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文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文史
岭南文史

麦淑萍

季刊

1005-0701

020-83307647 83384989

510030

广州市解放北路542号

岭南文史 /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刊物。旨在挖掘整理、研究岭南地区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探讨有关岭南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问题,保存乡土文史资料,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把文史研究工作更好地用于为祖国统一、振兴中华,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管埠村:左翼文化人粤北档案补遗

    许瑞生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的粤北管埠村是"国立中山大学"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在抗战烽火岁月里,大批左翼文化人在这里任教,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记录下重要的一笔.本文以丰富扎实的档案资料,记录了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粤北年谱",更加丰富了他们当年的历史贡献.

    粤北管埠村左翼文化人历史活动补遗

    广东早期中共组织若干问题探析

    黄振位
    12-20页

    中共深圳历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

    黄玲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深圳地区是广东开展革命斗争最热烈的地区之一,中共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这块热土上.其历史艰难曲折、波澜壮阔,谱写出中共深圳历史的壮烈与光荣.而创造中共深圳历史荣光的,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和英烈们.本文选择中共宝安党组织创始人黄学增等若干代表人物,追寻他们的革命足迹,以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精神,携手向未来!

    中共深圳历史代表人物

    南越木简对南越国制度研究的意义

    莫慧旋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出土的136枚南越木简内容丰富,从多方面为南越国乃至秦汉历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新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其中诸多简文涉及南越国多方面的制度,简文"王""泰子""公主""陛下"是南越国称王立储、僭越称帝、册封公主的实物证据."大鸡官""泰官""左外郎"等简文清晰记录了南越国的职官制度.从涉及笞刑和诉讼的简文可直观认识南越国的法律制度."南海""蕃(番)禺""潭侯"等简文表明南越国实行郡国并行的行政区划制度.南越木简简文和文献记载均表明,南越国制度虽有独创之处,但大部分仍是对秦汉制度的沿袭和借鉴.

    南越木简国家建制职官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区划

    清代南番河泊所与广州城的水域管理

    李颖明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水巡建立前,广州城外的"省河"没有独立的治安管理机构,在水上活动营生的人和船主要由南番河泊所管理.河泊一官职掌主要包括管理疍丁船户、渔课征纳、管理花艇、维护河道治安等.通过光绪年间两起纠纷案看到,河泊所官作为基层官员,在处理纠纷时经常力有不逮,须由知县最后裁夺.而随着技术和时局发展,水面利益争夺愈加激烈,贫苦疍民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河泊所官做出诸如倡办疍户学堂、为疍民除籍等举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新挑战的应对思路.

    河泊所省河水域管理清末广州

    海上丝绸之路的冯冼时代

    周永卫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元535年,北燕王室流亡岭南的汉族大姓冯氏家族,与岭南土著、百越大首领冼氏家族联姻,结成政治联盟.冯冼联姻,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步入长达200多年的冯冼时代.冯冼家族活跃于南朝隋唐时期的岭南乃至中央政治舞台,促进深化了民族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深刻影响了岭南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对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把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称之为"海上丝路的冯冼时代",有利于今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冼夫人冯冼家族海上丝路

    广州西村窑与海上丝绸之路

    潘剑芬梁东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西村窑兴盛于北宋.宋代的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西村窑在生产技艺上采各名窑之长,产品以质朴、价廉的优势大量销往东南亚各国.但因其市场和产品定位没有随着时代变迁做出及时调整、工艺缺乏提高和创新、原材料供应失去优势,以及失去特殊政策的支持、对外贸易的重心转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南宋后西村窑逐步走向衰落.基于西村窑的历史贡献,传承、优化、重振西村窑,对广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广州西村窑制瓷技艺海上丝绸之路

    近代广州总商会组织演变轨迹

    夏巨富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5年,广州商务总会成立,采取机密投筒法选举产生总协理和坐办,设立办事员若干,进行各项组织活动.1917年,广州商务总会改为广州总商会,实行会长制.1928年,广州总商会改成委员制,实行执监委员制度.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商运,广州总商会被改组成新市商会,至此原总商会不复存在.广州总商会作为全市商界的代表,由跨行业商人组织而成,其组织的演变,反映出明显的地域.

    广州总商会组织演变地域特点

    岭南女诗人叶璧华诗歌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李桉瑞珊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晚清粤东三大女诗人"之一叶璧华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学地理学这一研究视角探究叶璧华诗歌中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具体则体现为奇秀多姿的岭南风物、自然真朴的岭南诗韵与务实致世的岭南精神,三者共同构筑起叶诗的地理景观与人文血脉.同时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反哺于岭南地域文学的长河,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女性书写的生动注脚.

    叶璧华古香阁诗集岭南地域文化

    韩愈的两次岭南书写

    王志强
    7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