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工程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

施季森

双月刊

2096-1359

lkkf@vip.163.com

025-85427227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内

林业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r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科技开发》杂志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及其产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李洋黄丹杨安全谢敏...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安全、环保化妆品需求的增长,植物提取物因其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而备受关注,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也成为化妆品行业的热点。生物发酵技术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植物提取物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功效的化合物,为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笔者主要综述了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了生物发酵常用的菌种,重点阐述了生物发酵产物在化妆品中的功效性及其作用机制,包括抑菌、抗光老化以及美白功效,分析了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产物在化妆品中的优势及其在化妆品市场的应用潜力。总而言之,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为化妆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意义。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更注重发酵过程的精细化、发酵产物结构的优化以及功效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化妆品行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原料。

    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化妆品原料发酵产物抗光老化美白

    酶法改性及其在蛋白基胶黏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心怡邵家威李建章
    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基胶黏剂具有成本低廉、绿色安全、原料易得等优点,对解决传统的醛类合成树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黏剂造成的人居环境甲醛污染和化石资源依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及人造板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是油料作物加工剩余物,来源丰富、成本低,是制备蛋白基胶黏剂的理想原料。然而,蛋白基胶黏剂存在耐水胶接性能差、黏度高、涂布性能不佳等突出问题,且过度依赖化石交联剂削弱了生物质胶黏剂的环保优势,制约其工业化应用和推广。酶法改性技术具有绿色、高效、专一性等特点,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催化改性,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从而有效降低蛋白基胶黏剂的黏度,提高蛋白质的反应活性,减少化学交联剂的用量,提高耐水胶接强度,降低材料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在蛋白基胶黏剂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总结了目前蛋白基胶黏剂存在的问题及改性目标,分析了蛋白水解酶、多糖水解酶、谷氨酰胺转氨酶、酪氨酸酶、漆酶对蛋白质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催化改性机理,综述了酶法改性技术在蛋白基胶黏剂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蛋白基胶黏剂的研发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蛋白基胶黏剂生物基胶黏剂蛋白质结构酶法改性技术

    中国实木家具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熊先青杨路洁许修桐符思捷...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家居消费市场的变革,定制实木家具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家具企业中的应用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还存在较大差距,突破实木家具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已成为未来家居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从实木家具产品界定和特征、实木家具产品的市场需求现状、实木家具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三方面对实木家具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基本情况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产品数字化设计存在短板、智能化设备和柔性化制造水平落后、智能管理技术和方法缺失、智能物流与服务需要提升等四方面实木家具智能制造面对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实木家具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包括构建实木家具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标准化体系、形成实木定制家具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突破实木家具智能化设备和柔性生产线的研发、优化实木家具生产工艺及其流程、实现实木家具工艺技术数字化和管控平台智能化与可视化、推进实木家具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传统实木家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创新和占领市场起到借鉴作用,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情况提供帮助。

    实木家具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家具产业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酚醛树脂的化学结构及胶合性能

    朱春锋田飞宇吴玉涛靳愿愿...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酚醛(PF)树脂胶合强度高、耐水(湿)耐候性强、阻燃性能较好,但固化后的PF树脂呈现出高聚合度三维网络结构,脆性较高、韧性不足,胶层在外力特别是冲击载荷作用下易于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展,导致胶层开裂甚至失效。针对PF树脂胶黏剂固化后脆性大、韧性差的不足,探究引入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其增韧改性(添加量5%~25%)后试制杨木胶合板。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等方法分析表明,CTBN柔性链段不仅有效嵌入PF树脂固化体,而且通过活性端基(—COOH)与PF树脂羟甲基发生接枝反应。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CTBN添加量的增加,PF树脂固化体的硬度和杨氏模量均出现下降趋势,表明改性PF树脂固化体具有良好的韧性。胶合强度结果表明,当CTBN添加量为15%时,干胶合强度提升幅度最大,达到了 110。5%;当CTBN添加量为5%时,湿胶合强度提升幅度最大,达到了 48。33%。数字散斑结果表明,CTBN的加入有效减少了杨木胶合板受到外力作用时胶层应力集中的现象。研究结果证实了 CTBN增韧PF树脂并提高木材胶合性能的理论和技术可行性。

    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端羧基丁腈橡胶纳米压痕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的檀香木材产地溯源

    林传阳焦立超陈家宝殷亚方...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心材和边材位置的5种稳定同位素(δ13C、δ2H、δ18O、δ15N、δ34S)比值和3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学法进行产地判别。结果表明:檀香边材和心材组织间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和25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性;采用同一径向位置的檀香样品集进行产地判别准确率优于木材(不区分心边材)样品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取样部位以获得最优的产地判别效率。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采用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檀香木产地判别准确率为86。54%~100。00%,显著优于稳定同位素方法(51。32%~60。00%);而基于稳定同位素比值和矿质元素含量结合的方法则没有明显提高产地判别准确率(88。46%~100。00%)。2种稳定同位素(δ2H和δ15N)及14种矿质元素(Sb、Mo、Cr、Pd、V、Cs、Rb、Sn、As、Ni、Co、Pb、Cd、Fe)是对我国3个主产区檀香木材产地判别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木材产地判定分析,为溯源木材产地、应对木材非法采伐、保护森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檀香偏最小二乘判别稳定同位素矿质元素产地溯源

    大片薄刨花低温干燥变形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王子恕施静波徐德良周晓燕...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片薄刨花采用常规滚筒干燥工艺变形显著,影响施胶、铺装及热压等一系列后续工艺,最终降低生产的刨花板力学性能。低温网带式干燥工艺作为一种新型刨花干燥工艺被提出来解决大片薄刨花干燥的变形问题。然而,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阻碍了该工艺的应用和推广。研究了单片辐射松大片刨花在相对较低的140℃恒定干燥温度下,其纹理方向、厚度和长宽比对刨花变形的影响,为后续大片刨花低温网带式干燥工艺的优化奠定理论基础。刨花纹理方向与长边角度具体控制为0°~30°,31°~60°和61°~90°;平均厚度控制为0。37,0。45,0。55和0。65 mm;长宽比控制为3。5,4。5,5。5和6。5。干燥结束后刨花的变形程度通过自定义的变形高度:刨花长宽比、变形高度:刨花长度及变形高度:刨花宽度定量评定。此外,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技术探索了单片刨花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分布情况,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探索了辐射松早材和晚材试样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差异,基于此分析了刨花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140℃干燥温度下辐射松刨花的纹理方向、厚度、长宽比均显著影响刨花干燥后的变形。刨花纹理方向与长边夹角越大、刨花越薄,干燥后刨花变形程度越大。刨花长宽比对干燥变形的影响随变 形评价指标的变化而变化。干燥过程中刨花内部与边缘的含水率差异以及早晚材差异是导致刨花变形的主要原因。

    大片薄刨花低温干燥刨花变形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低场核磁共振(LF-NMR)

    脲醛树脂胶黏剂预压性能调控

    梁杰培胡星隆李如恩仇亚成...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脲醛树脂是我国人造板主要用胶,用于胶合板生产时,其施胶板坯的预压成型性能对胶合板加工过程至关重要,一定程度决定了板材生产效率。为保障人造板产品的环保性,低甲醛物质的量比环保型改性脲醛树脂被普遍采用,此类胶黏剂预压成型性不佳,需针对性探索预压性能高效提升技术。本研究提出通过在脲醛树脂分子结构中嵌入酚型物质实现胶黏剂预压性能调控的方法,探索酚型物质结构及添加量对脲醛树脂预压性能的贡献效果及贡献机制,并分析其对脲醛树脂性质及主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酚型物质添加量小于1%即可有效改善脲醛树脂胶黏剂的预压性能,且胶黏剂预压性能随酚型物质中酚羟基含量增加而提升。1 h预压条件下,添加相同物质的量苯酚、邻苯二酚及邻苯三酚制备的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预压强度相对于UF(对照)分别提升44。74%,100。00%及113。16%。酚羟基与胶液组分间形成的氢键作用是脲醛树脂胶黏剂预压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解决低甲醛物质的量比脲醛树脂预压成型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科学基础及技术参考。

    脲醛树脂胶黏剂胶合板预压成型羟基氢键

    玄武岩纤维包裹胶合木圆柱的轴压性能

    卫佩行郭雯祯赵明静郭振胜...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合木常用于木结构的梁柱构件,其抗压性能对结构安全有重要影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用于提高胶合木构件承载力的实践中,构件结构参数和增强工艺参数决定了增强效果。为探究构件结构参数和增强工艺参数对胶合木构件轴压性能的改善效果,采用玄武岩纤维(BFRP)对相同直径、3种长度(0。6,0。8和1。0 m)的胶合木圆柱分别进行了 3种不同包裹(柱中、柱端和全部)处理,并考察了包裹胶合木圆柱的轴心受压性能和延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BFRP包裹方式对胶合木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P>0。05);未处理胶合木圆柱的抗压承载力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降低,BFRP柱中和柱端包裹处理的胶合木圆柱仍遵循此规律,而BFRP全部包裹的胶合木圆柱抗压承载力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对于低长径比(4。0,5。3)的胶合木圆柱,包裹方式与胶合木圆柱的抗压承载力没有相关性,而高长径比(6。7)的胶合木圆柱在BFRP柱中、柱端和全部包裹方式下的抗压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3。5%,7。5%和9。7%;不同长径比的胶合木圆柱在同样BFPR包裹下破坏模式一致,而同一长径比胶合木圆柱在不同BFRP包裹下破坏模式不同;不同长径比的胶合木圆柱延性性能在BFRP包裹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玄武岩纤维胶合木圆柱承载性能

    用于油水分离和碘吸附的枫香果壳@COFs的制备

    沈哲翟胜丞李任杰苗延青...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核能发展产生的放射性碘排放均对人类健康与环境构成威胁,制备多功能吸附材料有效进行油水分离、碘吸附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枫香是中国优良速生树种,枫香果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但每年有大量的枫香果作为农林废弃物而得不到合理利用。本研究以枫香果壳作为基底材料,在脱木素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将枫香果壳氨基化,并利用席夫碱反应将共价有机框架(COFs)接枝在枫香果壳表面,生成枫香果壳@COFs复合材料。通过N2吸附-脱附实验、有机溶剂吸附实验、碘吸附实验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拥有良好的油水分离能力和碘吸附性能。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90m2/g,在13种有机溶剂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以及循环性能,对三氯甲烷的吸附容量最大可达5 841 mg/g,并在20次循环后保持90%的吸附容量。此外,在碘蒸气中的吸附容量达到1 180 mg/g,并在5次循环后仍保持50%以上的吸附容量。该复合材料不仅成本低、天然环保,还具有优异的可回收性能以及循环性。研究结果有望为此类农林废弃物提供新的利用思路,也为废水处理提供新的方案。

    枫香果壳共价有机框架油水分离碘吸附循环性能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毛竹制备木质素微球和可发酵糖研究

    汪婷陈婷珺任静周雪莲...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木质素微球制备方法普遍存在的产物收率低、成本高和过程复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元醇基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方法,采用该方法在温和条件(110℃,1 h)下对毛竹进行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为69。7%,该部分脱除木质素可通过简单方法回收,其回收率可达97。1%。通过扫描电镜(SEM)、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和Zeta-sizer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该体系获得的木质素结构完整且均以微球形态存在,其粒径随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102~6 187 nm)。SEM结果显示,经本研究DES预处理回收的木质素微球表面光滑,分散性好,不同于以往DES预处理体系获得的块状或片状木质素;GPC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的木质素结构保存完整,且木质素微球的粒径与木质素分子量负相关。此外,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预处理物料纤维素回收率均达90%以上,聚合度显著下降,因而增加了纤维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纤维素可消化性大幅提升。因此,氯化胆碱/1,4-丁二醇(BDO)/氯化铝三元DES预处理体系,在竹材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离的同时,得到了微米级球状的木质素,实现了木质素微球的一锅法制备,并联产可发酵糖。

    低共熔溶剂毛竹脱木质素酶水解木质素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