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工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

韦尔申

双月刊

2096-076X

024-23930125

110004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

艺术工作/Journal Centre of Art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延安鲁艺传统,振兴我国美术事业,促进高等美术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杨南仲生平仕履再考:兼论嘉祐石经的刊立进程

    张琦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南仲是嘉祐石经的主要书篆人,也是一位被历史湮没的小学名家,其金文释读能力在北宋中期屈指可数.杨南仲的生平仕履近来已有勾考,但失于错乱.为此本文重作考证,厘清了杨氏的仕宦经历和家世生平,同时梳理了嘉祐石经的刊立过程和皇祐《三馆古器图》的形制内容.杨南仲为宰相晏殊外甥,荫补入仕,卒于治平三年稍前,终官都官员外郎,级别中等偏下.他书篆二体石经,从皇祐初一直持续到嘉祐八年,而非传统认为的嘉祐六年.另外,二体石经的刊立在庆历中几乎停滞:皇祐间虽然校定了上石经本,但人手过少,进度仍然缓慢:直到嘉祐中,张次立、章友直、胡恢等陆续加入,《周易》等其余五经才得以加速完成.

    杨南仲知国子监书学嘉祐石经三馆古器图宋代金石学

    吴湖帆与王謇交游编年稿

    王学雷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湖帆出身世家,又具有画家、收藏家和词人等多重身份,因而平生交游十分广泛,其中亦不乏学术圈中人.近代苏州学者、藏书家王謇是他的同乡好友,但关于他们的交游几乎无人论及.故本文通过编年的形式,略显二人交游的过程.

    吴湖帆王謇交游编年

    姚光致蔡哲夫信札六通整理

    施建刚丁慕光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姚光、蔡哲夫同为南社中人,又皆精能书艺,博雅多才,故气味相投,书札往来密切.考之新出《姚光日记》,两人往来通信的纪录有三百多处.只是检之《姚光全集》,发现书中收录的姚光致蔡哲夫信札仅有三通,可谓百不存一.新见的六通姚光致蔡哲夫信札,包括2015年保利秋季拍卖会"简素文渊——香书轩秘藏名人书札"专场的五通,与常州博物馆资料室所藏复印件的一通.通过与《姚光日记》互证,可以考订每通信札的写作时间及相关本事,不仅有助于了解姚光在"孤岛时期"的迁居过程和书籍字画的流散状况,还能够进一步还原姚光与蔡哲夫在此期间的交往情形.

    姚光蔡哲夫姚光日记

    毛怀往来书札辑录

    孙杨
    97-103页

    费念慈年谱简编

    陈科帆
    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念慈,晚清金石藏家,主要活动于光绪年间,苏常一带,家藏颇丰,与翁同龢、汪鸣鸾、俞樾等为师友,与叶昌炽、江标等为同年,有《归牧集》《周礼政要》传世.本年谱的资料多来源于其师友的书信与日记,如《艺风堂友朋书札》《缪荃孙日记》《江标日记》《缘督庐日记》《翁同龢日记》等,而在其中摘选整理的重心多在于其对藏品的鉴赏,以及在费念慈的交游或所见所知中透露出的稀见金石书画之递藏线索.

    费念慈年谱晚清金石收藏

    中国设计学研究十年(2012-2021):成就、瓶颈与展望(上)

    朱橙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首次将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原有的设计学"一分为三",其中设计理论与历史被纳入艺术学研究领域、新增"设计"专业学位点,同时在新增的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中增设"设计学".在这期间的十年(2012-2021)无疑是中国设计学科建设与设计学研究取得快速发展但又存在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从史、论、评三个角度梳理中国设计学十年发展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研究瓶颈,分析问题生成的原因,并就解决路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中国设计学研究机遇与挑战问题与瓶颈路径与展望

    苏州灯彩史考

    董波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灯彩史料信息可以溯源至中晚唐,南宋和明中期是早期苏州灯彩史料丰富的时期.清代和20世纪20年代苏州灯彩较为兴盛.现当代苏州灯彩获得较大发展,并最终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苏州灯彩南宋明中期清代20世纪20年代非遗

    数智时代产品手板模型制作的系统性思维与方法

    卢绪霞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使产品设计面临着全方面、全流程、新科技场景的变革,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场景下的产品手板模型制作亦面临着新设计方法、新服务场景、新生产技术的情境.相应地,产品设计专业手板模型在创新思维上延展、在流程和方法上革新.本文以数智时代手板模型制作的新现象和新技术应用为依据,对手板模型的概念、分类、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阐释,提出数智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对产品手板模型制作创新思维方式改变,以及创新思维方式影响下手板模型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机械自动化技术、智能材料更新而产生的制作方法.

    数智时代产品设计手板模型设计思维与方法

    "素色为绚"与"水墨积微"——陈辉水墨艺术的另一条路

    何先球刘利平陈博贤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年,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了"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江苏省巡展".展览分别于盐城市美术馆、张家港市美术馆、淮安市美术馆、江苏省现代美术馆、苏州市美术馆、扬州市美术馆、江阴市美术馆展出.此次巡展作品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故土家园""山川异域""恒古天地""物照光华"与"静之物语",集中呈现了陈辉教授作品中"水墨积微"与"素色为绚"的水墨素色之妙,以及中国当代式的乡情与西画光影的神秘语境,展现出了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语言的新品种、新语境、新风貌.陈辉教授现代水墨的探索与成长之路,他的艺术承续了自张光宇、庞薰琹、张仃、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等前辈大先生们的艺术传统,无论在艺术成就、学术影响与艺术教学上,都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之一.此文系统地梳理了陈辉教授漫长的水墨探索历程,在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中逐渐呈现出来的另一条不同寻常之路.

    水墨积微素色为绚大美术语言媒介另一条路

    虚往实归——关于中国山水画教学行知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赵宝平曾宇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以来对于宇宙天地、自然山水所形成的深厚情感和思想认知的基础上创造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内含中国哲学思维、美学精神、表现形式等丰富内容的文化性传播载体.本文以传统之行、自然之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行"的过程中以"虚往"的心态,以"行知"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为主旨深入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核,探讨当代语境下中国山水画教育教学的路径和实质,最后"实归"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发展,从而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中国山水画行知传统之行自然之行虚往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