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流体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流体机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流体机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宋东岚

月刊

1005-0329

ltjx@chinapvt.com,ltjx@chinajournal.net.cn

0551-65335505

230088

合肥市高新开发区天湖路29号

流体机械/Journal Fluid Machin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承办。中国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第五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等多家数据库和统计机构收录。主要栏目有:试验研究、设计计算、技术进展、技术综述、故障分析、运行监测、测试技术、经验交流、制冷空调、信息报道等。读者对象为:有关从事流体机械科研、设计、制造、使用、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高级技术工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螺栓拧紧系数对压缩机气缸变形的影响及测量方法的试验研究

    任丽萍魏会军颜伟豪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压缩机的装配工艺,提升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可精确获得螺钉拧紧扭矩系数的电测方法,并结合螺钉加载特点对螺钉扭矩系数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0.86%.结果表明,该电测方法可以消除温度、弯矩等因素对准确性的影响.建立了在不同螺栓预紧力下计算气缸壁面变形的仿真分析方法,15°,105°,195°,285°共4个测点在3种扭矩(9.5,11.5,13.5 N·m)情况下气缸变形量与试验值的误差均小于10%.研究结果对高性能压缩机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压缩机螺栓拧紧系数电测法

    跨临界CO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系统性能评价

    杨俊兰陈丹丹殷明詹宇航...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商超用CO2 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出跨临界CO2 内部过冷增压制冷(TCISS)系统,对比了该系统与3种不同CO2 增压制冷循环的性能,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对其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详细分析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性能,进一步建立经济性和环保性模型,并与R134a/CO2 复叠制冷(RCOS)系统进行比较,以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城市为例,分析2种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域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高压压力大于10.5 MPa时,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TCISS循环比其他3种CO2 增压制冷循环的COP都要高;TCISS的初始投资成本比RCOS高24.5%,但其年度运行成本更低;TCISS的全生命周期成本(XLCC)普遍低于RCOS,并且在哈尔滨的XLCC最小,在广州的XLCC最大.在4个不同的城市中,TCISS系统的SO2,NOx,PM2.5,PM10 的4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低于RCOS,其总等效变暖效应降低了21.2%~23.9%.研究结果可为推动TCISS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跨临界CO2增压系统内部过冷性能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污染物排放量总等效变暖效应

    煤干馏用多个并联分离器结构优化

    戴航王兴坤靳兴行霍艳飞...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原并联分离器入口管路和升气管出口管路堵塞等问题,研究了煤干馏过程中并联旋风分离器入口管路、升气管出口管路结构型式对管路内流体的影响,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与原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在入口管路增大弯头角度以及减少弯头个数,能有效降低管路整体压降,相比原管路结构,优化后管路压降下降约为75%;采用三通管可防止弯头外壁侧气速较低,避免颗粒在低速区沉积并发生堵塞;采用切入式升气管可有效改善排气管内由于旋流导致的低速区以及不稳定流动问题,能够避免颗粒堆积;通过延长盲端管路高度可有效减少涡流对分离器流场的影响,综合流场以及压降分析,升气管的盲端高度为700 mm时最为适合.工业上整体系统运行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相比原结构,压降降低约48%.研究可为并联旋风分离器在工程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并联旋风分离器管路流动模拟优化

    核电厂温排水余热利用与集中供热供冷研究

    徐火根罗威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核电厂的温排水直接排放造成热岛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海水源热泵机组吸收核电温排水余热来制55℃热水的系统,同时利用该热泵机组吸收核电厂取用的冷海水制6℃的冷水或厂外冷水机组制冷水,详细介绍了利用该系统来制热水和冷水并进行集中供热、供冷的方案,并对其经济环保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余热利用系统可实现核电厂区、生活区等多区域的集中供暖、供冷和卫生热水"三联供"服务;该余热利用方法的节能效果比传统空调和电热水器分别高39%和55%,且核电厂外用户区的经济性距离约为8 km;温排水余热利用必须统筹考虑供热、供冷及供卫生热水,供热与供冷的经济性贡献接近一半.研究结果可为核电余热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核电厂温排水余热利用集中供热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