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66+10)cm行距下,研究不同追氮量对机采棉的影响,为完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和2022年在新疆库尔勒市试验地开展追施氮肥试验,以巴43541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纯氮追施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hm-2,比较不同处理下棉花宽行中间、窄行中间、邻近棉株和相邻两膜交接行中间位置的冠层结构特征、产量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总体来看,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在4个处理下4个测定位置的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平均叶倾角(mean leaf angle,MLA)和空隙透射系数(gap fraction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GFTC)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盛蕾期,相邻两膜交接行中间位置的棉花LAI较低,MLA、PAR和GFTC较高;花铃期至吐絮期,4个测定位置的LAI、PAR和GFTC差异减小;盛铃期至吐絮期窄行中间和邻近棉株位置的MLA较高.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追施纯氮112.5 kg·hm-2可在盛铃期获得适宜的LAI、MLA、PAR和GFTC,增加单位面积铃数,2年籽棉产量分别提高1.38%~16.50%和1.66%~11.57%、皮棉产量分别提高1.57%~16.37%和0.59%~12.40%,并且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关于棉花LAI和PAR,4个测定位置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来看,邻近棉株与宽行中间、窄行中间位置测定的棉花冠层结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最好.[结论]同一追氮量下,4个测定位置的棉花LAI和PA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MLA和GFTC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追施纯氮112.5 kg·hm-2可促进巴43541高产,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