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治疗小儿喘证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

    王增玲庄玲伶宋昱晗王晓爽...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立新教授治疗小儿喘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通过翻阅古籍、阅读文献,跟师学习,记录和整理李立新教授基于"肺—胃—大肠—肾"的调气理论治疗小儿喘证的学术思想,对其临床用药经验予以总结分析,并附医案1则.做好小儿喘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播,广泛应用于患儿具有重要意义,且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李立新小儿喘证临床经验学术思想

    输尿管镜钬激光与冷刀内切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效果比较

    韦林言覃庆平刘士贵韦良昌...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男性尿道狭窄临床治疗中输尿管镜钬激光与冷刀内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成观察组(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及对照组(冷刀内切方式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更高;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疾病复发率25.00%(10例)、再手术率20.00%(8例)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5.00%(2例)、再手术率2.50%(1例)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8例)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0%(1例)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社会、环境、躯体和心理评分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男性尿道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降低再次手术和疾病复发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男性尿道狭窄输尿管镜钬激光冷刀内切

    经皮撬拨复位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夏毅周鹄彬王显江山...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撬拨复位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本院收治的20例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20例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经皮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试验组实施皮撬拨复位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的高度、宽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距下关节炎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试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均改善,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Maryland总评分(89.25±15.94)分,高于对照组的(75.73±15.42)分(P<0.05).试验组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经皮撬拨复位跗骨窦小切口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

    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颜婷许婵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情绪状态分值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麻木症状和乏力症状分值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体机能分值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麻木、乏力及睡眠障碍等症状,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中药热奄包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燕晓楠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已经全部通过手术病理证实,观察其手术方式、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超声检查效能.结果: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28例,其中2例为颈侧组淋巴结转移,19例为中央组淋巴结转移,7例为颈侧组淋巴结+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检查:淋巴结、颈侧组淋巴结、中央组淋巴结等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各为41.38%(12/29)、77.78%(7/9)、33.33%(9/27),特异度各为97.37%(37/38)、98.28%(57/58)、97.50%(39/40),阳性预测值各为92.31%(12/13)、87.50%(7/8)、90.00%(9/10),阴性预测值各为68.52%(37/54)、96.61%(57/59)、68.42%(39/57).通过与颈侧组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结果相比,术前超声检查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0.00%(6/10)、92.98%(53/57).术前超声检查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4例(7.02%)患者,颈侧组淋巴结术后显示有转移;通过对比颈侧组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术后病理结果,发现2例(4.34%)淋巴结术中病理检查结果无转移,但颈侧组淋巴结术后检查有转移.结论:在术前超声检查下,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具有更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相比之下,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有必要平扫怀疑颈侧组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患者.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中央组淋巴结颈侧组淋巴结敏感度特异度

    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效果研究

    余刚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内科急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研究周期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纳入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号数字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纳洛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中联合应用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及清醒时间,改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

    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指标的效果

    张睿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指标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纳为本次研究区间,于该区间选取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0)、观察组(n=20).常规组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低于常规组患者,球蛋白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血清指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指标改善效果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赵丽娟李婷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98例.依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传统组(n=49)运用传统正畸方法治疗,实践组(n=49)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正畸情况、口腔指标、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实践组的正畸情况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意义(P<0.05);实践组的口腔指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意义(P<0.05);实践组的疗效高于传统组,差异有意义(P<0.05);实践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传统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为口腔正畸患者治疗时,传统正畸方法和微型种植体支抗均可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正畸情况,恢复口腔健康,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借鉴.

    微型种植体支抗传统正畸方法正畸情况口腔指标疗效不良反应

    内外两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仲学文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外两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确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研究目标医院为灌南县人民医院,研究对象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5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内外两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与后倾角变化,对比两组骨折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另外实施3个月随访调查,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所用总时长及术后恢复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疾病可选内外两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相比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理想,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运用推广.

    内外两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内翻角后倾角

    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继猛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比较观察组(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对照组(单侧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和后缘高度均明显提高;术后,观察组的Cobb's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1.82%)(P<0.05).结论: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接受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改善伤椎高度,减轻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体位复位单侧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伤椎高度Cobb's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