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时明德

月刊

1009-4970

lywkxb@126.com(社科);lyzkxb@126.com(自科)

0379-65515059

471022

河南省洛阳龙门路71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5期为自然科学内容,1、3、4、6期为社科内容,近三年来,发表的论文被全国主要文摘期刊摘转的篇目分别居全国师专学报的第10位、第4位、第3位,并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体渗透视角下萧统《文选》论体观谫论

    付欣然王建国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统组织编纂的《文选》具有明显的文体意识,其中包含设论、史论、论三部分在内的广义论体文,既符合论体文研精一理的核心要义,又被赋体与传体渗透,显示了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赋体渗透体现在《文选》论体文铺排与对偶手法的运用上.传体渗透包含经传渗透和史传渗透:经传渗透体现在内容上取经之义和论证上引经之语两方面;史传渗透体现在内容来源于史传,具有叙事性质.赋体渗透形成了《文选》论体文的华美风格,传体渗透深化了《文选》论体文的深度,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文选》文学性与现实性并重的论体观.

    《文选》文体渗透

    论欧苏政论文之人情

    陆晓晴云闫续瑞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修与苏轼的人情观念以儒家性情论为基础,欧阳修以"情"代"性",不言性而言情,注重修人事.而苏轼更进一步以"情"为"性",秉持性情一体的整体观.二人的人情观在政论文创作中分别表现为"见风俗而修人事"与"近人情而尽天理"的宗旨、"宽"而"渐以教化"与"利"而"以义相和"的治民之方,以及"上位者之思虑"与"同位者之相亲"的待民之道.

    欧阳修苏轼政论文人情观

    我国养老机构服务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

    马广博丁小云
    59-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评估养老机构服务效率是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以我国 29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2022 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养老机构服务的静态与动态效率测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养老机构服务效率逐年提升,但仍有改善空间.综合技术效率均值由 0.794 下降到 0.726,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技术进步是制约养老机构服务效率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调整投入生产规模,重视环境因素影响,实施差异化的效率提升策略,以技术进步为发展重心,进而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效率.

    养老机构效率测度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及其贡献率分析——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

    曹冲谢文宝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4-2021 年大别山革命老区城市群的农村居民收入数据,采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分解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结构演变及增长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提升了8.64%,但地区间收入差距正逐渐扩大;第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最为显著,而财产性收入增长额度相对较小;第三,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但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虽然较低,却呈现上升的趋势;第四,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率最高,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增长贡献率和经营性收入增长贡献率,而财产性收入增长贡献率最低.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贡献比率大别山革命老区

    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概念内涵及主要路径

    蒋笃运詹璐遥谢梦菲蒋晓龙...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战略决策.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思政课创新发展和青少年学生数字化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思政课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相互赋能、深度融合,形成新范式、新形态的过程.数字化转换升级是基础,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是关键,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核心,范式转换是标志,"变"与"不变"辩证统一是其基本特点.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是树立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新理念,夯实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新基座,转换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新范式,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

    思政课数字化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白如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承接与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激活多元治理主体、构建新型治理关系、发挥合力治理作用,以便协调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应急管理和协同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模式,构建以自治为特色、德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的治理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的创新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资源共享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现实阐释和参与力.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模式

    责任意识培育视域下红色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机理与有效实践

    门莹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明确红色阅读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等的推动作用.深入分析责任意识培育视域下红色阅读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从理想信念、精神传承、数字机制、制度建设、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改善大学生红色阅读的实践措施,以充分发挥红色阅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示范作用.

    责任意识红色阅读大学生影响机理

    民族音乐学视域下南阳宛梆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孙辉吴小川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河南众多小剧种之一的南阳宛梆,积淀了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然而,随着众多新平台、新媒体以及新的艺术传播方式的出现,南阳宛梆在现实传承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立足民族音乐学研究视域,深入剖析南阳宛梆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传承保护的困境与对策,为以南阳宛梆为代表的小剧种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

    宛梆民族音乐学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创新路径——以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为例

    罗朋李心雨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与平台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新闻奖作为行业风向标,其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标示着中国国际传播最高水准,代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一直起着传达导向、示范引导作用.第33 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叙事方式、传播特色,有着独特的创新实践,鉴于此,国际传播可以从"构建话语体系,消解文化壁垒;革新叙事方式,提升传播效能;发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方面走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国际传播中国新闻奖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