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力学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力学与实践
力学与实践

蒋持平

双月刊

1000-0879

lxsj@cstam.org.cn

010-62554107

100190

北京北四环西路15号

力学与实践/Journa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力学与实践》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是力学学科发行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学术刊物。它刊登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进展;报道力学应用的成果和力学教育的进展;介绍古今中外力学家及其成就、力学史、学术活动、力学趣话、新书评介等。在国内力学刊物中独具特色。它以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为对象,帮助他们丰富力学知识,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刊登的文章力争做到深入浅出,形式多样,文字简练,生动活泼。创刊30多年来刊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堪称“读者之友”。《力学与实践》封面上5个有力的字是书法家范曾为之题写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页岩气开采中的压力变化与气液传质规律

    卢志炜李熙喆赵圣贤郝有志...
    1004-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页岩气的赋存及流动机理,建立考虑页岩渗吸与吸附、渗流与扩散的流动方程,采用线段源叠加解等效为压裂产生的压力分布作为方程的初始条件,使用非结构PEBI(perpendicular bisection)网格对水平井多段压裂井进行网格划分,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利用高频压力监测的闷井压力数据验证了算法程序的可靠性.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发现页岩气开发的压力双漏斗及气液双向传质流动规律;(2)依据这一规律给出页岩气压最佳闷井时间和最优排采制度.

    页岩气排采PEBI(perpendicularbisection)网格压力双漏斗气液双向传质高频压力监测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CNN-LSTM模型在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方庆陈胜刘雪珠邱伟...
    1015-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变形会对工程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土体塌陷和临近道路、建筑物开裂等灾害事故,所以基坑变形的预测是基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基坑变形,提出一种以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为输入的变分模态分解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ong short term memory,VMD-CNN-LSTM)预测模型.基于南京江北新区图书馆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数据,利用VMD-CNN-LSTM模型对CX07监测点的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进行预测,得到的变形预测值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ong short term memory,CNN-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可知VMD-CNN-LSTM模型相比其他两种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再选取另外两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一步验证,证明了VMD-CNN-LSTM模型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基坑变形预测变分模态分解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三室蓄热式热力氧化炉热工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孙雁伯袁兴海林琳王子硕...
    1023-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指导辽河油田开采伴生气的处理,针对三室蓄热式热力氧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的周期性运行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三室RTO的三维物理模型及非稳态数学模型,分别对不同切换时间、蓄热体高度以及入口流量下的RTO运行过程进行了一个切换周期的非稳态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RTO的净化效率、热回收效率和蓄热空气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阀门切换周期内的 3个阶段热回收效率及放热侧出口温度都随着运行时间逐渐降低;在蓄热体高度为 1.2 m、阀门切换周期为 180 s的RTO运行工况下,可以兼顾较高的热回收效率与更优的经济效益;进气流量越大,各切换周期下的热回收效率越大,蓄热体放热侧出口温度也越高;各烟气组分在该型RTO的富氧环境中净化效率都保持在99%以上.

    蓄热体挥发性有机物热回收效率净化效率非稳态模拟

    创新训练引导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于培师董淑宏吴宏荣袁方洋...
    1037-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创新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课外引导式学习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基于创新训练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以力学探索研究为牵引的创新训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培养阶段,针对在课程学习和大创训练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设置以力学创新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设计课题,帮助学生接受初步的科研尝试;在此基础上,发掘并引导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力学研究组继续深造,并精心指导其完成系统的力学科研训练,帮助其规划从事力学研究的职业生涯,为力学科学、工程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创新训练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基于梁的弯曲变形问题理解格林函数法

    雍华东
    1045-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林函数法作为求解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格林函数在求解泊松方程及热传导方程等问题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格林函数满足特定的定解问题并具有对称的性质,其主要内容的掌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本文结合梁的弯曲问题和功的互等定理,阐述了格林函数及其对称性的力学意义,并对第一类和第二类边值问题的解中不同项的贡献进行了解释.相比于传统的格林函数教学方式,采用梁的弯曲问题进行讲解更为简单并易于理解.

    格林函数梁的弯曲功的互等定理对称性边值问题

    层状和非均质地基附加弹性场的计算方法

    肖莎岳中琦
    1051-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是土力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发展了层状和非均质地基中附加弹性场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点集中载荷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半无限空间基本解,并对加载域进行二维积分.采用加载域离散的方式考虑任意形状加载域上非均匀载荷的影响,精确计算了地基弹性场表达式中的非奇异和奇异积分.数值验证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可分析沿深度方向弹性参数任意变化的地基.计算公式表达清晰简洁,便于讲授和学习.

    层状和非均质地基横观各向同性附加弹性场计算方法

    关于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适用条件的探讨

    张仪萍邵煜张土乔张燕...
    1059-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出发,详细地阐述了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从两个方程的推导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欧拉方程适用的充要条件是黏性偏应力张量的散度为零,流体黏度为零只是欧拉方程成立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伯努利方程除了需要适用欧拉方程外,还需要满足流体正压、质量力有势、流动定常的条件,如果需要保持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则正压流体条件需改为等熵流动条件.

    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理想流体等熵流动绝热流动

    基于蔡氏模量的复合材料刚度分析方法

    吉庆祥于开平王长国
    1066-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氏模量是复合材料力学领域一个新概念,可用于简化复合材料层压结构的设计、分析与优化.这一概念已得到理论验证和工程应用,但尚未在复合材料力学教学中普及.本文对蔡氏模量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与工程意义进行探讨,以提升学生对蔡氏模量的认识及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复合材料层压结构刚度的计算分析能力,增进了学生对经典层合板理论等传统分析方法的理解,有利于工程创新能力培育和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

    蔡氏模量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不变量

    非晶固体动态力学弛豫分数阶黏弹性模型的教学方法

    乔吉超崔静波梁淑一朱凡...
    1072-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态力学弛豫是理解非晶态固体力学/物理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基本的理论模型出发,介绍了弛豫行为的特性,并从最简单的德拜弛豫模型推广到适用于描述非晶固体动态弛豫的分数阶黏弹性模型,最后结合非晶合金的动态弛豫行为,介绍了分数阶黏弹性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本文综合了笔者近几年对于非晶合金动态力学弛豫理论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从教学内容与方法逻辑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教学方法可为讲授非晶固体动态弛豫相关课程的教师提供思路和方法.

    动态力学弛豫分数阶模型非晶合金教学方法

    靠墙直杆下滑过程的力学分析

    马小强李萍
    1079-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靠墙直杆下滑问题模型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质量分布均匀的靠墙直杆的下滑过程,通过建立杆下滑过程物理模型,推导了杆下滑过程中的质心轨迹方程以及动力学方程;求解了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杆下滑过程的运动规律.文章重点讨论了杆在墙角静止(平衡)的条件,重点分析杆在下滑过程所受的支持力,不同接触面和初始条件下杆和墙分离的临界角,以及杆脱离墙面后的运动规律.

    靠墙直杆下滑物理模型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