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N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模式在医院内的实践与思考

    薛海莉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医院内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为例,引入医院内"1+N联合"流调新模式,应用于医院内突发传染病风险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院内涉疫人群和涉疫区域实施分级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1+N联合"流调新模式工作机制,固定科室传染病协查员,根据标准化流调方案对外援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固定流调报告模板,重点信息重点抓取,迅速、精准地完成流调报告.结果:"1+N联合"流调新模式实际应用于302例阳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时间明显缩短,为防控工作争取了主动局面,为阳性患者及时转运、密切接触者判定、采取隔离措施及消杀范围划定等均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医院内"1+N联合"流调新模式的应用,人员深度融合、一体化运作,确保了流调工作的高效运转,为院内涉疫人群和涉疫区域实施分级管控提供了依据.

    "1+N联合"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机构院内感染

    膀胱经姜疗结合宣肺平喘汤对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李金文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膀胱经姜疗结合宣肺平喘汤对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纳入病例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98例患者分为A组、B组,各149例.A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B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膀胱经姜疗+宣肺平喘汤,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组与B组的日间咳嗽与夜间咳嗽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后者低于前者(P<0.05);A组与B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均明显升高,且后者高于前者(P<0.05);治疗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膀胱经姜疗结合宣肺平喘汤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咳嗽症状评分、提高肺功能指标.

    膀胱经姜疗宣肺平喘汤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

    耳穴埋籽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对气滞血瘀型腰腿痛患者的效果

    何丽琴贝令娜孙书梅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埋籽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对气滞血瘀型腰腿痛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本院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腰腿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摸球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预先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护理处理均相同,对照组(40例)予以双氯芬酸钠治疗,干预2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40例)予以耳穴埋籽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干预2周.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JOA评分高于干预前,VA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低于观察组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可以提高气滞血瘀型腰腿痛患者的疗效,减轻其疼痛,提高其活动功能.

    耳穴埋籽火龙罐综合灸气滞血瘀腰腿痛

    多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

    董妍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效果,对比阳性检出率和相关预测情况.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组收集整理试验对象为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市六合区妇幼保健院建卡孕妇、婚孕检中发现的梅毒患者40例,对照组收集整理试验对象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非梅毒人员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PPA、TRUST、TP-ELIS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特异度、灵敏度两项指标,TPPA、TP-ELISA明显优于TRUST(P<0.05);TPPA、TP-ELISA、TRUST的阳性预测值依次为100%、96.25%、96.25%,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2.50%、3.75%.结论:在对梅毒的临床诊断中,TPPA、TP-ELISA、TRUST三种检测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其中TPP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对于TP-ELISA检测的阳性血清样品,要做TPPA复查、TRUST滴度复查,进一步提高梅毒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疾病的判断及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梅毒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R检查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

    封桂红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R(数字X射线成像)检查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泰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胸部D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00例患儿均经过DR检查,显示两中下肺处及心缘旁均存在片状阴影,6例患儿检查不配合;气管周围间质发生浸润的情况下可见小斑片阴影和大斑片阴影相互融合的情况,其中,86例大斑片病灶位于下肺,14例位于上肺.100例患儿左侧及右侧的肺门影均存在增大的情况,且两肺纹理增粗,其中,11例患儿显示其左肺和右肺外带、中部的肺纹理模糊且纹理增多,10例患儿右下肺的支气管呈现平行征象.53例患儿两肺内带及中带显示纹理模糊和增多,其中45例内带与中带均可见条状的阴影区,而这些条状阴影23例均显示较为密集,形成网形;细支气管被阻塞6例,其患儿的DR检查显示两肺纹理较为稀疏,边界不清晰.结论:DR检查用于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了解患儿的病情,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DR检查诊断

    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冯彩虹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的两组样本数均为92例,分别为高血压患者组(对照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组(观察组),所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外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分析两种超声技术对疾病的检出率,并对两种超声技术检查的符合率、异常检出率、心脏功能参数加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在对高血压心脏病检出方面,两种技术联合检出占比为97.83%,高于超声心动图的检出占比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左心房、左心室的异常检出方面,两种技术联合检出占比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观察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E/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足背动脉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联合超声技术的检出符合率更高.

    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高血压心脏病

    医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

    侯洋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并制订对应干预方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院120例住院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用药分析,制定对应干预措施,并选取干预后的120张医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20张医嘱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粉针不合理用药的用药频率较高,分别占比30.83%、43.33%;干预后,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药物剂量不适宜、药物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用药发生率分别为0.83%、4.17%、0、0.83%、0.83%、0,均较干预前的16.67%、27.50%、6.67%、25.00%、16.67%、7.50%低(P<0.05).结论: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以了解不合理用药原因,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

    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干预措施

    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康复的影响

    黄月娇郑曼优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8月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前和出院后实施个性化适应性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QQC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康复生活质量

    甘蔗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钟元利李烁何涛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甘蔗叶多糖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维持高血糖状态,4周后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17)和对照组(n=23).实验组术后灌胃给予甘蔗叶多糖溶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灌胃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通过心脏彩超测评心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缩短,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实验组CD34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7 d、14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各时点术后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14 d两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蔗叶多糖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肌血供及心室重构有关.

    糖尿病心肌梗死甘蔗叶多糖心功能

    传统治疗联合针刺及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焦权明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瘀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传统治疗联合针刺及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70例瘀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划分成两个组,任选一个组为观察组,另一个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案上增加针刺及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获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患者腰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焦虑情绪也较对照组轻,腰椎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瘀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及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腰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更好地恢复生活活动能力.

    传统治疗针刺身痛逐瘀汤瘀血痹阻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