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7世纪英国与荷兰的国际海洋秩序观之争

    柴彬常仕欣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17世纪,欧洲强国围绕海上霸权的博弈激烈频仍.为了争夺海洋秩序话语主导权,荷兰学者格劳秀斯的《论海洋自由》与英国学者塞尔登的《海洋封闭论》先后问世,而两本著作所阐发的两种国际海洋秩序观则针锋相对.《论海洋自由》体现了当时海上头号强国的荷兰希望继续扩大海上优势的意图,《海洋封闭论》则反映了处于相对劣势的英国维护自身海上经济利益的目的.英荷国际海洋秩序观之争实则是重商主义时代背景下两国的国家海洋战略之争.

    格劳秀斯塞尔登《论海洋自由》《海洋封闭论》

    冷战时期的美苏卫生交流(1958-1971)

    潘迎春郭庆贺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苏卫生交流一度为冷战铁幕所阻隔.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国内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美苏开始在卫生领域频繁接触.1958年美苏《文化交流协定》的签署重塑了两国卫生关系.但是在冷战的影响下,美苏卫生交流的发展阻力重重.尽管如此,1958-1971年的美苏卫生交流仍有效解决了脊髓灰质炎这一世纪性难题,推动了两国卫生事业的进步,助力了两国关系的缓和.冷战时期美苏卫生交流表明,大国之间可以超越冲突与对抗,在涉及人类共同福祉的领域展开交流与对话;同时也应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卫生问题被打上了冷战的烙印,成为双方在非传统领域博弈的手段.

    卫生交流美苏关系冷战

    奥尔良主教约纳斯《王者之规》中的孝父劝诫与加洛林时代的政治舆论战

    朱君杙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约纳斯在《王者之规》中提出孝父的劝诫话语是由其本人忠于虔诚者路易的政治倾向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因为他是一位坚定的父权主义者,笃信孝父的价值观.加洛林时代许多思想家、道德家都十分提倡孝父的伦理思想.在加洛林时代许多敕令、誓言和条约中也存在着宣示加洛林王室内部慈孝博爱的舆论话语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将孝父伦理作为舆论工具加以利用的行为.但由于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孝父伦理在加洛林王室内部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思想家在舆论战中还试图以基督教神圣秩序的理论克制孝父伦理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约纳斯奥尔良主教《王者之规》孝父劝诫王家伦理

    2024年全年《历史教学》开售,欲购从速

    29页

    近代早期至20世纪伊朗对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

    马超黄民兴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记忆的形塑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与重建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学家释读碑文与考古挖掘的实证研究,也有民族主义驱动下伊朗精英的政治构建与宗教诠释.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现代伊朗的发现与重建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是解构了中古波斯人的神圣历史观,使《列王纪》中凯扬王朝从"信史"转化为后世层累创作的民族史诗;二是将阿契尼美德王朝重新纳入伊朗历史传统之中.通过梳理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不同时期的挖掘过程,不仅可以重现波斯帝国遗产在现代伊朗社会乃至全球学术中得以被构建和接受的历史过程,亦可以管窥古代历史与建构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逻辑.

    波斯帝国历史记忆阿契美尼德王朝民族主义东方学

    从"膺惩清国"到"东亚兴隆"——德富苏峰的对华论策与生成逻辑

    梁艺馨董灏智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富苏峰是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舆论报刊界巨擘与政府的国策智囊,他的思想经历了"平民主义—国家主义—皇室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重心转移,对华论策也由"膺惩清国"转向"中日同盟",最终变奏为"东亚兴隆",其帝国主义话语的表层逻辑是基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与 日本实力消长所做的权宜之计,深层逻辑则是基于个人政治抱负与岛国危机意识的"忠君爱国"思想下集体本位主义的渲染与运用.重要的是,当今日本政界与右翼思潮与其思想一脉相传,探究苏峰的对华论策不仅对日本侵华的研究有所裨益,还可为考察当代日本右翼势力的对华观提供新的视角.

    德富苏峰对华论策膺惩清国中日同盟东亚兴隆

    "去佛礼儒"与"儒佛共存"——近世日本儒生《家礼》的丧、祭礼实践与身份认同

    郭安琪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佛教被官方制度化的近世日本,丧葬仪轨和祭祀礼仪无法摆脱佛教"寺请制度"的权威而实施.没有制度保障的儒生们通过《家礼》的阐释和实践,对丧、祭礼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以浅见纲斋为代表的儒生通过"去佛礼儒"礼仪路径,将"名分之守"和"爱敬之实"的儒礼思想播种于日本"水土".以尾张崎门派中村习斋为代表的儒生则提出了不违背佛教现存礼仪,以"儒佛共存"的方式引导日本社会对《家礼》的受容.日本社会对《家礼》丧、祭礼的受容过程,是近世日本儒生以《家礼》为范本的他文化考察和儒学实践,其背后是近世儒生在缺乏治学入仕的途径下,在生命实践中进行儒学思想体认和"儒士"身份自我认同的实现.

    《家礼》近世日本丧、祭礼儒士

    "郑成"与"服异"——杜解《春秋》"同盟于幽"经传叙事比析

    陈金海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传》庄公十六年以"郑成"解《春秋》此年诸侯之"同盟于幽",意指此"成"是基于郑国自身利益而为宋、齐、卫、楚等四国交伐之权宜.杜预释此幽之同盟为"服异",虽未尽左氏"郑成"之实情,却意合庄公二十七年传解第二次幽盟之"郑服".观郑之由"成"而"服",左氏以其为异而杜以"同盟"或"会盟"之义例相贯通,两者异中有同而皆映射诸侯图霸.《左传》推崇"以德绥诸侯"并褒奖"救患、分灾、讨罪"之伯行,其或因掺杂"力征"不为王道,却被抟设为回溯王道理想之范型.

    郑成同盟于幽服异

    传统博物学视域下两宋花卉谱录与士人群体考察

    郭幼为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博物学是中国古人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基础,其知识图景包括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的范围和表述方式,体现的是社会和文化精神的变迁.宋朝时花卉的人工培育、种植进入繁盛期,品种愈出愈奇,分布渐趋广泛.可以说,两宋时期发生的转变将中国花卉文化史划分为唐至北宋和南宋至明清两个时间段.四十余种花卉专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诞生.北宋的花卉谱录主要为牡丹谱和芍药谱;而南宋以菊谱、梅谱、兰谱为主.从传统博物学的视域来考论时人博物知识的穷理精神,揭示两宋士人在不同境遇下识别、观察、认知花卉,进而在社会思潮逐渐"向内转"的过程中两宋士人群体撰写了不同于西方自然史的花卉"博物志",呈现出时人多识以求、博物不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

    两宋花卉谱录传统博物学士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