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诊超声下IVC监测对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价值的临床研究

    李猛朱志国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超声下下腔静脉(IVC)监测对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休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超声动态监测剑突下下腔静脉腹长轴IVC最大直径评估患者容量情况,根据IVC变化指导液体复苏治疗.B组采用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压、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尿量、乳酸、下腔静脉最大内径(IVCmax)等常规方式评估液体容量,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超声监测结果、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乳酸、血压、C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血压、CVP均增高,乳酸水平均下降,且A组患者血压、CVP高于B组,乳酸水平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24 h、48 h、72 h后,两组尿量、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增加;与治疗6 h后比较,治疗24 h、48 h、72 h后,A组患者尿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VC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IVCmax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IVCmax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超声下IVC监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率、乳酸水平、IVCmax、CVP及血压情况,能更为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

    急诊超声IVC监测休克液体复苏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李正波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患者开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价值及作用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胃动素水平更高,胃泌素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开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安全性更高.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胆结石胃肠功能并发症

    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注药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

    梁鹏王辉艺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应用喷洒管注入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注射液及阿米卡星注射液联合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敏感初治气管、支气管结核(炎症浸润型或溃疡坏死性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组,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HRZE全身化学治疗及异烟肼注射液0.1 g,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超声雾化治疗2次/d.实验组采用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应用喷洒管在病变部位喷洒异烟肼注射液0.1 g及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联合常规HRZE全身化学治疗、异烟肼注射液0.1 g,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超声雾化治疗2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注药治疗在黏膜恢复程度、气管是否造成狭窄、支气管刷检物涂片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方面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用于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安全可靠、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气管结核支气管结核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注药治疗喷洒管异烟肼阿米卡星

    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卢吕霞石洁花罗香莲罗妙玲...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LUSBS)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瘢痕子宫单胎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分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予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进行治疗,观察组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予缩宫素+LUSBS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 d血清白细胞(WBC)计数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WBC计数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WBC计数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WBC计数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1次经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下段剖宫产时因子宫下段组织薄、收缩力差而易导致的大出血现象,属于瘢痕患者临床手术的一种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预防术后出血,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且安全性较高.

    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

    单中心就诊中老年人群结肠镜筛查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结果

    卢以瀚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单中心就诊的中老年人口群体中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结肠镜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百色人民医院接受结直肠癌疾病筛查且年龄大于40岁的3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镜下可疑病灶进行活检,以组织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具体获取的临床筛查结果展开系统化分析讨论.结果:在本项调查研究过程中涉及的300例参与结直肠癌疾病筛查的患者中,有96例初筛结果阳性(其数量占比为32.00%),其中结直肠癌12例(其数量占比为4.00%),息肉70例(其数量占比为23.33%),慢性肠道黏膜炎症14例(其数量占比为4.67%).本次研究对象涉及男性180例,其中40~49岁15例,50~59岁30例,60~69岁60例,70~76岁75例.女性120例,其中40~49岁12例,50~59岁15例,60~69岁45例,70~76岁48例.在本次研究参与的180例男性中,有61例检出结肠组织疾病,其中结肠息肉疾病检出45例,结肠炎疾病检出9例,结肠癌疾病检出7例.在本次研究参与的120例女性中,有35例检出结肠组织疾病,其中结肠息肉疾病检出25例,结肠炎疾病检出5例,结肠癌疾病检出5例.本次研究入选的27例40~49岁研究对象中,有7例检出结肠组织疾病,其中结肠息肉疾病检出5例,结肠炎疾病检出1例,结肠癌疾病检出1例.本次研究入选的45例50~59岁研究对象中,有19例检出结肠组织疾病,其中结肠息肉疾病检出13例,结肠炎疾病检出4例,结肠癌疾病检出2例.本次研究入选的105例60~69岁研究对象中,有28例检出结肠组织疾病,其中结肠息肉疾病检出20例,结肠炎疾病检出4例,结肠癌疾病检出4例.本次研究入选的123例70~76岁研究对象中,有42例检出结肠组织疾病,其中结肠息肉疾病检出32例,结肠炎疾病检出5例,结肠癌疾病检出5例.结论:对于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人群,选择运用结肠镜检查技术作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手段,能获得相对理想结果.

    单中心就诊中老年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罗宇利周茵茵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疫情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措施.方法:文章结合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本单位长期从事采样工作和近期多次组织群体性核酸采样工作,对采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相关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本文从日常准备工作、专业采样队伍的建设、"三人小组"中的采样工作、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日常监测、本地疫情采样、大规模核酸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样品处理等方面的组织实施进行阐述.结果:总结采样工作的组织实施经验,为其他重大传染病采样工作提供参考.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主要承担着各类人群的核酸采样工作.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样工作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实施措施,以此提高采样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新冠肺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组织实施

    抗HIV治疗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彭素真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6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仅自愿接受普通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实验组患者另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水平(CD4+T细胞数与HIV载量)、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酸(U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数与HIV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4+T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HIV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Scr、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cr、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抗HCV治疗基础上接受HAART,有助于提升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

    HIV艾滋病丙型肝炎免疫细胞肝功能

    胃痛的中医治疗心得与理论探讨

    亓慧博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所说的胃脘痛就是生活中常说的胃痛,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胃脘处疼痛.胃脘痛的病因很多,需针对不同的病因及分型进行辨证论治,由于中医治疗安全、副作用少,现今被越来越多患者选择.本文就胃痛的中医治疗心得与理论进行探讨.

    胃痛中医心得

    兰州市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桑叶刘振亚张翀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兰州市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20-2021年到我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妊娠妇女3 007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9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结果:妊娠早、中、晚期血清TSH的参考区间分别是0.16~6.43 mIU/mL、0.57~6.36 mIU/mL、0.90~7.20 mIU/mL,血清FT4的参考区间分别是12.30~21.73 pmol/L、10.10~18.70 pmol/L、8.90~17.00 pmol/L;妊娠不同时期的两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H:H=257.18,P<0.01;FT4:H=132.135,P<0.01).结论:制定孕早期≤7 W、8 W~13 W+6的血清TSH的参考区间更加合理,各地区需建立方法特异、妊娠期特异的TSH、FT4的参考范围.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

    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苏高叶钱伟良李发龙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及分析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接收的70例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分析70例患儿的临床相关症状及影响因素、脑电图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体温愈高、年龄愈大、发作频率在2次以上、发作类型愈复杂、发作持续时间愈长的小儿热性惊厥脑电图出现异常频次愈高.同时,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脑电图出现异常的所有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比较大、自身体温比较高、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频次超过2次及发作持续时间较长,70例患儿相关指标有明显的差别,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以6个月至3岁男童多见,发病季节多在7-9月,以全面性发作为主,高温、复杂性热性惊厥、高龄且发病次数为2次、持续时间久是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小儿热性惊厥发作临床特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