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盛炜彤

双月刊

1001-1498

lykxyj@caf.ac.cn

010-62889680

10009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科院

林业科学研究/Journal Fores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营林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任务是及时反映以中国林科院为主的营林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科技动态和信息等,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繁荣林业科学,更好地为我国林业建设服务。主要内容有:林木种子、育苗造林、森林植物、林木遗传育种、树木生理生化、森林昆虫、资源昆虫、森林病理、林木微生物、森林鸟兽、森林土壤、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森林经理、林业遥感、林业生物技术及其它新技术、新方法,并增加林业发展战略、学科发展趋势、技术政策和策略等,适于林业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领导和管理人员、基层林业职工等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aCl胁迫下'心文41号'核桃的生理响应及耐盐基因表达

    郑旭李敖姬新颖聂瑞宁...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不同NaCl胁迫条件下'心文41号'(Juglans cordiformis'Xinwen No.41')核桃幼苗的生理特性及离子转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信号基因表达的响应差异.[方法]采取盆栽控盐的方法,选择长势一致的'心文41号'核桃幼苗作为试验对象,设置100、150、200 mmol·L-13个NaCl浓度进行处理,同时以清水作为对照组(CK).经过20d的胁迫处理,对幼苗的表型、光合等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NMT)评估了根系Na+、K+、H+通量.提取叶片和根部的RNA测定MAPK级联信号传导和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了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揭示心形核桃幼苗对盐胁迫调节机制的反应特征.[结果]随着NaCl浓度增加,心形核桃幼苗的根系体积和总生物量显著减少,叶片出现枯黄和萎蔫现象.光合生理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下降趋势,胞间CO2 浓度逐渐增加.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根系中Na+含量显著积累,随盐浓度增加其外排趋势明显,叶片中K+外排和H+内流以维持胞内渗透势的稳态.耐盐相关基因质膜Na+/H+逆向转运体(Salt Overly Sensitive,SOS1)在叶片表达量高于根系,液泡膜Na+/H+逆向转运体1(NHX1)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且液泡H+-ATPase c亚基(VHA-C1)在根系中显著上调.在 100 mmol·L-1NaCl浓度胁迫下,WRKY65(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65)、MKK9(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9)和MPK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基因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系.[结论]NaCl胁迫条件下,心形核桃根系受胁迫影响大于叶片,JrSOS1、JrNHX1、JrNHX2与抗盐能力密切相关,是作为抵御盐胁迫的关键基因.

    心形核桃NaCl胁迫基因表达非损伤微测技术冗余分析

    2%甲维盐乳油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效测定

    徐勇陈虹宇徐正梅余仲东...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测试2%甲维盐乳油(商品名:松高飞)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首先通过室内浸渍法比较了2%甲维盐乳油和2%甲维盐微乳剂(商品名:林源松韵)的杀线活性,然后在温室和林间通过树干注射测试了2%甲维盐乳油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时间、不同松树体内甲维盐的含量变化.[结果]室内浸渍法结果显示,2%甲维盐乳油具有更强的杀线活性,LC50 为41.808 mg·L-1,显著低于2%甲维盐微乳剂的75.959 mg·L-1(p<0.05).温室预防组结果显示,2%甲维盐乳油的预防效果显著,2 a后松树无死亡.温室治疗组结果显示,2%甲维盐乳油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2 a后,接种线虫后 7d注药治疗组,松树无死亡;而 30d后注药治疗组,白皮松、无死亡,油松死亡率为20%,华山松死亡率为40%.林间的试验显示2%甲维盐乳油在两块林地的防治效果显著,其试验组马尾松林2a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和5%,远低于对照组马尾松死亡率20%和25%.随着时间变化,不同松树体内甲维盐变化有所差异,华山松体内平均甲维盐含量最高(36.59 mg·kg-1),油松最低(27.11 mg·kg-1).注射后15d内,所有松树体内甲维盐含量均上升;15 d后,华山松树干中部甲维盐含量逐渐升高,60 d的含量最高;而油松、白皮松树干内甲维盐含量逐渐降低并趋平.[结论]2%甲维盐乳油对松材线虫具有显著的杀线活性,温室和林间防治效果显著,在不同松树体内传输和存留效果良好,无明显药害,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松材线虫病甲维盐杀线活性防治效果药物残留

    贵州4种乡土植物对锑矿土的适应性及金属积累特征研究

    蒋妍曹基武施翔薛亮...
    12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合适的植物材料以促进退化锑矿山的生态恢复.[方法]本研究以马桑、柳杉、亮叶桦、车前草为研究对象,以非矿土(NMS)为对照,研究锑矿土(MS)对植物生物量,光合参数及不同器官碳(C)、氮(N)和磷(P)浓度的影响,并探讨植物对锑(Sb)、砷(As)积累能力.[结果]亮叶桦和车前草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在 MS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植物耐性指数(TI)分别为 92.12%、123.57%,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马桑和柳杉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在MS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植物TI分别为67.54%、45.49%,对锑矿污染土壤较为敏感.柳杉叶、茎、根N浓度,马桑叶的N浓度表现为MS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亮叶桦叶、茎、根C、N浓度及化学计量比在MS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车前草叶C、N浓度和根N浓度表现为MS处理显著高于对照;4种植物叶、根P浓度均表现为MS处理高于对照.在MS处理下,马桑、柳杉、亮叶桦、车前草根对土壤中可利用的Sb、As的生物富集系数(BFA)均大于 1,其中对Sb的BFA分别为30.79、9.85、36.98、24.02.[结论]亮叶桦、车前草在锑矿土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分利用效率和重金属富集能力,可作为锑矿污染地生态恢复的潜在植物材料.

    锑矿山恢复重金属污染化学计量富集转移

    盐胁迫下7个刺榆无性系的叶片转录组分析

    刘立江王丽丽王宁鲁仪增...
    1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转录组水平上探究刺榆叶片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盐基因.[方法]本研究以7个不同耐盐能力刺榆无性系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0、100、150、2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15d的叶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1)除DW1上调数量略多于下调数量外,其他无性系核心差异基因下调数量均多于上调数量,且各无性系在200 mmol·L-1 盐溶液处理时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对盐胁迫的响应最为强烈.GO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壁等功能类别基因对盐胁迫的响应较强.KEGG富集分析显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代谢通路在7个无性系响应盐胁迫时发挥了重要作用.(2)强耐盐型的无性系DJ1、DJ3与弱耐盐型的无性系DW1、DY1在 200 mmol·L-1 盐溶液处理时的 4个对比组合共有的差异基因数量为 1 406个,共同上调基因393个、共同下调基因996个,其中脱落酸调节因子蛋白磷酸酶PP2C基因AHG1、ABI2,乙烯受体基因ERS1、ETR2,以及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基因CNGC10和CNGC15可能与DJ1、DJ3较强的耐盐能力有关.[结论]盐胁迫引起刺榆转录水平上功能类别基因与代谢通路的响应,其中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将作为候选耐盐基因.本研究为揭示刺榆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特征与筛选耐盐基因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进一步开展刺榆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刺榆盐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耐盐基因

    杉木萌芽林结构多样性研究

    萨日娜廉琪胡艳波张弓乔...
    14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多角度分析杉木萌芽林的结构特征,为优化调整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杉木萌芽林林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林场杉木萌芽林为对象,采用 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用林分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和二元分布特征、树种优势度及林分结构多样性,并用遗传绝对距离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3个林分的树种组成均为以杉木萌生株为主,混有少量阔叶树,其Shannon-Winner指数在 0.933~1.039之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都小于 0.5,说明树种多样性较低;林分直径分布呈现左偏单峰山状曲线,有向倒"J"型发展的趋势;三板桥、七里坑上坡和下坡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 0.503、0.486和 0.500,均属于随机分布的范畴,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 0.345、0.404和0.409,林分整体上处于弱度混交向中度混交过渡的状态;3个林分的结构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为1.423、1.349和1.649,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二元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混交度-大小比数二元分布变化相对复杂,规律不明显.[结论]杉木萌芽林树种组成相对简单,树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低,胸高直径分布和林木分布格局初步具有天然林的特征,需要通过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林分质量.

    杉木萌芽林树种多样性空间结构结构多样性结构调整

    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基因功能注释

    张铭谢宪程元王瑞珍...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解析对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具有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 M75的基因组基本信息.[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 150为依托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森吉木霉M75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M75菌株全基因组总长34 483 860 bp,GC含量49.50%,与木霉属真菌特征相吻合.在GO数据库中,森吉木霉M75共注释了28 494个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有8 192个基因富集在KEGG中的383条不同的在三级代谢通路中,主要集中表现在代谢途径通路(848个)、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330个)、抗生素的生物合成(243个)、微生物代谢通路(240个)、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18个)、碳代谢通路(112个)等相关的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中;共有 2 184个基因在KOG数据库中获得蛋白功能注释;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数据库中,共注释了259个糖苷水解酶GHs基因,105个糖基转移酶GTs基因,7个多糖裂解酶PLs基因,21个糖类脂解酶CEs基因,54个糖类结合组件CBMs基因.森吉木霉M75全基因组中共包含41个基因簇,451个基因,多数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生防真菌森吉木霉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木霉的遗传信息、抑菌机制及抑菌物质的代谢通路等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重要参考.

    森吉木霉基因组基因功能注释次级代谢

    紫楠天然种群表型变异特征

    葛思宇王立陆云峰刘伟...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紫楠天然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方法]以其分布区内20个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紫楠11个表型性状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为8.54%~43.75%,均值为20.83%,且6个叶片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6.27%)高于5个种子性状(14.31%),即种子比叶片具有更大的遗传稳定性;紫楠种群间的变异(50.44%)高于种群内的变异(23.42%),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46%,种群间变异是紫楠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在调查分布范围内,叶片随海拔升高而变小,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宽的趋势,而种子大小则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大的趋势.依据叶片和种子性状可将20个种群聚为三大类群,基本可代表紫楠在不同分布区域的表型特征.[结论]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种群间变异为主.叶片的平均变异系数高于种子,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宽趋势,种子则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大的趋势.聚类分析将20个紫楠天然种群依地理位置分为三大类.

    紫楠叶片性状种子特性表型分化聚类分析

    全红杨与2025杨抗锈性差异比较

    李春丽彭子嘉骆泽煜余仲东...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红叶杨品种全红杨与其亲本2025杨对叶锈病的抗性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红叶杨品种全红杨和其亲本2025杨上人工接种北美栅锈菌,对两种杨树的发病状况、锈菌基因表达量、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杨树对北美栅锈菌均表现为感病,其中全红杨为中度感病,2025杨为高度感病.相比全红杨,锈菌在2025杨叶片内发育更快、潜育期更短、夏孢子堆更大更密.全红杨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POD、CAT、SOD)均高于2025杨,而2025杨中的活性氧水平高于全红杨.[结论]说明全红杨应对锈菌入侵较2025杨能更快的启动免疫应答反应,平衡活性氧水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红叶杨北美栅锈菌抗锈性

    氮添加对水杉防护林生长的影响

    姚洪锡冯坤乔童冉原文文...
    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我国大气氮沉降量逐年增加背景下,厘清外源氮素输入对水杉防护林生长的影响,有助于为防护林健康生长开展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市泥质海岸12年生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 4个水平的连续 8a氮添加处理,即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6 kg·hm-2·a-1)、中氮(MN,168 kg·hm-2·a-1)和高氮(HN,280 kg·hm-2·a-1),研究氮添加对水杉及其大小树(根据初始平均胸径划分)胸径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氮添加水平和年份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水杉胸径年生长量.氮添加对水杉胸径年生长量呈非线性影响,中氮添加的促进作用强于低氮和高氮.年际间水杉胸径生长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初期氮添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1-3年氮添加),然后促进逐渐减弱(4-6年氮添加),继而转变为抑制作用(7-8年氮添加).在同水平氮添加处理下,径级和年份显著影响水杉生长,但无交互作用.对于小树,氮添加水平和年份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胸径生长.对于大树,仅氮添加年份显著影响胸径生长.水杉小树的胸径年生长量低于大树,而生长量响应比则高于大树.[结论]同水平氮添加处理下,水杉大树胸径生长量高于小树,但氮添加对小树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大树,表明小树生长更易受外源氮输入的调控.同时,随着年份增加,氮添加对水杉胸径生长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表明长期氮沉降将不利于泥质海岸水杉防护林生长.

    氮添加水杉防护林胸径年生长量小树大树

    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根际与非养分的影响

    李汝振李雯杨柳卢金平...
    195-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气氮沉降对森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有重要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氮沉降高值区之一,然而目前关于氮沉降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影响的阈值及其是否引起其它养分限制还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河北省木兰林场国有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水平氮添加实验(0、5、10、20、40、80、160 kg N·ha-1·yr-1),分析氮添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差异影响,旨在揭示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际效应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根际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硝态氮(NO3--N)和有效氮(AN)含量随氮添加水平呈上升趋势,且都在氮添加为 80 kg N·ha-1·yr-1 时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9.55%、36.27%、56.69%、44.02%.2)非根际土壤NO3--N在氮添加为160 kg N·ha-1·yr-1 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添加水平下SOC、TN、TP含量等均无显著变化.3)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根际土壤的C∶P、N∶P呈上升趋势,非根际土壤的C∶P、N∶P呈下降趋势.4)相对于对照组,氮添加后土壤SOC、TN、NO3--N、AN、AP、C∶P、N∶P的根际效应呈增加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氮添加会增强根际效应,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际土壤SOC、TN、NO3--N、AN的含量,且阈值均在80 kg N·ha-1·yr-1,而且氮添加会改变土壤磷元素平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未来可能会面临土壤磷限制.本研究可为大气氮沉降或施肥措施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调控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氮添加土壤养分化学计量学根际效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