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旅游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旅游学刊
旅游学刊

黄先开

月刊

1002-5006

lyxka@tom.com lyxk@vip.sina.com

010-64909223 64900163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9号

旅游学刊/Journal Tourism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业学术性刊物。反映旅游业的新动向、新思路、新经验和新问题。以及研究评述、学术会议纪要等。读者对象为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者、旅游院校师生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有英文目次、论文英文摘要及年度索引。“旅游经济类核心期刊”第一名。中国优秀旅游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发展驱动城乡融合的理论效能

    孙九霞
    1-3页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旅融合与城乡共生

    孙九霞
    1页

    扎根城镇化与文旅融合之"道"

    卢晖临
    3-5页

    农旅并进:乡村振兴新类型

    徐新建
    5-7页

    大湾区城乡关系特征:经济穿针+文化引线

    麻国庆苏岩
    7-9页

    旅游驱动的"城乡两栖"与城乡共享空间建构

    王学基
    9-11页

    文旅融合促进城乡共生:媒介基础设施的视角

    解佳
    11-13页

    由美而乐:人的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幸福感研究

    刘佳王海凤
    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抑或是使游客"观照神与美",先需自身"似神而美",其在审美意境中的幸福感知既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肯定性感受,亦表现为理欲交融的审美愉悦.文章基于人的发展视角,依托认知神经美学与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以安徽西递、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调研、扎根理论与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旅游驱动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诞生并向审美幸福感转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表现为审美观念判断、审美体验感知与审美设计能力3个方面,且其审美诞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情境中其内在认知方式的变化,即从一般认知模式转变为审美认知方式.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审美幸福感主要源于空间美学设计的徽派协调性感知、元素多样性感知、徽派典型性感知和设计新颖性感知,且其审美幸福感的诞生有助于推动知、情、意相协调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检验旅游的人本价值与人的发展目标实现.

    乡村旅游人的发展认知神经美学空间设计美学审美幸福感

    跨地方民族演艺者的社会接触与角色变迁——以佤族艺人为例

    杨茜好保继刚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演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加剧多元主客文化交往和跨文化互动.我国民族演艺人才逐渐成为旅游劳工移民、少数民族多元社会角色交织的跨地方旅游演艺从业者,其多重的社会接触将有助于阐释旅游情境中的关系复杂性,进一步跳出传统在地性民族旅游演艺研究的范畴.文章选取佤族艺人为案例,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旅游情境下跨地方民族演艺者的社会接触特点及其角色变迁.研究发现:跨地方民族演艺者进入旅游情境中,经历了文化交往向职业交往导向叠加的社会接触,加快推进了现代角色多元化进程;同时,旅游情境构建了一个多重社会接触空间,为他们角色管理适应整体社会结构变化提供了缓冲,彰显出从业者主体性视角下旅游情境的社会结构特征.该研究从旅游从业者的视角,为民族文化繁荣如何赋能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见解.

    社会接触角色变迁主客关系跨地方民族演艺者佤族艺人

    创意型怀旧消费空间中游客的存在真实性研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吴少峰胡雨徐红罡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在真实性为理解非原真空间的体验提供了新视角.以往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多从客观或建构的角度讨论文化景观修复的原真性,常与舞台化和商品化相联系,存在真实则不再关注客体的真实,强调体验的真实.文章以创意型怀旧消费空间长沙文和友为案例,援引存在真实性理论,采用网络资料、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探讨游客在该非原真消费空间中的体验.研究发现,游客在该空间存在真实性的实现是通过身体体验获得扑面而来的年代感,在自我认知的建构中感受形神兼备的阈限空间,因同伴纽带获得个体关系的情感增进,在社群交际的互动中感受真诚与界限.文章不仅丰富了内省真实性与人际真实性的相关实证,也拓展了人们对游客在异地生产的非原真空间中如何产生存在真实性提供新的认知,同时为快速工业化下城市新型消费空间如何打破商品化与原真性的悖论,以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展演方式.

    怀旧消费空间存在真实性游客体验长沙文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