细化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标准和规范;完善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强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推动数字化保护的科技创新.

    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纾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