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回顾性分析探究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对中心药房药品管理与配药的应用效果

    杜春凤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对中心药房药品管理与配药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12 月我院中心药房未实施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的处方中随机选取15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于2022年1-12月我院中心药房实施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的处方中随机选取150份处方作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中心药房药品管理情况、药学服务质量及药品处方调配工作差错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药品管理质量、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责任感评分分别为(86.74±3.55)分、(92.46±2.07)分、(94.84±1.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02±3.23)分、(84.15±2.18)分、(79.63±1.7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药学服务质量评分为(94.03±1.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药品处方调配工作差错的总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医院中心药房应用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有助于切实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责任感,也可大幅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水平,有助于有效控制药品处方调配工作差错发生的风险,为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中心药房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药品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金徽黄慧李蕾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记录患者药物使用时间、药物费用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前(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药物使用时间为(14.22±3.05)d,药物费用为(2 920.05±98.45)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6%(9/64);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后,患者药物使用时间变短,为(8.98±2.03)d,药物费用变少,为(1 957.62±87.68)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2/64),其中胃肠道反应1例,凝血机制异常1例(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缩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时间,减少药物费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社区获得性肺炎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管理不良反应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肖娅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某院经急诊科收住院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研究组进行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抢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之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APACHE Ⅱ)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缩短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急诊护理路径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

    饮食管理联合心理指导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免疫功能、心理健康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徐雅灵费卫珠童莉莉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饮食管理联合心理指导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免疫功能、心理健康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40例直肠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饮食管理联合心理指导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营养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综合心理健康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管理联合心理指导措施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缩短预后恢复时间,建议临床推广.

    饮食管理直肠癌免疫功能心理健康营养状况

    公共卫生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文燕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公共卫生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源市中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施以公共卫生干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转变情况.结果:80例研究对象干预3个月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研究对象合理饮食率、科学运动率、按时作息率、戒烟戒酒率(68.75%、51.25%、76.25%、92.5%)均高于入组时(52.50%、33.75%、58.75%、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公共卫生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其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生活质量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公共卫生干预健康行为

    《名医》征稿启事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