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几点思考——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

    贾鹏飞
    4-1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事业体系化学理化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若干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简析

    田心铭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畴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科学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思想进程是历史过程的能动反映,思想体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着的思维成果的理论结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还是理论体系的逻辑构成,都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从整体上反映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光辉历程的几组基本范畴.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要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梳理并阐明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用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反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并指引实践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逻辑理路

    王刚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提升与拓展,是"一个结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以贯之,同时,"一个结合"理论命题还蕴含了"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使文化明确进入"结合"的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个结合三个深相结合两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阐释——基于叙事逻辑视角

    任志锋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重大命题,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叙事逻辑视角研究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旨在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事""体""用"及其同相关命题的逻辑关系.在"事"的维度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兴旺发达、人类现代化发展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兼具中国立场和人类情怀,富有历史纵深和时代特征.在"体"的维度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依托"新的文化生命体"展开,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葆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新特质.在"用"的维度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遵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致力于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本质意涵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创新创造及其在民族向度、现代化向度和世界历史向度上的多维并进,呈现为"一体""三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

    "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渊源、本质含义和当代启示

    陈新夏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设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反思,又是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他们对"自由人联合体"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含义在于,它是"真正的共同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社会总体特征的形象表达.人的发展阶段性决定了"自由人联合体"具有现实性.明确"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含义及其现实性的当代启示在于:"自由人联合体"应当代表每一个成员的利益和价值;应当辩证对待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旨归.

    自由人联合体人的发展共产主义个人国家

    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基于"劳动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分析

    鲍金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深化与拓展体现出人民性,人民性作为条件蕴含在阶级解放的要求中,这是两者统一性关系的生成机制.无产阶级具有独属于自己的阶级特征、革命表现和组织形态,这些方面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体现出阶级性的一面.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无产阶级解放内在地蕴含着"消灭一切阶级"的人类解放指向,由此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真实的人民性.马克思通过对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等递进上升进程的阐述,彻底而完整地揭示出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这就在人类观念史上第一次使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人民形态获得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性人民性解放

    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下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考量

    张云阁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尔巴哈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认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澄清对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低估、错估和轻视等错误认识,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逻辑前提;遵循马克思的费尔巴哈三个"伟大功绩",探究费尔巴哈的哲学史贡献,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主要路径;挖掘费尔巴哈"中间环节"作用的要义,求索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主要影响,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重要旨趣.

    马克思费尔巴哈历史功绩考量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余力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政权和长期执政、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列宁通过批判错误思潮、指导清党运动、推进反腐败斗争、对党内错误方针政策进行纠偏,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内在特质.在列宁逝世100周年之际,重温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探索,对于在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当代启示

    毛泽东斗争精神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李洁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在其领导、参与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斗争精神,集中表现为以"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动、在极度困境中敢与敌人决战到底的自信自强、以党内思想斗争推动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历史自觉、以统一战线凝聚斗争力量的主体自觉.新时代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种矛盾纷繁复杂,毛泽东斗争精神启示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树立斗争意识、增强斗争魄力,学习斗争本领、提升斗争能力,注重斗争方法、讲求斗争实效,不断争取更大胜利.

    毛泽东斗争精神两个结合当代启示

    论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主动精神

    张泽强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展现出强烈的争取历史主动的气度和风范.在历史转折关头,他以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突破口,推动党和国家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探索过程中,他正确处理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等重大历史问题,并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起社会主义建设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党和国家发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在面对严峻考验时,他妥善制定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战略策略,指导帮助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稳定局势、渡过难关.全面回顾邓小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贡献,阐发和弘扬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主动精神,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改革开放历史主动精神全面深化改革